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郭敬明又陷抄襲風波,這次是《奇異博士》?

郭敬明又陷抄襲風波,這次是《奇異博士》?

作者 | Talk君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距離新年還有1天的時間了,但是似乎娛樂圈並不打算為2020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前兩天#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的話題衝上了熱搜,余飛、宋方金、瓊瑤等111位行業內知名編劇、導演、製作人、作家發布聯名信,針對近日參加超高熱度熱議話題的於正和郭敬明二人的炒作抄襲行為進行抵制。並實名發出呼籲:「抄襲剽竊者不應該成為榜樣。

緊接著,在22號,編劇宋方金二次發文並宣布了第二批聯名簽署名單,並表示:「加上第一批共156名同仁。同氣連枝,同聲相應。為了光遇見光,大家遇見了彼此。

這邊的熱度還沒過去,郭導的新片《晴雅集》又被網友扒出幾大場景抄襲《奇異博士》,貼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不是,你給我等會兒?

那是……寫……寫輪眼?

至於到底抄沒抄,咱也不好說,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近幾年,人們對電影的審美與要求逐漸提高,如何做一部「好」的電影,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討論的方向。

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鄧宇的演講,在他看來,任何影視作品,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有真誠不真誠

一刻講者

鄧宇

資深電影人;

曾任上海諾亦騰影視公司副總裁

「所有的電影真正它作為一種商品的屬性,它也必須要打動觀眾才行」

#文字有刪減,建議觀看視頻

大家好,我是一刻talks講者鄧宇。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在這裡談一下我所了解的電影和我在電影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我的一些感悟。我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叫做電影的體驗是什麼?

那麼我作為一個電影的半道出家者,實際上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電影是怎麼回事?到底電影的體驗是什麼?這個問題從我進入這個行業的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我一直從各種各樣的角度,可能的角度和方向,去給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其實並不是一個電影的美學家,也不是一個理論學家,甚至也不是一個在電影中起主要的創作作用的角色。但是我從我的角度,尤其是從視覺特效的角度,我對電影有我自己一些的理解。

我們大家都知道,電影裡面最重要的一個設備是電影攝影機,電影攝影機在他發明的第一天,實際上就是一個科技和藝術融合的載體。在我剛剛接觸攝影的時候,實際上我非常的膽怯,我不敢拿拍照相機去拍人。為什麼?因為我覺得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實際上是一個決定性的瞬間。我把整個生活經驗中的時空的一個瞬間捕捉在了一個載體上。那這個感受實際上我是覺得很多人都會有。為什麼人天生對於攝影照相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受呢?

在這個點上面我想了很多,實際上我覺得就是說人非常習慣於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美國有一個建築學家叫查爾斯·默爾,他提到過有一句話說,如果空間的三個量度長寬高,構成了我們認知的空間,那麼人的所有的感知加在一起,就是我們的感知空間。所以這些東西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感知空間。當我們看到有另外一個機械設備,不是一個人,但是它也能夠去捕捉到栩栩如生的一個瞬間的時候,我們突然間感覺好像我們不是唯一有這種能力的,而且別人可以用一種工具,把我們這種能力固化下來,固化在一個媒體上。這一點是我覺得就是說帶來我們對於電影的這種最初始的感受,我覺得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我覺得電影是一種對時空的逼近

電影攝影機,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已經能夠做到像人眼一樣,去捕捉這個世界,它的所有的色彩運動構成。這一點上來說電影是無愧於它第七藝術的名號,因為它是凌駕於所有的藝術之上,唯一它可以做到對於時空和運動做一個完整的捕捉。在這個基礎上,電影本身又是一個講故事的藝術,這種講故事的藝術和這種綜合的手段技術結合在一塊的時候,電影就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一種形式。當然它也是一種商業的一種產品。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在想,就是說喜歡電影跟做電影有什麼樣的區別?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我在現場的時候才得到答案的。比如說在我第一次到了拍攝現場的時候,我突然間意識到,實際上喜歡電影跟做電影是完全是一回事,作者跟觀眾完全是一回事。如果你真正來到一個拍攝現場,拿到一個攝影機,讓你去擺一個機位,去關照這個對象和世界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變成了一個作者。任何人在壓力的強迫下都會採取一個視角,這個視角就是他的作者視角。實際上在這點上,作者跟觀眾是完全一致的。

