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入門幾個常見問題,你有嗎?

書法入門幾個常見問題,你有嗎?

1、學哪種?

書體一般分為真、草、隸、篆四種。因為楷書用途最廣,而行書應用最方便、迅速,故這兩種字體應該先學。隸書、魏碑也能大眾化,草書如果按章法寫的話,也受人歡迎,這些字體可以隨後學。至於篆書,初學者可暫不忙學。隸書、草書、篆書不要自己瞎整,一定要有老師指點。

2、看和練。

首先要多看,看別人寫字、看書法展覽、欣賞優秀作品、閱讀各種字帖等等,以便建立感性認識。歷代碑帖是我國傳統書法的寶貴遺產,可從其中篩選部分作為範本。初學者當先選柳公權的《玄秘塔》、顏真卿的《多寶塔》、歐陽洵的《九成宮》等正楷字碑帖,繼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行書字帖。我們可按個人喜好,先選其中一種來學,開始時不宜一味貪多。對於所選字帖,要認真閱讀,仔細研究,看清弄懂該字體的間架和用筆特點,從而加深感性認識。

單看還不夠,必須要多練。開始練字時要循序漸進,先「臨摹」打好基礎,融會貫通後方能脫穎而書。所謂「摹」,就是用比較薄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字影寫。這樣既能學會運筆,也有助於領會字形,與小孩子描紅寫仿、依樣畫葫蘆是一個道理。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旁邊作樣本,另外用白紙按原大小分格子臨寫。通過臨摹,可把閱讀獲得的感性認識初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練書法要有決心、信心,更要有恆心,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更不能蜻蜓點水、一曝十寒。有的人開始練字時,決心大、信心足、天天寫,可是十幾天一過,看看自己寫的字仍然不象個「樣子」,於是就灰心喪氣了,這其實是錯誤的。要知道,通過看和練,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飛躍,已經比剛開始時大有進步了。當然,由於練習時間不長,手指和手腕動作還未熟練,筆墨紙三者關係還未熟悉,心手尚不能相應。此時,我們一定要持之以恆,繼續練下去。

練字有多種形式,臨摹字帖是練基礎,平時應用是練實踐,兩者結合,相得益彰。謄寫作文、抄寫板報、書寫標語、撰寫對聯、填寫表格、布置展覽、公布榜文等等,凡是能有用毛筆寫字的機會時,都不要放過。只有在實際應用中不拘一格、不斷練習、反覆實踐,才能打好堅實基礎,提高書法水平。

3、熟悉筆、墨、紙三者的特性。

筆、墨、紙、硯,是練習書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被列為「文房四寶」。

「筆」指毛筆,是書法的主要工具。毛筆的種類很多。按大小分類:有小字筆、中字筆、大字筆和斗筆,還有更大的象木柄手榴彈一樣的椽筆等,都用於書寫不同的字體。按毛質分類: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等。羊毫筆質地柔軟,適用於寫大、中楷字;狼毫和紫毫筆質地較硬,適用於寫小楷字;兼毫筆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其質地軟硬相兼,寫大、中、小楷字皆可。

一枝好毛筆用慣了,就能得心應手,成為書者的心愛之物。因此,我們在使用毛筆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毛筆。使用新毛筆時,先要用熱水把筆頭泡開一半,不能全泡開來。因為新筆頭是用膠定型的,若不泡直接攢墨汁寫字,容易損壞筆尖;若一開始全泡開,整個筆頭都變了型,反而不好寫。每次寫完字後,都要用清水將毛筆頭洗乾淨,並將筆頭裡所含的水份輕輕擠掉,捏齊筆尖,套上筆套或者懸掛起來。毛筆用後不洗,筆尖必然會被墨汁粘住,給下次再用帶來困難。萬一發生這種情況,也不能硬性拉扯筆尖,須用熱水漲開。有的人不注意保護筆尖,甚至有意把筆尖搞禿,認為禿筆好寫新魏體,其實是錯誤的。事實上,筆尖一禿什麼字體也寫不好,禿筆只能報廢。

