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活著,為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夢想的奴隸

活著,為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夢想的奴隸

01

《心靈奇旅》(Soul)是繼《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之後,我最愛的一部動畫片。

男主角喬伊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爵士樂手,一邊在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在他得到學校「正式員工」Offer的當天,也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將與爵士樂傳奇人物多茜婭一起登台表演!

這是他的畢生所求,也是他開啟夢想之門的鑰匙。

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就在他即將到達人生巔峰的時候,他掉進了沒有井蓋的下水道,死了。

他帶著內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間,還帶了一個覺得人生無意義、毫無目標感的小孩靈魂22。

然而,陰差陽錯的是,「不願為人」的22進入了喬伊的身體,而「拚命想做回人」的喬伊進入了一隻貓的身體。

好戲上場:匆匆忙忙的喬伊,把這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他一定要趕上爵士樂演出。

而不慌不忙的22,則享受著自己在地球上的第一天。

22的豪華陣容導師們——從阿基米德到特蕾莎修女,從亞里士多德到林肯總統,都沒能引起他對生而為人的興趣。

但是在來到地球的第一天,22體會到真實的世界,這帶給他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在一個真實的身體里,活在熙熙攘攘的紐約市。

溫暖的陽光、美味的披薩、秋日的落葉、母親的針線……

這一切讓他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真實與美好。

在這一刻,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想要活在地球上。

但是,身體畢竟是屬於喬伊的,他最終還是把「地球通行證」還給了喬伊,自己淪落到「迷失之地」。

喬伊終於如願以償,參加了那場演出,和崇拜的女爵士歌手,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

然而,演出結束後,他卻感到一種失落和空虛。

女爵士歌手看出了他的迷惘,對他說:

「從前有一條魚,它跟一條老魚說,我要找他們稱之為海洋的東西。

『海洋?』老魚說,『你現在就在海洋里』。

『這兒?』小魚說,『這兒是水,我要找的是海洋。』」

喬伊就像是這條小魚,他一直不滿足於現實世界,一直在追尋他的「海洋」——當著名的爵士樂鋼琴家,他認為這才是「偉大的意義」,或者稱之為「夢想」。

他回想起來,當22說:「或許我的『火花』就是看看天空,或者走路吧。」

喬伊當時對他嗤之以鼻:「這些都算不上什麼人生目標,只是最普通的日常而已。」

看到22珍藏的一片秋葉、半塊披薩、媽媽的針線……

喬伊終於明白:

人生的意義不是在於怎麼活著,活著本身就是意義。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而不是成為夢想的奴隸。

於是,他通過專註彈琴進入「忘我之境」,救回了迷失的22。

而喬伊自己,也因為感動和激勵了天使們,再次獲得了回到地球的機會。

02

這部電影的奇妙就在於,它沒有像以往許多作品那樣,倡導奮不顧身地追夢。

??????????????????它,甚至是反夢想的。

夢想是什麼?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活著,一定要有意義嗎???????????????????

《心靈奇旅》和《頭腦特工隊》的導演、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首席創意官彼特·道格特說:

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是什麼讓生活變得有價值?什麼是真正能給我們大家帶來快樂和滿足的東西?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人生就是要有激情和目標,然後全力以赴,一旦你達成夢想,大家就覺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的,無論你是否能達到目標,它都不能實現你所有的夢想,回答你所有的疑問。

所以,這部電影是對於腦海中根深蒂固信念的一次挑戰。

生活不應該僅圍繞單一的激情——儘管那可能非常令人滿足。有時候,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03

當被記者問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馬斯克的回答並非「探索太空」,而是「美好的法式芝士」。

他看著一頭霧水的記者,解釋說:

「我的意思是,應該時不時欣賞當下的實物和感受,比如美食。

有那麼多美好的事情可以體驗,有些事情無需成本,比如在自然中散步或者吃頓美食。

時不時感受當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讓你感動的事情,這或許是我能想到的對生命的意義最恰當的定義了。」

海藍博士在《不完美 才美》書中寫道:

我們總以為有一輩子可以揮霍,其實沒有,我們真實擁有的,只有當下這一刻。

人生很長,也很短。所有的事情都在這一刻發生,這一刻組成了生命的全部。

所以如何把此刻的日子過好,是我們最需要去思考的一件事情。

而把今天過好,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你在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快快睡著,看花的時候專註看花,看草的時候一心看草。

當我們使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充裕、飽滿、豐富、細緻,讓自己的每一刻都過得踏實、精彩、有意義,即便明天離開,也無怨無悔,而不是一味等待不知還有沒有的明天。

做重要的事,見重要的人,此生無憾。

「意義」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

「意義」並非擺在某個現成的地方,等待我們去發現;它需要我們主動創造,去愛、去感知、去和周遭的一切建立關係。

回到電影,喬伊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與其他人沒什麼兩樣。

而他在鋼琴上付出的那些時間,讓他的生命變得獨一無二;並不是在生命的盡頭,他取得多麼高的成就。

想做獸醫的理髮師,沒能完成「人生夢想」,但依然在理髮中找到了樂趣;

街頭的披薩店廣告牌展示員,因為冥想功力了得,在「忘我之境」中能夠自由穿行,多次成為主角們的神助攻;

