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阿魯科爾沁旗重視候鳥監測和保護工作

阿魯科爾沁旗重視候鳥監測和保護工作

「十三五」以來,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林草局加強對候鳥監測,掌握了阿旗境內鳥類91種。每年往返、停留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候鳥多達十萬餘只。阿旗境內的鳥類分為:冬候鳥、候鳥、夏候鳥、旅鳥和留鳥。

部分候鳥

越冬的大鴇

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候鳥數量達到上萬隻,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2019年,候鳥數量達到8萬餘只。候鳥監測記錄鳥類91種,其中包括冬候鳥3種、候鳥37種、夏侯鳥29種、旅鳥3種、留鳥19種,分別佔3.30%、40.66%、31.86%、3.30%、20.88%。

阿魯科爾沁旗是候鳥的遷徙驛站和棲息地。監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上萬隻逐步增加到2020年10萬餘只。

今年春夏之季對候鳥監測以來,在阿旗境內發現的黑尾塍鷸、中杓鷸、紅腳鷸、青腳濱鷸、鶴鷸、普通秋沙鴨、柳鶯、燕鴴、金斑鴴、白翅浮歐、紅嘴鷗、白頂鵖、大杜鵑、大斑啄木鳥等已超過3000餘只。

秋冬季對候鳥監測以來發現的大鴇、灰鶴、草鷺、白鷺、大鵟、黑鸛、小鸊鷉、瓣蹼鷸、石雞、大山雀、遠東山雀、灰椋鳥、小太平鳥、太平鳥等已超過4000餘只。天鵝、豆雁、灰雁、鴻雁、斑頭雁、赤麻鴨、翹鼻麻鴨、紅頭潛鴨、綠頭鴨、綠翅鴨、普通鸕鶿、鳳頭麥雞、灰頭麥雞、環頸雉、白骨頂、白鶺鴒、金翅雀、紅腳隼、長耳鴞、白頭鵯、達烏里寒鴉、北紅尾鴝等共計10萬餘只。

據2019年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瀕危物種大鴇是指東方亞種,又稱中華大鴇。全球數量不足800隻。今年10月候鳥監測以來阿旗境內共監測到大鴇18隻,是歷年同期數量的2倍多。

今年截止12月底,阿魯科爾沁旗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近年來多次接到求助電話十幾個,求助各類野生動物13頭(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6隻。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及時放歸大自然,主要包括鶴類、鴞類、雀類、雁鴨類等野生動物。

來稿

撰文/攝影:韓巴木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全鏈條「禁食野味」
北京鳥訊丨野鴨湖首次為鳥兒種下「口糧田」 ·鴛鴦調查結果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