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冬季使用「暖寶寶」小心「低溫燙傷」!中醫治療妙招

冬季使用「暖寶寶」小心「低溫燙傷」!中醫治療妙招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天氣變冷,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取暖設備備受青睞。人們認為只有四五十攝氏度,安全又方便,但其實使用不當容易出現低溫燙傷,而且燙傷後不容易好。「低溫燙傷」如何預防?中醫治療「低溫燙傷」有何妙招?文中為您一一介紹。

何為「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熱源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44℃的熱源持續6小時,也會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一般在44℃~51℃,皮膚損傷程度與溫度、接觸時間成正相關。

「低溫燙傷」為何不容易好

一般情況下,低溫燙傷的熱源溫度較低,疼痛較輕,而且多發生在人們熟睡過程中,不易被察覺。這樣低溫熱源持續作用,機體組織長時間受熱源的烘烤,引起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一旦處理不當,會發生嚴重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低溫燙傷」有哪些特徵

燙傷後病變局限,常有水皰,水皰特點是顏色較深,皰液多為血性,創面基底蒼白,感覺遲鈍或消失。部分水皰潰破後局部結黑痂,經久不退。嚴重者可以深達骨骼,形成口小底大的燒瓶狀。常見於下肢,尤其以小腿及足部多發,常常久治不愈或者因治療不當遷延成慢性潰瘍。

如何防治「低溫燙傷」

特殊人群,特別注意

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卧床者。這類人群對寒冷的抵抗力均較差,使用取暖物品較頻繁。嬰幼兒表達能力欠佳,如家長未能細心照顧則很容易導致低溫燙傷。老年人皮膚隨年齡增長而變薄,皮膚張力、感覺功能、對外保護作用、對周圍環境溫度調節功能差。因此老年人對低溫刺激反應慢,在低溫的持續作用下易導致燙傷。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的病人,因為血管神經病變,對熱損害感知和防禦能力低下,更是低溫燙傷的高發人群。

未病先防,注意局部防護

為了避免發生低溫燙傷,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比如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水溫不宜過高,熱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熱,或放於兩層毯子中間,使熱水袋不直接接觸使用者的皮膚。在使用各種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在使用金屬和電子取暖器時,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並且不要緊貼皮膚,這樣就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低溫燙傷了。

已病防變,不要盲目處理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水沖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不要自行弄破局部燙傷水皰。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低溫燙傷傷及肌膚深部組織,治療的時間較長。

龍華醫院中醫外科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顧氏外科學術思想,有很多獨特的療法及藥物。比如煨膿濕潤法、提膿祛腐法、貼敷療法等,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特色適宜推廣技術」,在國內十幾個省市推廣。同時配合多種特色的院內製劑藥物,如金黃膏、紅油膏、生肌散、清涼油等治療低溫燙傷,減輕患者痛苦,加速創面癒合。

好書推薦

《彭萬年40年經方實踐錄》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內容介紹

彭萬年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從醫逾四十年,崇尚學傷寒、用傷寒,為嶺南經方大家。其中醫藥學教研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仲景學說研究進展、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藥養生康復學等學科為主,主攻經方治療疑難重症、糖尿病及多種嚴重併發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並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和中藥新葯、中成藥的研究開發等。因對仲景學說研究深入,每以經方立起沉痾,故海內外求醫者甚眾。

本書從彭萬年教授仲景學說闡微、臨證經驗、醫案與研究三方面系統總結了其一生的臨床經驗,全部文稿由彭教授原作和其眾多碩博士生寫成,理論聯繫實際,重點突出了彭教授對仲景學說的領悟及臨證運用經方治療內外婦兒等多科疑難病、常見病的經驗,對於促進《傷寒論》的研究和推廣經方應用具有重要價值,適合於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往期精彩推薦

解毒、抗癌、治痛風的「土味中藥」

國醫大師治療糖尿病的經典方

風濕關節炎又犯了?一撕一貼的「膝蓋救星」,艾草膝蓋貼專治老寒腿!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安全快速治面癱的中醫妙法
為什麼有的「壞」女孩卻受人歡迎?|測測你的暗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