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趙裴:中非是相互學習的夥伴

趙裴:中非是相互學習的夥伴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月4日至9日正式訪問奈及利亞、剛果(金)、波札那、坦尚尼亞、塞席爾等非洲五國,延續了中國外長自1991年起每年首次出訪都前往非洲的慣例。這既體現了中國對非洲各國奮力抗疫以及後疫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支持,也是中非在政治上長期相互支持的春華秋實。

新世紀以來,中國進一步加大與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和對非援助力度。非洲各國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很感興趣,同時中國也願與非洲各國分享自己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在中非合作「八大行動」中專門規划了加強發展經驗交流的「實施能力建設行動」。非洲大陸上形成「干中學」的概念,非洲各國人民在中國援建和承建的工程項目、投資和運營的公司企業中不僅學習基本勞動技能和現代化管理制度,還通過比照中國經驗摸索適合非洲各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筆者在非洲各國調研時經常聽到當地官員和學者對「基礎設施拉動經濟」「來料加工」「經濟特區」等中國經驗侃侃而談並提出自己的思考。

但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是,即便非洲大陸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但在社會發展的一些方面,仍然形成不少在國際社會都相對領先的成功經驗。

比如,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非洲大陸的疫情蔓延情況遠低於國際權威機構的預測,治癒率甚至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整體抗疫表現好於不少歐美國家。雖有氣候和其他一些客觀因素,但也表明非洲各國在與各種流行病的多年鬥爭中,形成了不少應對經驗。非洲大陸還形成了比較行之有效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和機制,在世界上率先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啟動,將非洲13億人口和3.4萬億美元GDP的市場整合在一起,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實現覆蓋大洲的自貿區,也是世界上成員國最多的自貿區,是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一個成功範例,表現了非洲各國的發展決心和政治智慧。

類似案例不一而足。非洲各國經過艱辛努力取得寶貴發展經驗,不能被紙面的量化數據掩蓋,更不能被國際社會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故意貶低和漠視,而應引起足夠關注和借鑒。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和非洲各國可以成為互相借鑒的夥伴,雙方都在「干中學」中實現互利共贏。一是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中國可對「非洲經驗」擇善而從;二是中非雙方都將自身發展經驗與對方實際情況相結合,添薪加火而不越俎代庖。三是相互學習可讓中非雙方真正實現平等的發展夥伴關係,雖然在發展指標上世界各國有快有慢,但在發展道路上各國應相互包容比肩攜手。同時,中非堅持平等以待、相互尊重,在經濟社會發展、政治以及文化上相互支持和借鑒,共同組成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觀察》編輯部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元旦開放萊豬已成定局,馬英九:要讓「萊豬立委」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