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訴女兒「為什麼要學不想學的東西」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訴女兒「為什麼要學不想學的東西」

今天這篇是我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親愛的Dorothy

周末爸爸陪你做作業,發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戰爭,你大哭大叫,扔東西,放「狠話」:我討厭你們,再也不要和你們玩了,你們是壞爸爸,壞媽媽。

那麼瘦小的你,用了最大的力氣來發泄你的不滿和沮喪,就這樣一直著,直到40分鐘左右,才慢慢變成了小聲的哭泣。

爸爸上前給你一個擁抱,你把之前所有的憤怒都化解成了委屈,然後抬起頭問我們,為什麼我需要學習不喜歡的內容呢?

媽媽小時候也問過我的爸爸媽媽,也就是你的外公外婆一樣的問題,只不過那時我已經10歲了,你的這個提問比我早了整整4年。

6歲的你,可能還無法理解我那天和你說的全部的話,所以我想寫下來,也許再過幾年你就更能明白。

1

為什麼要學習?

在回答「為什麼要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人為什麼要學習。

你一直是個好奇寶寶,直到現在,我們去逛商場,你都是充滿無比熱情地去發現很多我和你爸爸會忽略的東西。你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去看看吧。

每次你提議的「去看看」,我們都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嗎?其實這就是「學習」啊。

每到一個地方,你的「去看看」就把你的見識就打開了一點點。

但我們所在的世界,比你所感知的還要大,在其他國家會同時發生著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全部親身到那裡「去看看」的。

而且我們所在的世界,連接著過去,也是我們無法穿越時空親身到那裡「去看看」的。

但好在,人類是很聰明的,我們創造了文字,進行了記錄,就為了讓那些無法親身經歷的東西,互相共享。這就是學習的目的。

學習,就好比讓我們有了「千里眼」的魔法,我們不僅學會了看,而且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遠。

一個愛學習的人,其實是很幸福的,因為他永遠不無聊和孤獨,他可以身在一個小小的空間,卻能「看到」無限寬廣的地方。

2

為什麼要學習不喜歡的東西?

毫無疑問,你是個很愛學習的孩子,你對周遭事物帶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但隨著你慢慢長大,你意識到有些東西你「不得不」學,有時連老師和我們父母都會用這個詞,you have to。

是啊,就像小時候,你想「去看看」,爸媽就帶著你去;你不想「去看看」,那也OK。

為什麼有一天突然開始不是這樣了呢?難怪你會憤怒,更會委屈。

「喜歡」,這個感受經常是不客觀的。嗯,你現在還不理解「客觀」的含義。但這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你睡到自然醒起床時,你會跳起來在床上大叫,我喜歡去上學。但如果你是被媽媽反覆叫了好幾遍才起床,你常常會坐在床邊發獃,然後嘟著嘴巴說,我不喜歡上學。

你想想,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上學呢?

你和你的新朋友安安玩的很開心的時候,你會說,我好喜歡安安,我們是最好的朋友;但前幾天你們因為一本圖畫書鬧矛盾了,我記得你對我說的是,我不喜歡安安,我再也不要和她玩了。

後來呢,你是不是還是喜歡和安安玩?

包括那天你發那麼大的火,你說的就是我討厭爸爸媽媽。可是爸爸媽媽並不生氣啊,因為我們知道,你那時的「不喜歡」是假的,只是暫時的。

所以你看,有時我們的感受並不可靠。

我們會因為一時的挫敗、挑戰而「不喜歡」,這樣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

你不喜歡騎滑板車,可是後來你愛上了它;你不喜歡識字,可是現在你每天幾乎都在「洋洋自得」自己可以讀書了。

有些事情並不是你不喜歡,而是因為你不擅長,於是大腦想偷懶。

大腦非常狡猾,它偷懶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不斷告訴它,我不喜歡這個的。

想一想,當時如果你的心接受了這個「欺騙」,你是不是就再也不會體驗到「飛起來」風吹過的感受;你是不是就只能做那個依靠父母才能讀書的「小可憐」?

的確,我也知道,「心」第一時間會感到難受,就想放棄,因為那樣是更加輕鬆的。

所以人成長的一輩子,也是在練習「心腦對話」的過程。

大腦經常對心說話,我們也要學會讓心也和大腦說話。你可以試試下面這樣的對話:

這真的好難啊,我要花一點時間來掌握

多練習,慢慢就能熟練的

練了那麼久還不會,是好沮喪啊,我要去尋求幫助

看看周圍有誰是這方面厲害的人,我要去請教

這樣的對話多了,慢慢心也就強大了,心強大了,大腦也強大了,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沒那麼容易放棄。

你甚至還會出現,遇到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就無比興奮,因為那是你又一次去到更遠地方「去看看」的機會。

3

到底可以不學自己不喜歡的嗎?

