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藝術|「全民審美」如何養成?

藝術|「全民審美」如何養成?

如今,日本設計類、生活類,乃至工藝類的圖書、雜誌蔚為風潮,甚至超過日語推理小說和文學小說成為日語譯介圖書的主流,大概有此印象的不止我一人。與此相應的,日本設計師、藝術家,日系潮流雜誌、店鋪品牌,日本手藝人、工匠文化,也悄悄「入侵」我們的生活,在追求品質的人群中間大受歡迎。

不知各位是否與有我同樣的疑問:日本社會如何成為一個「全民審美」的社會?為何日本的各領域(設計、電影、音樂、攝影等)出現了那麼多的大師或引領風潮的人,甚至反過來影響歐美文化?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任何總結也都有事後諸葛的嫌疑,不過,通過一本一本編輯和閱讀「人與物」文庫本,一個粗略的輪廓勾勒了出來:日本文化的現代化是如何從精英和貴族開始,廣泛吸納西方思潮,又努力在本土落地,找到了獨特的發展之路。這是通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人與物」的選篇,表面看似是圍繞著「對生活進行思考的人」,選出「良言經典」,實際上,暗中總在應和著文化現代化這條主線。

開篇用柳宗悅,就是明證。柳宗悅正是在現代化的前沿,將日本從古老的東方傳統解放出來,賦予其現代正當性的第一人。「所謂民藝,即民眾為自身所製造的實用物品。」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用,會使美成為確然可靠之物。因為是每日都用的器具,必須能經受住日常使用的力度。太纖弱、太華麗、太複雜,諸如此類的性質皆不被允許。」這種篤定的宣言般的語言,這種捨我其誰的響亮與自信,帶來黎明般的光。

第二位花森安治,這位《生活手帖》的創刊人和三十年的總編,設計、插畫、采寫、編輯,樣樣都親自動手,更可貴的是,他打出鮮明的「庶民的旗幟」,宣告「生活高於一切,生活先於一切,人生活的權利,誰也不能侵犯」,並且用大量的實驗、研究,以及大量「貴的和美的」這樣的文章,手把手交給全日本的主婦如何更儉省、更聰明、更美地生活。

緊接著,小津安二郎、佐野洋子、茨木則子、秋岡芳夫、濱谷浩、伊丹十三……除了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文字優美經典耐讀,我想,將「庶民的生活」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將文化的表達在自己的領域落到實處,這才是這些人的共同點。

由於組稿、編輯實現起來的難度(除了精當的選篇,編輯要聯繫每一個人的遺產代理人去實際拍攝,再進行後期設計,工作量巨大),我猜想,「人與物」系列的編號並不嚴格代表著編輯想表達的順序,恐怕也有「成熟一本推出一本」的苦衷,不過,隨著這系列越來越齊整,這份表達也越來越完整。

新一輯我們將見到白洲正子、桑澤洋子與杉浦日向子三人,她們是如何在這一歷史拼圖中找到位置的呢?

桑澤洋子,1910-1977,服裝設計師,設計教育的開拓者,專欄作家。桑澤研究所和東京造型大學的創始人,被譽為「設計日本設計的人」。桑澤早年從事編輯工作,通過雜誌倡導女性的社會進步,後轉型為服裝設計師,為職業女性設計可以在工作中穿的服裝。

桑澤創建的桑澤研究所,本為纖維藝術類設計研究,後邀請藝術家、圖形設計師、建築設計師、產品設計師等加入,最終成為日本最完整的設計專門學校東京造形大學,被譽為「日本的包豪斯」。著有《現代配飾》等。

杉浦日向子,1958-2005,漫畫家,作家,江戶風俗研究家。家裡是開和服店的因此很愛穿和服。1980年出道,一直以江戶風俗為主題進行創作,作品具有浮世繪的質感,生動描繪出江戶風情,其風格有「文藝漫畫」之稱。曾在NHK電視台主持專門介紹江戶民俗風情的《這就是江戶》節目。講述北齋和女兒榮的故事的漫畫代表作《百日紅》被改編為動畫電影,在海外也有公映,其他繪著有《一日江戶人》等。

白洲正子,1910-1998,日本散文家、古董收藏家。自幼學習能劇,14歲打破能劇禁止女性上台的陳規登台表演,後成為能劇「梅若流」傳人。1950年前後開始對寫作與古美術產生興趣,並與古董收藏家、文化名流等交遊,繼而持續發表文章,分享自己簡單、質樸、親近自然的美學理念,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美學評論家之一。一生著述超過六十部,文筆樸實優美,兩度獲得「讀賣文學獎」。

