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阿富汗:一窮二白卻被強國惦記,是什麼吸引美國不計代價的進攻?

阿富汗:一窮二白卻被強國惦記,是什麼吸引美國不計代價的進攻?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出自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這也是對於身處於戰爭中的人的悲慘際遇的真實寫照,而最符合這句話的無疑是身處阿富汗的阿富汗人民。

這個地處亞洲十字路口的國家自從建國以來231年的歷史中被侵略與民族內戰就一直不斷發生,在123年的時間裡阿富汗不斷爆發內戰平定再爆發,而剩下的108年的歷史中就是接受世界各個大國的侵略與反恐戰爭。

提到阿富汗這裡就是戰爭的代名詞與"帝國墳場"各類令人毛骨悚然的稱謂頻繁上演。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國土80%都是山地,國內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既沒有錢也沒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這裡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卻在短短的幾百年歷史中接連受到了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大國的攻擊。阿富汗到底有什麼吸引著這些強國,讓他們都如此惦記這塊貧瘠之地?

1. 國家歷史

阿富汗全稱"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國家,沒有任何出海口,但又與各個亞洲國家接壤,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但產業結構與自然資源非常匱乏,國內基本常年處於民不聊生,斷壁殘垣,難民四處遊盪的狀態。

阿富汗人口將近3000多萬人,卻因為民族分割、交通不便等原因各個民族之間幾乎沒有聯繫,甚至溝通都沒有,各個民族的語言文化都存在差異,相當於幾十個小國同時處在一個國家之中,國內人民意志沒有辦法團結,內亂與外戰也是不斷。

這是使得這個國家一直處於貧窮的重要原因。

當然阿富汗初建國之時就像初生的太陽一樣,曾經是充滿希望的1863年希爾?阿里即位,繼承了他父親的理念勵志將阿富汗建設成為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在廣納賢才的背景之下,他很快就制定阿富汗富國強國的計劃方針。

在他執政期間,阿富汗整個社會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人生生活水平非常高——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商販攤檔多如迷宮,現代化程度與當時的歐美不逞多讓,被稱為中東地區的小瑞士。

但好景不長1973年在國王赴義大利期間,自己的皇位被堂兄篡奪,身居其位但無一所長,此後阿富汗的政權不斷更替,各種政治人物走馬一般登場,連國名都更改數次。

而後的國王為了鬥倒自己國內的政敵甚至與外國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對於英國賣國的要求一一答應,這讓阿富汗結束了富足的時期,迅速衰落。

2. 戰火紛飛

為了進一步攫取在阿富汗的利益,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發動了三次針對阿富汗的入侵戰爭。英國入侵阿富汗不是為了征服阿富汗,而是為了制衡俄羅斯擴張的勢力,維護自己在印度殖民地的利益,將阿富汗作為自己國家的緩衝區。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蘇聯為了南下打通亞洲的通道,方便自己的勢力擴張,又對阿富汗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在1979年直接派遣10萬大軍進攻阿富汗。

再到2001年,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向美國發起挑釁,這使得美國也發動了長達數年的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但也又讓阿富汗陷入數年的戰爭泥潭之中。

但在這三個在那個年代最強大的大國入侵下,阿富汗卻也得到了"帝國墳場"的稱謂。這個小國用自己固有的頑強與韌性打退了這些強國一次次的無理入侵。

英國人三次侵略戰爭均被阿富汗人頑強反擊給趕走;蘇聯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發起進攻也被阿富汗拖入戰爭泥潭,也沒有達成他們的戰略目標。

美國花費上億美元,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達到了階段性的戰略勝利,最始終無法更進一步,在阿富汗建立聽命於美國的政府,美國總是會受到當地勢力的反對與反彈,歷時數十年,美國在阿富汗也一無所獲。

阿富汗人有著彪悍的蒙古血統,但也因為這個國家多災多難,頻繁受到戰爭的死亡威脅,這使得每個阿富汗人民都掌握了打仗的技能,形成了彪悍的民風。

加上阿富汗遍地的山地地形這讓阿富汗人能夠利用地形與游擊戰術一步步將這些帝國的大軍拖入泥潭,付出不斷失血的慘痛代價。

3. 與美的糾葛

結束了與蘇聯長達十年的戰爭,但這場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不是和平而是更大的戰爭隱患。殘酷的戰爭催生了一個政教合一的組織——塔利班,塔利班曾經擁有過阿富汗90%的土地,並贏得了大部分阿富汗人民的擁戴。

這個組織實行嚴酷的伊斯蘭教法與生活方式,使得阿富汗社會現代化進程全面落後。但是因為這個組織在對抗伊拉克的過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力量,使得美國暗地裡縱容這一組織的存在,不曾想美國自己吞下了這一惡果。

美國反伊斯蘭教的行為觸犯到了塔利班組織的逆鱗,塔利班成功的在2001年9月11日策划了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的時間,造成了超過3000人的死亡。這是美國第一次本土受到襲擊,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都沒有遭到過本土的打擊,這讓美國感受到了奇恥大辱。

在2001年9月30日,美國總統就向阿富汗喊話,讓他們交出塔利班組織的高層並接受美國的管控。塔利班負責人甚至放出豪言,美國假若進攻阿富汗,必然會受到阿富汗政府的反擊,他們一定會像蘇聯跟英國一樣失利。

這一舉動激怒了美國政府與人民,時任總統布希甚至作出宣言無論任何代價美國都會將這一組織徹底殲滅。

2001年10月7日,美國政府政府正式向阿富汗發動反恐戰爭,以此對塔利班實施毀滅般打擊。2001年10月7日晚,數發導彈,無數戰機等開始了對塔利班組織實施精確打擊,反恐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此次戰爭,從開始到結束持續了18年,後來美國不惜動用一波波軍隊跟高昂的費用維持軍事開支,美國不計成本的投入了幾乎是半個國家軍事力量在這場戰爭中,儘管摧毀了塔利班組織,但是從未能夠在阿富汗建立親美的政權。

