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評面:「在中國感受到安全、活力和自由」

海評面:「在中國感受到安全、活力和自由」

《紐約時報》1月4日刊發題為《在一個混亂的疫情大流行世界裡,中國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的文章指出,當許多國家仍飽受疫情之苦之際,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場疫情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包括自由的概念。西方一些人抨擊中國人沒有自由,但他們可以自由走動,過上正常的日常生活。」

1月6日,路透社在關於河北疫情的最新報道注意到,當前中國河北省已開始大規模核酸檢測。報道認為,儘管新增感染病例與當初中國疫情暴發時相比只佔一小部分,但中國仍在採取積極措施防控疫情。海外網友在報道下評論:「中國人沒有自滿,寥寥幾個病例牽動了所有人的神經,人們再次戴上口罩,採取預防措施。」「我不為他們擔心——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疫情防控能力。」

當疫情成為全球「常態」,越來越多西方人摘下了對中國抗疫措施的有色眼鏡。《紐約時報》1月4日發表文章說,在疫情新常態下,中國人可以自由走動,過上正常的日常生活。在一個發生疫情的年份,世界上許多人都會羨慕這種最基本的自由形式。文章報道了很多鮮活的例子,商人兼作家鄧肯·克拉克在坐上前往中國的航班後「如釋重負」,在中國感受到安全、活力和自由,中國「像是迪士尼里的『未來世界』」;投資者霍華德·趙在上海參加商務晚宴,逛酒吧,看電影,終於「開始記起正常生活的樣子」……

正如《紐約時報》這篇報道所說,這場疫情顛覆了許多認知,包括自由的概念。面對嚴格防疫措施遭到的批評之聲,法國總統馬克龍不久前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遵守防疫限制措施並非喪失自由,而是盡到保護他人的社會責任,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

親歷中國抗疫的衣索比亞駐華大使說:「我自己也在北京隔離了14天,我並不認為這侵犯了我的自由。這是保護我自己和其他人最好的辦法。我很高興最後我們都是安全的,沒有染上病毒。」

對自由概念的重審,給人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些曾經被西方壟斷解釋權的概念,有多少需要重新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王毅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舉行視頻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