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如何才能喝懂武夷岩茶?懂表演,懂理論,都不如喝懂水仙和肉桂

如何才能喝懂武夷岩茶?懂表演,懂理論,都不如喝懂水仙和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從小我就不太愛看書,小時候學知識,大多數是看畫本,慢慢吸收起來的。

後來就漸漸對美術產生了興趣,學起了畫畫,拿起了畫筆,當做一段時間不知名的畫家。

也正是因為這,從小就特別佩服愛看書的人。比如,看愛紅樓夢、金庸、人性的弱點、拍案驚奇,以前連一本厚厚的無聊辭海,都能翻了又翻的某人。

這天在逛某乎,翻到一個視頻號,楞了一下。原來那位自稱懂茶的「同行」 開場白介紹就是:你們看這本**茶書,十六開大小,共計有兩千多頁,從茶葉起源,到詳細分類,再到樹種工藝,沖泡茶藝,無所不包。

言外之意,這些我都看過了,不要懷疑我的專業度。

第一時間,先是懵了。額?這說的是啥。

然後,反應了過來,呵呵哈哈哈,太好笑了!

知道的這是在賣茶帶貨,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專門推銷茶書呢。

光憑一本大部頭的茶書,就想來談「懂茶」,未免太早了些!紙上談兵式的趙括式學茶,就算吞下10本茶書,也未必能分得清水仙與肉桂!

《2》

想起之前接觸過的一位新手茶友小張,據他說,他對學茶很感興趣,之前還專門報了一個班學習。

結果在學習班上,老師們教給他們的內容,不是手抄陸羽《茶經》,就是搞茶詩朗誦, 將那些老蘇的「從來佳茗似佳人」,老白的「醒來兩碗茶」,盧仝大神寫的「一杯吻喉潤」,聲情並茂朗讀兼背誦。最後還專門弄了個學習打卡群,每天手抄茶書筆記。

一來二去, 小張的學習心得, 按他的原話說, 「整整一個學期下來,感覺茶沒學會,反而書法寫字比之前好多了!」

外面有很多學茶班或者培訓機構,壓根拿不出真才實學去培訓學員 。最後弄成純理論式談懂茶,教出一批又一批「茶界版趙括」的情況,非常多。

推理下來,談到懂茶這件事,培訓成本確實高。理論類的知識,大同小異,多找幾本書,翻開幾遍,自然能領會。

從書本上,能學到大紅袍歷史 ,學到半壁江山與狀元報恩為茶樹披紅袍等軼事,學到正岩茶的好處,學到武夷岩茶的品種分類,學到岩茶的加工理論,等等等等。

或者是,個別科班出身的朋友,?鑽研得會更深一些。諸如,水仙的無性系扦插,茶樹越冬的防寒措施, 茶樹育種,等等等等。

但要真正談到實踐,就不容易了。比方說,學做茶。以武夷岩茶的繁瑣加工過程看,據說要從頭開始帶一個新學徒,做青學三年,焙火學七年,都不一定能談上「懂」,只能說算是入門。

而談及大眾茶友更為關心的「懂喝茶」這件事,書本上的知識,僅僅是輔助參考, 更多的還得靠多喝、多學、多問、多對比。

各個不同山場的肉桂, 岩上茶,坑澗茶 至少得喝過十幾款。有條件的話,放在一起,對比著喝,感受它們的香氣滋味差距。

喝明白岩上茶和坑澗茶的區別,才不會才買茶時,尤其是在選正岩坑澗山場的肉桂,如牛欄坑、流香澗、桃樹窠、 悟源澗、慧苑坑等等時,認為好岩茶是喝霸氣刺激苦澀。

另外,本著「學茶」的犧牲精神,也不能專挑好茶去喝。外山茶、半岩茶、個別高山岩茶、正岩茶,輪流喝個遍,親自喝過聞過感受過,積累下的體會才更深。

最後,學海無涯,學茶路漫漫。憑岩茶的複雜性,在學茶這件事上,是摸不到頭的。不同山場,不同火功,不同年份,不同工藝的岩茶,風味差距甚遠。只有永遠在路上,才是認真的學茶精神。

多喝、多學、多問,總沒壞處。

《3》

考慮到學茶的成本問題,比如,買幾個山場來路正宗的正岩肉桂,水仙,學費得不少。

市面上個別的學茶班,採用的是「無實物」教學。好茶沒拿出幾泡,教授出去的「茶知識」,純粹是應付表演所需。

比方說,純粹的書本理論。

又比方說,像小玲這樣的茶葉店店員,之前有參加茶藝培訓班,再考一個初級茶藝師證,就正式上崗。但在培訓班裡學到的內容,大多是表演性質的,除了簡單基礎的茶葉通識外,就是被茶圈詬病許久的 「慢吞吞」形式的,帶有表演性質的泡茶表演。

一板一眼,一招一式的泡茶動作下來,再好的茶,也會被泡濃了。

運用到實際的泡茶過程,很多客人並不認可。比方說,茶藝教材里介紹,第一道茶湯要洗茶,得倒了不能喝。但在岩茶領域裡,卻有 「還魂湯」的講究,有時遇上一泡單價就過百的正岩好茶,沖著它的身價,很多人在喝茶時,也捨不得倒掉第一泡茶湯。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學茶這件事上,學再多的理論,看再多的表演,終究還是不實用。結合實際,多喝茶,才是王道。

不過,在茶藝/茶學培訓班上,為何會流傳出「速成」、 「30天包你學會」等功利求成怪狀。思來想去,除了因真正的學茶,多接觸好茶,學習成本比較高外。更多是在於,對「茶」本身了解太少。於是,只能從偏門的路數入手,教一些適合「表演性質」的內容。

如,看起來行雲流水,特別優雅的泡茶茶藝。

如,看起來特別玄學的,茶與人體奇經八脈,陰陽五行結合。

如,看起來特別高大上的,陸羽茶經說,茶葉起源神農氏。

在互聯網上,大部分的喝茶群體里,真正會喝茶的人,為數不多。絕大部分的是新手小白,看不懂其中門道。

為此,從省成本,又能裝高大上的「實用」教學角度看,當然是教一些方便展示的內容,更有「推廣」價值。

學完一套「速成茶學」,再隨意包裝一些,到網上拍幾段小視頻,遇到不懂茶的新手再稍微賣弄一下,分分鐘就能被封為「茶界大師」,用幾招速成的「茶學」混江湖,運氣好的話,也足夠收割一大批韭菜。

《4》

按我說,要真正學懂喝岩茶,懂表演,懂理論,都不如懂喝出水仙與肉桂。

先前拿了兩泡茶出去和別人交流,遇上一位「高手」,在現場評茶,高見頻出。

但到了喝茶環節,本來桌上放了一泡水仙,一泡肉桂。

但不小心將兩蓋碗調換了位置後,那位「高手」還在對著一泡水仙,自信的點評,此肉桂的桂皮香霸氣,蜜桃果香很足,發酵到位,做得比較熟,接近正味茶……

此番話一出,現場的人都驚呆了。

一旁有人暗暗提醒,不好意思,茶拿反了,您老手上正在端著聞香的,不是**肉桂,而是水仙啊!

談到「懂茶」這件事,不懂不知,大方說出「喝不懂」、「喝不出來」、「沒聞到你形容的**香」,好比過不懂裝懂來得好。

要不然,只會鬧出一場尷尬「大戲」!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李麻花,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主筆,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1000多篇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喝綠茶、白茶、紅茶、岩茶、普洱茶時,洗茶能洗去什麼?別浪費了
綠茶當年喝、岩茶隔年喝、白茶存老喝?六大茶類什麼時候喝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