看到這裡,我猜你被我說服了,因為你這個年齡,想要獨立、想要強大、想要厲害,是你的天性,這是你的本能驅動。

但媽媽還想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人到底可以不學自己不喜歡的嗎?

當然可以,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只不過人的權利和責任是對等的。

你享受這個權利的時候,就需要承擔這份責任,或者我們也可以叫做後果。

成為大人這件事,對你來說還有十幾年的時光。但因為你一直是個「很厲害」的孩子,所以我想把大人世界的一件事和你分享。

你已經知道了,大多數大人都會上班。但你可能不知道,上班和上班是不同的。

有的人上班很開心,因為這是他喜歡的而且擅長的,每天還能有拓寬眼界不斷成長的機會。

而也有一部分人上班很不開心,為此他們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每天都在重複做同樣的事。

媽媽有個很尊敬的朋友叫六哥,他把後面這類人稱為,「三十歲已死,六十歲才埋」。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人如果不再有了「去看看」的衝動,那麼他就相當於「死了」,而更加悲哀的是,離他真正死亡的時間還有幾十年。

你可能會問,那麼為什麼這些人不換工作呢?

對啊,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一個大人世界的小秘密。

進入大人世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時候那樣有很多選擇(當然你現在擁有的選擇,一定程度是父母的能力提供的,這個以後再和你說)。

他沒有能力改變,只能被動接受安排。而這份「沒有能力」,也許就是十幾年前,他怕辛苦,他選擇不學一些初看不喜歡的東西。

當然,你今後成長的路上,一定會聽到有人對你說,我就想過簡單的生活,我就安於現狀也挺好啊。

你知道嗎?媽媽在你3歲時就說過,媽媽是個普通人,你也會是個普通人,而且那篇文章還被好幾十萬人看到了(所以我一直說話算話的,哈哈)。

但這就是媽媽想和你說的,千萬別把「簡單」等同於匱乏,也別把「普通」等同於乏味。

當年媽媽的奶奶和我說過,人生好比划船,千萬不要還沒見過大海,就說我要簡單生活,待在蘇州河。

說了那麼多,就是希望你能明白。

當有一天你說「我不再想學習自己不喜歡的」,那時你已經擁有了很多「喜歡」,有了一部分「專精」,並且清楚認識到這句話背後的責任。

普通簡單的生活,反而需要更多的生活主動權和掌控,這是奢侈品,我希望你以後可以擁有。

而在擁有奢侈品之前,我們其實都需要非常努力。

好啦,你6歲的時候,我和你說了這封信里的一部分,你被我說服了,懵懵懂懂地又開始學習「自己不喜歡」的那些內容。

但我想,今天的你(雖然我不知道你此刻幾歲),也許看完會說,媽媽寫的是雞湯。

我不意外,媽媽給你寫信的這個階段正好是個博主,每天就是寫字給網路上很多人看,有一些比你年紀大的人也會說這個詞。

但媽媽,作為很愛你的人之一,我想最後和你說,能促進你思考的文字和對話,都是有價值的,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意識層面的價值轉化為行動。

總愛用「雞湯」嗤之以鼻,那是你身體的虛、心靈的虛,你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所以選擇去貶低有營養的東西。

我們可以不改變,但永遠不要自欺欺人,永遠不要用自己的貧瘠去否定他人的豐富。

讀完這封信,如果你覺得道理都懂,但暫時用不上或者不會用,那麼至少接納它、尊敬它。

帶著這些內容上路,未來人生路,等你準備好了,可以再次打開。

愛你的媽媽

2021年1月11日

上海

大J叨叨叨

昨天的《當孩子發現帶血的衛生巾 ......(附最美科普漫畫)》,有不少朋友提議出版,我還真的開始找出版社詢問意向了。

這麼多年,你們陪伴我們、守護我們、支持我們,昨天我發現自己也能幫你們做一點事啦。我會很努力的,希望能幫助這兩位「雲閨蜜」出版這個繪本。

好久沒有這麼開心過了,大家等我的消息哈。

覺得文章有啟發

記得點贊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女兒的靈魂拷問,讓我終於明白為何越深愛的家人,相處越難……
想表達需求,又怕「得罪」老師,可以試試這些溝通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