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內地首例新變種病例詳情,來自英國

中國內地首例新變種病例詳情,來自英國

2020年12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一則研究報告,報告稱中國內地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曾在等待登機時摘下口罩吃喝

中疾控報告指出,2020年12月14日,一名從英國飛往上海的23歲女性在上海海關實驗室接受鼻拭子檢測。當天20時30分,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上海海關通報,該名女性新冠檢測結果為陽性。22時,患者被從隔離點送往上海嘉定區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因患者有英國旅行史且核酸檢測結果異常,醫院組織專家會診,並在次日將患者轉入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行診治。12月15日,嘉定區疾控中心對患者進行鼻咽拭子複檢,核酸檢測呈陽性。

報告指出,2020年12月12日,該患者的新冠檢測結果為陰性。據本人描述,她並未接觸過有癥狀的個體,也沒有購買或接觸過冷凍食品和生肉。不過,她曾在英國公園跑步時未佩戴口罩,並在等待登機時摘下口罩吃喝。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調查報告。/中國疾控中心網站截圖

中疾控報告指出,上海發現的NC20SCU2740-1毒株是中國內地首個輸入VOC 202012/01毒株,這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構成了巨大潛在威脅。

報告指出,機場對於乘客實行閉環管理,調查密切接觸者的工作也已展開。密切接觸者包括與患者同排以及在三排座位範圍內的其他乘客,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員。另外,由於隔離點和中心醫院的醫務人員採取了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他們不被視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可能的密切接觸者也正在調查中,與患者有關的特定場所也正在全面消毒。

上海報告首例新冠病毒新變種感染病例。/《中國日報》報道截圖

據《中國日報》報道,為了將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上海有關部門已採取措施追蹤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病毒輸入仍是我國疫情防控的重大風險。過去幾個月,中國為防止病毒通過入境旅客和貨物輸入,已採取了嚴厲措施。

上海疾控中心發布最新通報,確認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道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患者為中國籍留學生,目前,她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治療,病情平穩。該患者同航班所有旅客均按要求落實14天隔離觀察措施,隔離期間未報告異常。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4種新冠病毒變種情況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衛組織連續收到幾份有關新冠病毒變異的報告。世衛組織定期評估新冠病毒新變種是否會導致其傳染性、臨床表現以及患病程度發生的變化。當地時間12月31日晚間,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4種變種的情況。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隨後該變種逐步取代了最初發現的毒株。到2020年6月,該變種成為全球範圍內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類型。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種的感染性和傳播能力都更高,但不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的實驗室診斷、治療方法、疫苗和公共衛生措施的有效性。

世衛組織通報新冠病毒新變種。/世衛組織官網截圖

2020年8月至9月,在丹麥發現了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種,被命名為「Cluster 5」。相關評估仍在進行中,目前丹麥僅在9月發現了12例感染此變種的患者病例,該變種並未廣泛傳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種。截至12月30日,世衛組織六個區域中已有五個區域的其他3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該變種。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種,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種,初步研究表明,該變種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截至12月30日,除南非外已有四個國家發現了該變種。

文/若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美國正遭遇「史上最嚴重」黑客攻擊,俄羅斯是幕後黑手?
一圖讀懂|變異新冠病毒蔓延到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