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原始黑洞或可證明「多元宇宙」理論

原始黑洞或可證明「多元宇宙」理論

在大爆炸後不久,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大宇宙中分離。

據「phys.org」網站12月28日報道,在日本東京大學卡弗里宇宙物理和數學研究所中(Kavli IPMU),一個由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尋找「原始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簡稱PBH)時取得了理論及觀測等多方面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刊發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

PBH在恆星和星系形成之前就已誕生於宇宙。它是部分引力波信號的來源,是孕育出銀河系及其他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還可以在重元素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最重要的是,這種天體也許能幫助天文學家對神秘的暗物質做出解釋。為進一步了解原始黑洞,研究小組試圖在早期宇宙中尋找相關線索。他們發現,早期宇宙中許多反應都可能為黑洞的形成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一種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是:原始黑洞可能是在宇宙膨脹時期由「嬰兒宇宙」演化形成。這一時期是我們今天觀察到的宇宙結構(星系及星系團)形成的原因。在宇宙膨脹時期,一個個嬰兒宇宙從從中分支、剝離並最終坍塌。由坍塌釋放的大量能量導致黑洞形成。稍大的嬰兒宇宙則有著更加奇特的命運。當其體積剛好大於某一臨界值時,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會使得嬰兒宇宙展現「內外有別」的狀態。一方面,宇宙內部的觀察者會將其視為正在膨脹的宇宙,而外部的觀察者(如地球上的我們)則會將其視為黑洞。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大宇宙和小宇宙(嬰兒宇宙)都被視為原始黑洞。它們的「視界」(黑洞邊界,在此邊界內一切事物都會被困)後暗含了多元宇宙的基本結構。

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PBH形成的一種新場景——來自多元宇宙的原始黑洞。藉助位於夏威夷、長8.2米的斯巴魯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上的超級攝像機(HSC)——一台巨型數碼相機,他們得以成功觀測到新場景。在HSC的第一次觀測記錄中有一次候選事件與來自「多元宇宙」的PBH特徵相符,它的質量與月球質量相當。受這一發現鼓舞,該團隊在新理論認識的指導下正在進行新一輪觀測,擴展搜索範圍,並嘗試檢驗來自多元宇宙的PBH能否為所有暗物質來源提供解釋。

科界原創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物理評論快報》

期刊編號:0031-9007

原文鏈接:

https://phys.org/news/2020-12-primordial-black-holes-dark-multivers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工作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植物也分「早起鳥」和「夜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