墨為黑墨或墨汁,是書法的主要原料。傳統寫字用硯台磨黑墨作原料,現在通常用墨汁為原料。普通墨汁質量不高,久存在瓶內會產生沉澱,使用前要搖晃均勻,才能濃淡適中。高級書畫墨汁,如「一得閣墨汁」就比較好,適宜於書寫有一定價值或需長期保存的書法作品。墨汁若與空氣和水接觸或摻雜太久,就會起化學變化,能使墨汁變質、發臭。用變了質的墨汁寫字,寫在紙上就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因此,用墨汁時不宜攙水,用後還需將墨汁瓶蓋緊。

紙是書法的主要載體和材料。寫毛筆字用宣紙為最好,沒有宣紙時,其他紙也能代替。當然,除紙而外,室內外的牆壁、屋頂、各種物件上,甚至馬路上、車輛上都可以寫毛筆字。不過,書法還是在紙上寫的多。紙和墨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寫出好書法來。用宣紙、毛邊紙、吸水紙等軟紙寫毛筆字時,墨汁不可太淡,否則就會滃成一團;而用道林紙、有光紙、普通白紙等硬紙寫時,墨汁則不宜太濃,也不能淡,否則,墨汁寫上去一時不得干,流散開來就不好辦了。

4、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

通常寫毛筆字的姿勢是坐著寫。當然,有時也要站著寫,甚至抬著手寫、彎下腰寫。坐著寫時,身體要坐端正,兩肩要一樣平,兩腳分開,自然地平放在地上,不要兩腳交叉或踮腳尖;腰和背要直,胸要挺,頭要正,頭稍向前傾一點,胸部不要靠桌子邊;眼睛距離手、筆和書件要超過1.2尺,筆竿與鼻樑要基本正對,不要把頭低伏靠近桌子,也不要把頭歪側在左邊,以免損傷視力;寫字時左手張開,平放在桌上按著紙,防止紙移動,用右手執筆寫。

執筆方法的正確與否,對於寫字好壞的關係極大,執筆方法一錯,就寫不出好字來。歷代書法家常用的執筆方法有三種:鵝頭、龍眼、鳳眼。在吸取古代執筆法優點的基礎上,今人常用的是「普通執筆法」。普通執筆法用右手執筆,五指分工,各有主次。食指與中指併攏,用這兩指的頭一節在右邊鉤住毛筆桿外側,再用姆指指尖在左邊頂住筆桿內側,頂在食、中兩指的中間位置,即由姆、食、中三指共同捏住筆桿,起主要執筆作用;無名指緊靠中指,把無名指指甲的中部緊帖筆桿內側,小指又緊帖在無名指之後,由無名指和小指共同起輔助執筆作用。這種執筆方法雖然普通,但也是從無數次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人用執鋼筆的方法來執毛筆,這是錯誤的,一定要改正過來。

古人對於執筆有「指實掌虛」的說法,所謂「指實」,即五個指頭要著力,寫出的字才蒼勁有力;所謂「掌虛」,即手心要空,寫字時才能靈活。人們常說要「筆直」的,所謂「筆直」,就是執筆時要把筆桿拿正,不能歪斜,不能象抓鋼筆那樣朝里傾斜。筆若不握直,執歪斜了,寫的字也就會跟著歪斜。此外,握筆時筆桿要捏得不緊不松,鬆了,筆桿容易動搖,寫出來的字活活抖抖的;太緊了不靈活,字也寫不端正。

執筆有高低之分,一般地,姆指尖到筆尖的距離約七厘米左右為宜,寫小字時可略低一些,寫大字時應略高一些。寫大字、特大字時,往往需要懸書,懸書時要懸腕(手腕)和懸肘(膀彎),此時更要用正確的執筆方法寫,才能運轉自如。寫小字時,一般不需懸腕和懸肘,但手腕部位也不能死死地按在紙上,也要能自由移動。

四、怎樣學寫正楷字?

學書法首先要學寫正楷字,因為正楷字最實用,也是書法入門的唯一基礎。

1、先寫中楷

一般把正楷字分為大、中、小三類,兩厘米以下見方的叫小楷,三、四厘米的叫中楷,五、六厘米的叫大楷,特大的叫榜書,更小的則叫「蠅頭小楷」。初學者應先學寫中楷,因為大楷是中楷的放大,小楷是中楷的縮小。