不難注意到,桑澤洋子和白洲正子兩位都出生於1910年,童年經歷大正時期,緊接著在風華正茂的歲月經歷戰爭、戰敗。

白洲正子出身貴族,她的祖父是薩摩藩的伯爵,少女時期即赴美留學,歸國後與白洲次郎結婚,一生優渥。她的女婿牧山圭男提到,與白洲家的女兒結婚後不久,跟著正子進了古董店,看到正子拿起一個生了銹的金屬物件,看了幾眼就毫不猶豫的買下,花了五萬日元,而當時他的月工資才兩萬日元。

書中有一張正子小時候坐在祖父膝上的照片,典型富家千金。她自己也說,「我只跟男孩子一起玩,至今也有這種傾向」,又說,「回頭看,我似乎一生都在路上閑逛」。因此她進入古董界,專攻古代美術,是有先天的優勢的。白洲正子有一個觀點常常被研究日本文化的人引用,即,日本各領域的藝術最高成就往往是由「閑人」「票友」玩出來的,正由於閑散,沒有生計的壓力,反而能達到較高的境界。

這點確實在同一年出生的桑澤洋子那裡得到印證,桑澤在早年做家居雜誌時體會到,西方文化滲入日本生活是從上流社會開始的。桑澤洋子自己出生於面料批發商之家,屬於小康的平民家庭,姐妹幾人各自自食其力立足社會,她想的全都是如何讓方便合理的設計走入普通百姓家,在創辦婦女時尚雜誌之後,也致力於為普通的勞動婦女設計更美的工作服。

她說小時候是「女孩子王」,「當這裡的男孩子王裝模作樣欺負弱小時,我會挺身而出,和他戰鬥」。這樣的桑澤洋子,是昭和初期第一批工作的女性,不僅自己踐行著自食其力的生活,也用設計為婦女的解放出力。

戰後,桑澤洋子更是早早認識到,「只有實際做出好東西,讓他們穿,讓他們用,才能真正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設計不是個體問題,而是大眾問題,是社會問題。」最終,通過創辦設計學校,培養設計人才,用實際行動切實改變社會。

白洲正子用美文、用理論,桑澤洋子用行動、用教育,慢慢改變日本社會的審美思想。此外,兩位都對家居和穿著有自己的心得,桑澤洋子尤其注重女性的職業裝,白洲正子則對和服的搭配有獨到眼光。兩位用自己的方式,各自影響了很多人。

杉浦日向子是一位漫畫家和江戶風俗研究者。自小受哥哥的影響喜愛亞文化,電影和搖滾樂都是她心頭好,後來還迷上了相撲,同時也是一位喜愛數學和物理的「理系少女」。

這個組合是不是已經夠奇特了,可上了藝術學校的她覺得課程超級無聊,退學學習漫畫,並且對「時代研究」產生了興趣。後終於畫漫畫出道,在雜誌上連載,並在電台開設江戶課堂節目。杉浦日向子的漫畫有堅實的歷史資料做基礎,被稱為「文學漫畫」,帶有浮世繪風格的畫風也獨具特色。她的文章也同樣,在紮實史料的基礎上風趣幽默、收放自如。

在整個文化版圖中,我認為她最主要的貢獻是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江戶、用現代人的語言講述江戶。是不是只有照著古代一模一樣描摹出來的古代,才是繼承傳統呢?古代要用新的聲音新的方式講述出來,才是對傳統最好的繼承。

杉浦日向子筆下的江戶,是「無名眾生各自安好,平平順順的江戶」,是屬於市井庶民的江戶,相撲、落語、川柳、狂歌、浮世繪,江戶的文化都是庶民的文化,這些文化的著眼點,是街道、飲食、戀愛、裝扮這些普通人的身邊事。究其深層,二百六十年的和平,小政府的方針,成熟的市民意識和高度自治,給庶民的文化帶來空間。

北齋和女兒阿榮

杉浦日向子作品中,服裝和環境也許是江戶的,但人的情感和神態是現代的。

有趣的是,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提到「文化國家」的概念。花森安治在「我們一分五厘的旗」中,對擺樣子的「文化國家」大加諷刺,並且號召大家從倉庫、貨櫃的角落裡找到那些遺落的殘片,將生活還給普通人,將文化確立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白洲正子在談到「文化國家」時說,「這詞很奇怪」「如果真有的話,我堅信它就在咫尺之內——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里。忠於自己,專於本職,這就是文化。自己的顏色也好,和服也好,都是同理。文化自然會在其中顯現。」

文章出自讀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腐絲藝術設計 的精彩文章:

品牌|捲髮 曲奇 一樣的曲線
空間|舞者 新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