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火爆全網!一年狂賺232億的日本超級書店,終於來中國開店了!

火爆全網!一年狂賺232億的日本超級書店,終於來中國開店了!

之前象君還在感嘆

國內書店淪為「打卡景點」

部分人只拍照不看書,生意慘淡

結果受疫情影響

讓本不富裕的實體書店又雪上加霜

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

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

但是,象君發現

最近有家現象級「網紅書店」

接連在杭州、上海開新店

被譽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書店」

在日本開了37年之後

這一次竟然來到了中國!

沒有人能拒絕的日本傳奇書店

它就是蔦屋書店

關於它的「傳奇」有很多

被評為「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

是北野武最愛的書店

2018年年銷售額為3607億日元(232億人民幣)

30多年間,收入曾霸佔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

等等

有人對蔦屋書店的評價甚至是,

「如果只去看書,那你就輸了!」

所以不看書還能看啥

很好奇它到底為啥這麼火

蔦屋書店雖以書店之名

但卻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

各式極致體驗讓人愛了

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在中國開的兩家

蔦屋書店 · 杭州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

位於杭州天目里

佔地約2000平方米

書店分為地上與地下兩層

地上層由3個單獨的玻璃房連接

四周環繞綠色植物

整個還原了「森林中圖書館」的模樣

店鋪內多木質陳列裝飾架

看上去溫馨舒適

一層3個區域分別是

咖啡吧、攝影與時尚專區和藝術專區

地下一層則是一個大型共享型空間

主要包含建築裝飾、設計、

工作人生、人文、旅遊、文學等版塊

待在這個空間

總感覺藝術觸手可及

因為無論是當下新銳藝術家的

還是稀少的收藏家級別藝術作品

都能在這看上一眼

倘若你是個喜歡手帳的人兒

書店裡各式日本品牌文創產品

保准讓你在這逛上個一整天

都挪不開步子

喜歡的朋友可一定要去打卡呀

蔦屋書店?· 上海

與杭州的蔦屋不同

上海首家-上生新所蔦屋書店

是蔦屋第一次選擇了

入駐近百年的優秀歷史建築

奇妙的結合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

古典與現代的時空融合

▲上海歷史文化建築上生新所

而且可以說上海蔦屋

完全呈現出「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

以「美育」為主題

凸顯當地特色店鋪的概念

為市民開闢一處培養感性的空間

去過的網友都強烈推薦~

書店共2層

一層主題為「磨練知性」

以圖書、文創產品和咖啡為主

二層主題為「磨練對於美的意識」

以藝術圖書、各國藝術品為主

總冊數約5萬冊

不僅銷售一般主題書籍

也銷售數量限定的高額書籍

書店內部陳列使用的是

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

不僅帶給儀式感十足的閱讀體驗

而且每一處細節的強調

也都讓顧客體會到感動人心的一面

另外,雜誌角展示了

從世界各地收集的約160種類的雜誌

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啊~總之都太喜歡了

不愧是蔦屋書店

一出手就不同凡響

不但「逆勢」在中國連開新店

引數萬人前去打卡

而且好評如潮~是真的強!

蔦屋書店的平面設計美學

為什麼強

不妨先來看看

蔦屋書店的平面設計美學

從logo設計到產品手冊以及廣告海報

都足夠用心

吸引大眾的眼球

店鋪logo設計

書店logo的設計師是

MUJI設計總監原研哉

從「TSUTAYA(蔦屋)」更新為「蔦屋書店」

運用簡潔有力的漢字造型

字體融合了黑體、博雅宋和綜藝體的特點

橫細豎粗

提高了標誌的易讀性

彰顯高端大氣

很具有辨識度

VI設計

原研哉的團隊又為它

打造一整套VI設計

將日本的傳統白色

和蔦屋書店的企業形象完美結合

利用粒子化將logo處理為點陣的集合

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組合圖案形式

從會員積分卡到包裝設計

都延續了極簡的現代風格

看上去令人倍感舒適

同時無處不在體現企業標識

「T」元素

文具設計

廣告海報

廣告系列命名為「讀書的人」

廣告文案是」歡迎回到書的世界」

雖簡單一句卻足以打動人

分類提示板設計

蔦屋書店的分類板設計也很值得一提

採用的是將穿孔金屬板進行衝壓

形成一種材質輕薄

且具有一定的透明性的結構

放在書架旁邊作為大字標識時

既顯眼易讀又能從前後側都看到

優秀!