甩著廣告牌都能產生「心流」,堪稱紐約掃地僧。

有些價值,其實就蘊藏在普通而枯燥的周而復始中,就像一呼一吸,平靜、平常,但充滿了生命的能量。

在不變的模式里,看到自己點亮的微光,哪怕很小,也照亮了這個世界一點點,這就是價值。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同樣,「活著」也不是宏大敘事,而是一種微觀體驗。

在某個時刻,聞一朵小花,摸一片樹葉,擼一隻小貓,聽一首歌,嘗一塊披薩……

一切細節都栩栩如生,從而確認:我是活著的,我是真實的。

活著要有目標,但我們不是為了目標而活。

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一書的序言里說:

不要以成功為目標,

你越是對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錯過它。

因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

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把自己置之度外時,

意外獲得的副產品。

地球上有近76億人,很多很多人都擁有夢想,但實現夢想的人卻少之又少。

那些沒有實現人生夢想的人,怎麼辦呢?他們要怎樣才能從失望中解脫,才能好好活下去呢?

電影里那個受人歡迎的理髮師給出了答案。

他年輕時候的夢想是當獸醫,但後來卻當了理髮師,原因是「當獸醫的培訓費比理髮師貴太多了」。

可是當喬伊要表達遺憾和同情時,他卻說:"也不能這麼說,我現在也很好。"

他的手藝很精湛,對顧客很熱情,也喜歡現在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歡他。

這難道不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嗎?

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在每一天的現實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義。

這些意義也許沒有夢想那麼宏大,甚至不用言說,但卻實實在在攜帶生活的熱情。

夢想是在生命這條河流中產生的,就算是原先的夢想中斷了,它還是能兜兜轉轉為自己找到出路的。

只不過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義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條。

能投入,能堅持,這就是生命豐盛的證據。

就像喬伊說的:

「Your Spark is not Your Purpose。」

(火花不是人生目標。)

影片最後,天使問喬伊回到人間後要做什麼?此時的喬伊已經不再背負目標的重擔,他篤定地回答:「我將珍惜每一分鐘去活著。」

因為生活的每一刻,都閃耀著迷人的「火花」。

04

電影中最讓我心疼的,是迷失後的22,抗拒一切,更加懷疑自己。

當喬伊進入22迷失的精神世界後,聽到了這個叛逆的孩子最心底的聲音:

「你太糟糕了!」

「你怎麼還沒有找到火花?!」

「我是不是不配降生?」

別人的聲音,都是指責,多麼耳熟能詳的指責;

自己的聲音,全是自我否定,又是多麼尋常的負面風暴。

「我不想出生(不想活著),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

是不是聯想到很多稚嫩卻失落的面孔?

現實世界裡,我們都曾經看過22的故事:黑化、迷茫、封閉、放棄。

05

很多普通孩子,在受到家長苛責時都會產生這樣的念頭:我是不是不配出生?不配做媽媽的孩子?

還有那些自殺的孩子們,他們在放棄「生」的念頭前,那幾分鐘或幾秒鐘腦海中閃過的是什麼?也許就像迷失的22那樣,一團漆黑,毫無希望。

影片的製片人達娜·默里說:

「22所面臨的問題,比她表現出來的更艱難。看到其他靈魂都去了地球,她內心深處是認為自己有問題的,於是試圖變得憤世嫉俗,並以此為樂,其實她很害怕。」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老師說,他在四歲半的時候,就知道自己長大一定要成為一個漫畫家。

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蔡志忠。

斯坦福大學青少年研究中心發現,12歲到26歲的青少年中,只有1/5的人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

所以,大部分人其實都在用一生的時間,來搞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興趣,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需要並可以轉化成夢想。

有時候興趣就是興趣,如果非要把它上升為夢想,可能只會變成一個永遠追逐不到的妄想。

對於導演道格特來說,《心靈奇旅》也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

「偉大的創意不是被賦予的,而是被創造出來的。

每一個看似顯而易見的精彩故事,都要經過多年的完善和整理。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從哪裡獲得靈感,而是你如何發展它們?」

所以,要追求的不是目標,而是在路上。

創造性的工作是發現的過程,不可能是規劃好的。

你會迷路,而且你應該迷路;如果你不迷路,你有可能就是在做一些以前做過的事情。」

電影的最後,喬伊認可了22的「火花」。

在送22去地球的路上,他說:「我盡自己所能,陪你走到最遠。」

那一刻,我看到了為人父母、師長最美好的樣子。

????????????????

06

10歲的女兒看完影片後,對我說:「媽媽,我覺得我就是22。」

我笑著摟住她:「22很好啊,媽媽很喜歡22!」

我女兒沒有什麼特別的專長,沒有「別人家孩子」的美妙嗓音,優雅舞姿,嫻熟琴法,雋永書法……

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她善良、溫暖、寬厚、可愛。

她像22一樣熱愛生活,愛吃披薩、甜甜圈、棒棒糖,樂於分享,喜歡傾聽別人的故事,喜歡曬太陽看天空……

我想告訴她的是:

不是驚天動地的生活才值得一過,我們身邊無數普通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史詩。

所以,我愛我的22,我將盡我所能,陪她走到最遠。

撰文:秋天

愛你/早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藍幸福家 的精彩文章:

相信孩子,她會讓你刮目相看
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最重要的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