現在很多人說電影是個重工業,我又是做電影視效出身的,我覺得最好的起點就是說現在大家說的五毛特效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我想說一句,就是說當一部片子大家對它的評價是採用了五毛特效的時候,多半這部片子本身也不會超過五毛,可能也只有兩毛或者是三毛左右。因為剛才的基於我的那個觀點,一個作者他必須要去感受,他必須要去感知,我們怎麼又可以想像一個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作者居然能夠接受一個爛片呢?這是完全不合理的。

所以也就是說,在這個前提下,實際上電影只有真誠的電影和不真誠的電影兩種,根本就不存在好和不好的電影,或者說是商業不商業的電影。所有的電影真正它作為一種商品的屬性,它也必須要打動觀眾才行。

他必須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技術,當然如果以技術為目的的時候,作者就脫離了,背離了它的最開始的起點。也就是說他必須尊重自己的內心的意向。這個意向和這個故事所承載的意象是這個影片所有所有的基礎,所有的其他的技術,包括視覺特效,還是現場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為這個意象所服務的。

那麼我們經常會說電影跟科技的融合會發生什麼?實際上這個過程,從電影的誕生的第一天就已經是持續的在進化當中。這些技術實際上並沒有脫離開現有的技術體系,他們只是說對於電影這種體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法。

比如說斯皮爾·伯格導演最新的《Ready Player One》,他裡面就用到了大量的遊戲的元素和遊戲的方法,甚至攝影機的運行方式。你會感覺到很多時候跟遊戲裡面的這個由計算機演算法控制的,Camera的運鏡方式非常接近。所以我們看到這種結合是非常的非常的快,也非常的有活力。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人會認為說,如果有這樣的技術,是不是有朝一日人工智慧可以取代演員,然後人工智慧可以取代一切裡面的人的要素,比如說攝影,比如說剪輯,自動剪輯就好了。

我不是認為不可能。但是我認為機器它會產生一種新的趣味,但是它不會取代現有的人的趣味。因為剛才說了,電影這個藝術形式和這個產品,最終來說它植根於什麼?在我的邏輯裡面,它是源於人的想像和意象,源於作者和觀眾的關係。只要這兩者還存在的情況下,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永遠不會被機器所取代

如果你的夢想是在這個時刻考慮成為未來的一個優秀的電影人,需要關注什麼呢?我覺得首先需要關注你的內心,關注電影的本體,也就是說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那就應該去在每一個瞬間留意到你的周遭,留意到你身處的時空,留意到人們在做什麼。他們的行為,他們的動機,他們的距離,他們的關係,他們的呼吸有多沉重,有多輕快,這些所有是作為一個電影人必須要去觀察,必須要去關注的。只有在你平時採用這樣的視角去關注的時候,最後你才能夠在拍攝的現場,把它在一個更有限的人造的一個設備攝影機裡面呈現出來,這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電影人,必須要去面臨的一個挑戰。

那麼最後我也想跟大家說,實際上除了電影的那些表面的光鮮和所有我們認為電影中的財富、權力和成功人士,我們也應該能夠意識到電影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有趣的一種形式和一種技術,或者說一種體系。這個體系使得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愛上電影。通過電影每次走出影院的時候,產生的這種向善的衝動也好,還是一種想像的衝動也好,我們會更加愛上生活。感謝大家,我是一刻talks講者鄧宇。

最後別忘了分享、點贊、看三連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刻talks 的精彩文章:

《三體》殺青|科幻讓我們在宇宙相逢
2020年還剩30天:獨自生活在大城市的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