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創新工場李開復: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產業重塑將成2021四大趨勢

創新工場李開復: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產業重塑將成2021四大趨勢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8日報道

今年黑天鵝事件頻出,從新冠疫情到經濟下行,中美關係也隨著拜登上台迎來新的轉折點。在這「百年變局」中,有人只看到風險挑戰,有人則看到了挑戰背後的歷史機遇。12月28日,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舉行的「預見·2021」媒體趨勢分享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指出,新冠疫情觸發了全社會的線上化、數字化、AI化,而在中國獨特的經濟環境下,更掀起了硬科技自主創新、企業降本提效的自動化需求、線上化加速消費結構變化、逆周期行業整合等六大結構性變化。「我們預計,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醫療產業重塑這四大領域將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創新工場合伙人楊小龍和武凱也分別針對醫療賽道和自動化賽道進行了相關分享。值得一提的是,醫療生命科學和工業自動化是創新工場首次對外披露的嶄新投資賽道,在新基建的東風下,有著明顯區別於其他機構的新打法。

楊小龍指出,醫療產業在全球社會、經濟和技術的變革過程中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創新工場布局近兩年、今天首次正式對外發聲的重點方向。創新工場從2019年起以醫療市場化、數字化及AI應用等方向為切入口,目前已經投資了鎂信健康、艾登科技、英科智能、沃比醫療、予果生物等近20個項目,涵蓋了數據AI、服務、器械、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

武凱表示,2020年是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關係脫鉤的雙重影響之下,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大大加快,同時政策的放開,也助力了數字醫療的快速發展。創新工場將按照原有Tech VC 基因結合度,搭建了醫療生物領域專業化團隊,接下來的1到2年,「醫療技術領域的投資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會把火力集中在IVD和高值耗材兩個大賽道」。

2020黑天鵝頻發,觸發六大結構性變化

李開復指出,2020年錯綜複雜的內外局勢,引發了中國經濟的六大結構性變化。在過去一年,與時俱進的創新工場投資的物流供應鏈、自動化機器人、數字及AI 醫療、在線教育等項目數量超過了人工智慧。

變化1、線上化/消費結構變化。新冠疫情加速中國線上化進程,快速改變了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的運營模式。疫情讓大家花更多時間在線上,上班、開會、上課等傳統線下活動都迅速轉到線上進行,甚至成為了普遍形式。線上化加速帶來2C和2B的機會,一方面會有很多實體業態公司碰到挑戰,另一方面也會誕生更多線上以及OMO線上線下融合的機會,比如電商帶貨、在線教育、辦公協同、在線問診、線上娛樂等。

變化2、硬科技的自動創新。中美貿易摩擦的外部環境延燒到高科技範疇,中國有必要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自給自足成為剛需。因此元器件、工業軟體、精密製造等行業會得到長足發展,國產替代會迎來黃金髮展期。作為行業里領先的 Tech VC,創新工場持續關注加碼前沿技術與硬科技的最新發展和投資機會。

變化3、政策推動的產業變革。醫療等領域其實是抗周期的。李開復指出,對比發達國家,中國人均醫療支出仍低於美國、日本。隨著政府進一步加大醫療投入,會帶動很多行業的機會和改變。醫療是穿越周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賽道,也是創新工場悄悄布局將近兩年,今天首次正式對外發聲的重點新賽道。

變化4、降本增效和自動化。從公司後台、客服等白領工作,到效率亟待提高的藍領工廠,疫情壓力和經濟挑戰會促使更多企業擁抱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替代簡單重複的人工來降本增效。自動化軟體可以取代白領任務,自動化機器人技術預期會將中國的製造實力,推向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絕對優勢的新高地。

變化5、逆周期行業整合。在經濟下行期,沒有領頭羊、競爭格局分散的行業迎來絕佳的整合機會。尤其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缺乏龍頭企業,產業玩家結構分散。很多小物流公司生存空間被擠壓,大公司得以加速擴張,同時利用技術降本提效,升級數據化運維的管理擴張能力。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有些優秀的企業正迎來主導行業整合的機遇,資本也是推動行業整合的一股力量。

變化6、逆周期的流動性。當前,全球貨幣流動性急劇增加,美國幾個股指都達到歷史新高。蘋果、谷歌、Facebook 等科技、互聯網股票大漲,但漲幅最大的是Zoom等把工作變得更數字化、自動化的工具。整體而言,科技概念股的逆周期流動性也在中國發生,大量現金流進來,推動股市繁榮,而這些資金進入了頂級的科技公司,又會進一步帶動一級市場。