2、注意書寫規格

正楷字是工整的方塊字,書寫時要分行分格寫,並留出適當的字距與行距來,在紙的上下左右還要空邊,這樣寫出來的整幅字,就能橫豎成行、黑白相間、排列整齊,從而增添美感。

3、注重間架結構

漢字筆劃的種類並不多,但如何一筆一划地寫出好看的字來,卻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每個楷字都有各自的間架結構,筆劃結構得好,寫出來的字才美觀大方,否則就很難看。前人把漢字的間架結構歸納為「永字八法」,「永」字是由一點、一橫、一豎、一鉤、一剔、一長撇、一短撇、一捺所構成,寫好「永」字,就能初步掌握這八種漢字筆劃構字的基本方法。

注重間架結構,就要構字在前,動筆在後,即所謂「意在筆先」。每寫一字,下筆前都要考慮該字的所有筆劃在紙上如何擺布,而不可拿起筆來就搨。正楷字也有長體、扁體、方體、斜體等體形,一般多寫方體,略長、略扁些沒有關係。每個正楷字都有它的重心,掌握住重心才能運筆,寫出來的字才站得起來。小學生寫大仿,用的是米字形的方格紙,就是為了便於學生看出重心所在的位置,方便筆劃分布。

因為各個正楷字的間架不相同,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橫平豎直頂格寫」。有的字較平正,如「王」字;有的字較緊小,如「日」字;有的字較瘦狹,如「月」字;有的字較扁闊,如「工」字;有的字向左斜,如「力」字;有的字向右斜,如「戈」字;有的字筆劃少、空白多,如「乙」字;有的字筆劃多、空白少;有的字上松下緊,如「山」字;有的字左緊右松,如「們」字;有的字左松右緊,如「海」字,等等。對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字的間架,分析研究,區別對待,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4、掌握運筆技巧

運筆技巧即筆法,是書法藝術中的重要環節,貫穿於整個書寫過程之中,得法或不得法對書法效果的影響很大。筆法有如下幾種:

(1)分筆:把毛筆頭分為前後兩段,再把前段分為三分,前段靠近筆尖的三分之一為一分筆,向上的則分別為二分筆、三分筆。寫楷字用筆,最多不超過前段的三分筆。

(2)斂毫:寫正楷字時,筆鋒要收斂,把墨包含在筆內,書寫時筆鋒不甚鋪開,基本上保持原來的圓錐形。

(3)頓挫:即頓筆和挫筆。頓筆在起筆時,應先向內、向下輕輕地頓一下再起,在收筆時也應向外、向上稍微停頓一下再收。頓筆能使鋒尖不外露,使寫出來的筆劃既有筆鋒,又比較圓滑。所謂挫筆,就是在停頓的短暫,表現出欲停不停、欲前不前的勢態,蓄住筆勢,著意摩盪。掌握了頓挫,就能寫好橫和豎的筆劃。

(4)提筆與轉折:字寫到轉角處要換筆時,必須用提筆和轉折。如寫「橫直彎鉤」這一筆劃,在由橫到直過渡時,就要把筆向高處稍提一下,然後一頓挫,接著一轉折,再一豎下來。用了提筆與轉折,就能把轉角處的筆鋒完美地表現出來。

(5)飄和帶:在寫點、短挑、短撇、短橫的筆劃時,起筆較重,收筆卻極輕,好象要飛去一樣,這種筆法叫「飄」。寫捺或鉤的筆劃,當筆勢欲收或欲鉤時,不立即停止,略微提筆,著力拖出一點或挖出一下,形成捺腳或鉤環,這種筆法叫帶。

(6)渴筆和補筆:當筆頭上的墨快用光時,筆鋒就乾裂開花,此時若不添墨繼續寫,則為渴筆。渴筆寫出來的筆劃中有若干條白線,如運用得當,頗有些蒼勁的風格;若運用不當,就顯得毛糙。當一個筆劃寫出來後,發現有缺陷,即為敗筆。有的人隨手一筆搨下來,覺得敗筆不好看,就用筆翳一下子,翳得不好又繼續翳,結果卻越翳越難看,這是一種很壞的習慣。初學書法時,每寫一個字,每寫一筆,都要嚴肅認真,千萬不可亂搨亂翳。當然,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描一描來補救某一筆,也是難免的,這就叫補筆。

綜上所言,書法之道,業精於勤,故只有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才能逐步入門和不斷精通。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書法 的精彩文章:

緬懷|2020,離我們而去的書法藝術家!
練字,林散之給初學者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