4. 四戰之地

在阿富汗的幾次戰役中,都有著一個獨特的共性,那就是持續時間非常的長,最長的甚至持續了80年之久,每個攻打阿富汗的國家都花費巨大,然而都不惜花費都想徹底控制阿富汗,深究其原因,因為阿富汗是一個四戰之地,也是亞洲中樞。

從地緣上來看,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連接著東亞的中國,中亞的塔吉克、烏茲別克,南亞的巴基斯坦跟西亞的伊朗,這使得阿富汗這一國家極易捲入各方勢力的衝突之中。

佔據阿富汗等於把控了中亞,輻射很多地區,所以使得阿富汗成為各大勢力爭奪的地區,也變為了四戰之地。

5. 美國圖什麼?

參考了阿富汗的歷史、跟地緣政治以後就不難發現,美國不惜代價也要攻佔阿富汗並扶持親美政權的原因。

首先就是覬覦阿富汗重要的地理位置,仔細分析幾乎所有攻打阿富汗戰爭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對阿富汗的控制權,從而獲得在該地區戰略緩衝或者戰略主動權。

阿富汗是一個中亞內陸國家,與多國接壤。拿下阿富汗等於把控了各國的交通樞紐,自然是軍事要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佔據這裡就是獲得話語的主動權,一個強國獲得阿富汗這重要軍事要地,意味著在世界上的話語權與主動權會增加很多,獲得這些權利意味著更多的選擇,該國的國際地位也會直線上升。

除了世界上的話語權之外,美國也有自身的利益考量,美國因為塔利班的恐怖襲擊,第一次在本土受到打擊,假如美國不作出雷霆反應的話,美國的國際老大哥形象必然受損,這是給美國人民和自己的世界形象的一個交代,所以美國攻打阿富汗的原因是可以遇見的。

但是隨著這場戰爭時長越拖越遠,美國的圖謀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開始美國還是為了復仇,推翻塔利班以後就是為了佔領這一地區,扶持起支持自己的政權,假如美國圖謀成功,他獲得好處也是不可估量的。

美國對阿富汗的惦記,是出於自己拓寬自己的「視角」,「得天獨後」的地理優勢,可以更便於美國對國際局勢的掌控,因此對美而言,阿富汗實屬要塞。

同時還能在這裡設置相應的軍事基地監視與打擊中、俄、伊朗三國,這樣橫亘其中,美國就能掌握亞洲事務的主動權,同時壓制其他國家結盟,攻下阿富汗,美國就是亞洲另一股崛起的勢力。

另外佔領阿富汗也能有效的限制中俄國家勢力範圍,控制中亞,等於可以參與進中俄的事務中去,在一些邊境問題或者民族問題上美國可以讓阿富汗的代理人發言對抗中俄,這會打破中俄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破壞中亞地區性和平。

如同光武帝劉秀得隴望蜀一般,美國也有著這樣的野心,拿下阿富汗就可以進一步威脅甚至顛覆伊朗。伊朗一直處於反美勢力的前沿,與美國的關係一直處於惡化的狀態。

伊朗就相當於蜀地,美國佔領阿富汗的話就相當於拿下了隴地,佔盡地利優勢,伊朗自然也受到巨大威脅。

在阿富汗的地利優勢下,整個伊朗西部就完全暴露在美國控制下,美國各類導彈等都能夠直接打擊到伊朗本土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對伊朗來說不亞於是一個巨大的危機。拿下阿富汗能夠有效的武力威懾甚至直接武力打擊拿下伊朗,能夠有效威脅敵人這也是美國的目的之一。

所謂一石二鳥,一個小小的阿富汗卻牽動著亞洲諸國的利益,加上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挑釁了美國的尊嚴,怪不得美國付出了10幾年的時間跟無數的犧牲也要拿下阿富汗這個國家。

但是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美國所願,當年的越南、伊拉克到現在的阿富汗都是如此。

所謂世界警察的道路跟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名頭根本不能詮釋背後的失敗,美國總是寄希望於自己能夠在全球各個地區獲得軍事和國際上的話語權。

但是鋼則易折,美國在局部戰爭中的手段和方式都過於極端,其中有屠殺平民、無差別轟炸、任意更換政權的領導人等等這些都是干涉其他國家主權與忽視人權的行為,美國一邊標榜著人權自由民主,一邊又在戰爭中肆意踐踏這些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如此割裂的國家終於也在近幾年自食其果,在疫情中美國的表現更是割裂與魔幻。所謂美式反恐,只不過是打著反恐的幌子寄希望謀求更多的國家利益,特別是阿富汗這樣一個四戰之地。

美國正愁沒有借口謀取政權,反恐給美國一個很好的理由,可是美國這樣侵犯別國主權的行為幾乎跟當年二戰的法西斯一般必然會受到該國人民強烈抵制與反彈。

比起美國這樣通過戰爭再利用野蠻的方式掠奪他國財富,謀求地區霸權的行為,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顯然更加合適,雖然雙贏可能比起單贏局面要獲得的更少,但是彼此間都獲得了利益。

美國的發展方式是一種零和博弈,不是你贏就是我贏最後甚至可能發動持續數十年的戰爭最後卻也一無所獲只能黯然退場,而被他們侵略的國家也被戰火折磨的千瘡百孔最後只能淪為兩敗俱傷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宮欽 的精彩文章:

土地貧瘠、經濟落後,不發達的尼泊爾如何養活2800萬人口?
清朝亡國跡象:政府荒唐,皇宮貧窮,百姓慘叫聲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