整體把上面的六個領域做一個總結:中國正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時期。過去十年,2C是中國最好的創業機會,美團、拼多多、抖音等2C公司依託互聯網和人口紅利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頭部公司。而且這些公司放在全球格局也都是領先公司,並有機會在把中國模式輸出到世界。但同時,與先進的2C前端不匹配的是相對落後、勞動密集的後端。比如,雙十一雙十二的海量快遞,仍是一家家夫妻老婆店手工打包,並沒有達到想像中的高效與自動化。「中國經濟下個10年增長的核心動力,將來自科技帶動B端的效率提升和供給側創新,產業升級將由ToB 創業模式主導。」

在科技推動方面,中國有計劃性邁向智慧經濟的新基建計劃、扶持硬科技發展等各項利好的政策,都大大有利於各個領域技術創新型的新興企業發展。在建構未來科技競爭力的推動力上,西方國家一直落後於中國。 李開復博士預測,接下來十年,中國將正式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時期。

2021 四大趨勢: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產業重塑

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創新工場準備怎麼布局投資?

創新工場定位是最懂技術的Tech VC,創新工場投資團隊80%都是技術理工背景,有15位博士。創新工場團隊不僅熟諳科技投資,也善於把握最新科技趨勢下的機遇。創新工場還設有人工智慧工程院,肩負著建立可復用的世界級AI技術平台,AI商業化為目標的技術科研,AI商業賦能等任務,這些專業技能都是創新工場最深的護城河。

「AI成了創新工場很強的標籤,但時至今日,AI不再是我們一個投資方向,而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和賦能手段。」 李開復說,創新工場當前主要關注四個方向,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和產業重塑,貫穿了以AI和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同時挖掘新興產業的核心理念。

趨勢一:自動化成企業升級轉型剛需

工業自動化是傳統製造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也是讓中國能夠長期保持世界工廠地位的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需求。自動化機器人技術預期會將中國的製造實力,推向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絕對優勢的新高地。

隨著中國人力升本的提高,如何用技術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點。自動化變革能有效降本提效,特別是在無接觸物流、自動化倉儲、快速反應供應鏈、智能製造等領域。

首先,中國先進前端不斷迭代的新場景和分散化的流量,對供應鏈提出更高要求,而信息和自動化技術可提升流通體系的運轉質量和效率。

其次,新冠疫情清退大量無效傳統流通 / 供應鏈企業,零碎市場整合,而自動化、數字化等能在整合過程中降本提效並且提升質量。

自動化是用軟體、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來一步一步的替代工人的重複性工作。而工人的重複性工作基本是用眼、用手腳,以及用腦。在不少工作場景,人工智慧幾乎可以替代人眼了;手和腳已經由機器人、無人車技術開始替代一部分;在有大量精確數據的金融等領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已經開始替代部分人腦的決策職能。

創新工場合伙人楊小龍介紹,專註AI+農業的極飛科技,其產品就是高科技的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場景是把農業自動化,而農業又是一個全球範圍來說相對標準化的產業。鎂伽機器人則專註於生命科學自動化,近期發布國內首家智能化通用型生命科學實驗自動化平台「鯤鵬實驗室」,其研發的新冠核算自動檢測儀器能比人工效率提高20倍通量;SRT軟體機器人則用顛覆性技術解決異形、易損品抓取問題。SRT機器人研發出的夾爪比人工效率至少提高一倍,柔性夾爪還可以精確抓取藍莓、雞蛋黃等脆弱食品。

替代人腳方面,創新工場也投了浙江中力叉車,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叉車公司之一。十年以後人類很可能進入無人叉車時代,如果這十年創新工場能夠賦能中力,把人開的叉車變成了無人的叉車,就是一個產業降本增效的生動案例。

趨勢二:國產替代是自力更生的必然之路

中國硬科技要崛起,國產替代是必然之路。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更青睞的模式不是從零做起,而是在行業內已經有成型的基礎業務和盈利模式,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公司。同時,公司必須有技術積澱,並且有取代海外進口科技的潛力和能力。比如在醫療生態鏈上,中國已經有足夠好的技術能夠取代國外很多產品。