蔦屋書店的空間設計美學

不僅僅視覺超厲害

誕生於1983年的蔦屋書店

迄今為止擁有超1400家店鋪

與其稱它是一家書店

日本蔦屋創始人增田宗昭說,

他更喜歡把它叫做「品牌商店」

因為每一家蔦屋書店都不一樣

▲1983年的第一家蔦屋書店(TSUTAYA)

這其實就是增田宗昭書店運營的理念之一

結合地域差異性

制定不同店鋪的運營模式

比如2011年開設的

第一家「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

日本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

這家具有標誌性的蔦屋書店

早已是人人爭相要去打卡的地方

由空間設計師池貝知子、

英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與日本平面設計師原研哉

三方合作打造而成

相當經典

三位大師設計用上萬個特製材料的

白色「T」字型字母交錯編織成「大T」外牆

只為讓建築物本身成為企業標識

看得出T字型設計不僅呼應了店名

整個「鳥窩狀」建築外觀

與周圍環境也恰好融合

非常絕妙

代官山蔦屋書店是首次

摒棄了傳統書店的分類方式

完全按照書的內容、生活場景來分類

進而重構書店空間

事實證明

這確實更方便於用戶的真實使用和閱讀

也顛覆了以往擁擠的書籍陳列

刻意的安排大量「留白」

除書店外,設計了如寵物美容、

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等設施

還包括公園綠地

營造出極佳的體驗

和閱讀於一體的文化生活空間

難怪受到了各個年齡層的喜愛

而且據說蔦屋書店的「導購們」

也都大有來頭

不乏某資深雜誌主編

或發表過文章的大作家

也有撰寫過20多本旅行指南的記者等

他們通過親自選書陳列、內容企劃、

顧客服務等全方位的一條龍

實現對來店顧客的提案

這光是想想就覺得到位了

所以說,蔦屋書店根本不只是在賣書

它讓書店成為了

一個通過書籍進行提案的場所

書店變成一個可編輯的空間

人們可以在這找到自己熱愛的生活

熱愛的生活方式

同時也能找到熱愛的書籍

讓人感到無比幸福

象君看完一整個蔦屋的「設計」

實在佩服

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句時髦話

真是家被「賣書」耽誤的設計公司

不僅賣好了書

還確實一心一意地認真搞設計

事實上這恰好印證了

增田宗昭的又一大書店經營理念

他提出,

在未來,所有企業都要成為設計集團。

企業將會全部變成設計師集團,

不能改變的企業,

將無法獲得成功。

在急速變化的消費社會,

對設計的理解也在急速變化中。

設計,不是為了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

因為設計本身就是商品的本質。

蔦屋書店一直是這樣做的

所以它成功了

由此可見

設計是何等的重要啊!

各位設計師們定要繼續加油

素材來源:

文中上海蔦屋書店 圖片來源@上海長寧、杭州蔦屋書店 圖片來源@家居廊

部分圖片來源 Klein Dythamarchitecture官網、蔦屋書店官網

《蔦屋書店哲學》

其餘來源網路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普象大師精品課

柳冠中、童慧明、丁偉

佟瑛、劉詩鋒、郭文祺

6位大師,從三個角度為你答疑解惑:

設計行業發展、設計師成長、設計品牌創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象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她把50年前老破出租屋,變成栗子奶油味之家
MUBI 年度十佳海報!以平面設計角度重新「觀看」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