創新工場投資的創新奇智,專註做的就是讓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這是創新工場三年前看到的機會,經過了兩年九個月,創新奇智成為全球最快竄升為AI獨角獸的公司。而創新工場近期投資的上海沃比醫療,是一家專註於神經介入領域的醫療科技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國際高端血管疾病治療的創新產品。目前在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神經介入領域,沃比醫療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個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與美敦力等跨國巨頭在海外競爭並獲得認可的神經介入公司。

趨勢三:線上化加速,教育OMO成為主流

新冠疫情加速了醫療、辦公、娛樂線上化,辦公協同等工具類公司,創新工場投資的小魚易連增長迅速。其中,在線化對教育行業影響深遠,不僅越來越多家庭接受線上教育,B端傳統線下機構也加速轉為線上,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主流。而其他行業已成熟的智能硬體的跨界融入,也不斷拓寬在線教育的使用場景。

「中國的在線教育絕對領跑世界。」 李開復說,疫情之下,很多歐美朋友的孩子不得不在線學習,但成績快速下降,「因為他們不喜歡看著屏幕上只有一個老師的頭和一個白板,沒多久就走神了。」

「我們發現中國擁有最好的在線教育,針對低齡兒童的教學做得格外有趣,不是一個人頭和白板,更多的是互動式遊戲和體驗:遊戲里老師可能是虛擬的,還有些同學可能也是虛擬AI同學,這樣的課堂體驗不僅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度,也提高了孩子的分數。」

3年前,李博士曾在《經濟學人》年度趨勢專欄首次提出了OMO概念。在疫情刺激下,OMO成為今年最大熱點詞,教育率先成為OMO佔據主流的領域。教育OMO不僅是短期是為了應對疫情,從長遠看更補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短板,從「教學練測」四維度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有助於緩解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

趨勢四:產業重塑,醫療是最大機會

產業重塑即是指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和先進技術,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李開複分析,所有產業重塑中,醫療及生命科學產業是最大機會。目前中國醫療行業雖然目前仍落後於歐美,但是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最近醫改後,中國醫療行業大數據逐步到位,也開始出現結合人工智慧的新葯研發技術,而精準醫療和多樣化支付都陸續成為可能。創新工場正式宣布進軍醫療領域,賽道由楊小龍和武凱兩位合伙人負責。創新工場從2019年起試水,以數字化及AI醫療的技術方向為切入口,目前已經投了10多個項目。

楊小龍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生活壓力和食品安全挑戰、醫療報銷壓力漸增等背景下,中國醫療市場迎來歷史性變革。

一是市場混合所有制化。中國醫療支付能力和用戶行為從公立體系導向轉為私立體系導向;醫療服務的「市場機制」影響提升,數據和AI驅動的商業信息開始影響醫療機構運營行為。二是供應鏈企業降本增效,葯械企業內部業務的效率提升會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三是產品原創與差異化。老百姓可負擔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科學與工程等底層突破,會形成的新產品和服務。

在這樣的投資邏輯下,創新工場一是關注數據和AI驅動、對醫療行業產生宏觀影響的平台型科技企業;二是關注市場機制下分類人群的垂直服務升級的機會;三是聚焦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和突破等。「圍繞這三個維度我們布局投資了10多家企業。」楊小龍說。

武凱曾任軟銀中國合伙人,主導或參與了對諾輝健康,安翰科技,普門醫療等公司的投資,也曾任職於GE醫療的生命科學事業部,在醫療大健康行業有超過10年的風險投資,市場營銷和業務拓展等經歷。他的加入也將進一步拓寬創新工場醫療布局。他介紹,創新工場醫療投資有四部曲的布局節奏,按照創新工場原有Tech VC 基因結合度,搭建了醫療生物領域專業化團隊,逐步建立工場在數字醫療/醫療AI,葯械企生態圈,醫療技術(IVD,醫療器械)和生物技術和創新葯管線各自領域的投資能力,接下來的1到2年,「醫療技術領域的投資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其中,我們又會把火力集中在IVD和高值耗材兩個大賽道」,武凱表示。

為什麼選擇這兩個領域?

武凱分析,中國IVD市場有800億人民幣,佔到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11%,且中國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9%,遠快於全球市場的5.3%。在過去的兩年時間,海內外的資本市場增加了近20家中國IVD上市公司,可見這個行業的熱度,新冠疫情會進一步催生IVD行業的熱度。

中國IVD市場發展的四大趨勢:一是普檢中心化及自動化改造,二是快速便捷的去中心化檢測,三是公立二級醫院快速崛起,四是技術發展帶來多樣化特檢項目。結合這樣的市場和趨勢,創新工場在IVD領域投資邏輯首先著重在成熟市場挑選下一波龍頭。在相對傳統的生化和免疫檢驗市場,也在發生產業重構整合,有望衝出新一波公司。生化領域在發生渠道的整合,免疫的化學發光國產替代剛剛開始。其次,創新工場關注細分賽道的領軍企業。一些小而美的賽道,可能並非百億級市場,但是隨著產品的做深做透,天花板也會有顯著的提升。接著密切跟蹤新興技術,挑選其中最具爆發力的公司。當年的NIPT和腫瘤NGS誕生了一批上市公司。下一波機會很有可能出現在病原微生物檢測,腫瘤早篩,單細胞測序,質譜檢測等。此外,創新工場關注由強勢渠道轉型自主產品開發的公司:我們看到一批由大經銷商完美轉身產品研發的公司,這種公司一旦產品具有技術領先性,市場爆發力會非常驚人。

創新工場關注的第二個重點醫療領域——中國高值耗材的市場規模則有千億人民幣。「帶量採購和DRG試點會加速高耗企業的創新投入。」 武凱分析,這兩件事背後的主要邏輯是控費,也是國家中長期重要的政策導向。

首先是政府招標。「通過帶量採購、線上陽光採購平台、省級聯盟、國家談判等措施,政府主導的集中採購正導致價格大幅降低;定價透明度更高,數據整合更完善。」武凱說:「已針對冠脈支架實施國家級帶量採購,在市級或省級的各種高低值耗材中也已實施.」

其次是院級支出控制。武凱指出,政府已採取組合措施控制醫院支出,包括疾病診斷相關組(DRG)試點, 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治療價格,限制基本醫療保險年支出總額的增幅,以及控制耗佔比等。」

這次高值耗材集采價格降的幅度超出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預期,從控費角度來看好處非常明顯,但如此高的降價幅度對於整個醫療生態的影響還需拭目以待,醫院,廠商,代理商包括病患這些群體都會受到集採的深度衝擊。但是從好的一方面來說,不管集中採購還是DRG,都會強力推動創新的加速,未來高競爭的行業勢必會面臨價格的擠壓,唯有改進式創新甚至顛覆式創新才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機會。

在高值耗材領域,創新工場將重點關注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神經介入三大領域。

血管介入是當前熱門投資領域。武凱指出,儘管現階段國產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場佔比不高,但在政策支持醫療器械國產化,企業日益重視產品創新研發的背景下,國產心血管介入器械將加速進口替代。「這個領域未來投資的機會有結構性心臟病(二尖瓣反流的治療)、外周藥物球囊、電生理等。」

在骨科植入領域,髖關節和創傷領域的進口替代做得比較成熟,膝關節和脊柱領域還有國內公司的高成長機會,當然帶量採購VBP的實施會一定程度影響整個市場的成長性。武凱認為,運動醫學賽道和骨科機器人是未來投資的機會,成長性較好,也暫時不會受到帶量採購的衝擊。

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目前不到30億,尚處起步初期未來投資的機會。目前市場複合增速達16.7%,增速較快,預計2030年潛在市場規模為277.5元。武凱預計出血類產品,缺血類產品和通路類產品都會有投資的機會。

除此之外,創新工場也會關注眼科和口腔賽道。以口腔為例,在過去的十年,中國的口腔種植體數量從每年不到10萬顆的種植牙快速成長到2019年的360萬顆種植牙,但是即便如此,這個市場至少還有10-20倍的成長潛力。口腔領域的數字化種植,隱形正畸,供應鏈SAAS聯動耗材線上採購,都是創新工場密切關注的方向。

武凱表示,雖然創新工場是醫療投資行業的新兵,但會充分利用之前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良好口碑及技術能力,同時積極融合醫療領域的人才和知識體系,迅速打造一支具備專業化醫療投資體系和國際化視野的團隊,「一起發掘中國醫療產業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寶貴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B站關聯公司入股美攝科技,後者曾獲小米、深創投投資
獨立思考者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