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一提土地70、80、90後各有說辭,只能荒廢了?答案早就有了

一提土地70、80、90後各有說辭,只能荒廢了?答案早就有了

一提土地70、80、90後各有說辭,只能荒廢了?答案早就有了

說到種地,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多都不會了,尤其是00後,應該說很多都沒有下過地,真正有種地經驗的,可能要數70後了,到了80後以後,人們逐漸對種地疏遠,所以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

很顯然,隨著新一代的年輕人出現,對種地這件事情是越來越疏遠,所以很多朋友就有疑問了,70、80、90後都是現在的勞動力主力軍,這些人都不種地,未來的土地怎麼辦?只能是荒廢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多餘的,我國出現農村人不種地的時間,其實早就開始了,而土地的利用問題,也早就有了答案,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年輕人不願種地的原因

其實要說年輕人不願種地有點過了,雖然總體上呈現出上面說的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談種地、90後不會種地的情況,但是並不是說沒有70後80後90後種地,在農村同樣有這樣的人群存在,所以說出現這種現象,也是有原因的,根據蜂部落小編當地的情況來看,大致有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不合算

要說種地最勤奮的時代,應該要數50後60後這群老人了,到現在確實這群人都是老人了,但是我們回想一下會發現,這群以種地為業的老人,其實吃飽都存在問題,這點我們很多80後和70後應該非常清楚,雖然那個時候咱蜂部落小編可能連受精卵都還不是,但是掐指一算大致也是這個結果,不對的文末按1。

到了80後靠近70後的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全家務農的這個時期,而這個時期有多少人家裡是富足的?就以我們當地來說,蜂部落小編懂事的時候,職業種地的農民能真正的達到富足的都還屈指可數,這個時候嫁女兒都要選擇土地寬廣的,一個村裡有土地的人就是大富人家,其他的土地少一點的一年下來糧食只夠吃半年的多的是(咱們當地屬於邊遠山區,要啥啥沒有,生孩子可帶勁了,每年一胎,隨便生個七八胎小問題,多的十幾個也很常見)。

按照上面的說法,如果土地可以改變農村人的命運,那麼50後60後的命運是最好的,但是恰恰相反。到了80後、90後以後,人口變多了,前面50後60後都是七八個十來個的生,這時候土地更少,按理說更是難以養活才對,但是事實證明了一點,現在的80後90後過得比以前職業種地的50後以及60後要幸福,更是富足。

這裡直接告訴了我們一個問題,職業的種地,未必就可以改變農村人的命運,雖然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了,如果讓農村人回歸到50後60後的年代,全家人種地,產量雖然有所提升,但是提升的量並不大,這是幾十年的經驗總結,一句話,根本就不合算

第二:農村人受教育程度提升了

隨著我國在各行各業的發展,農村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而現代化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有知識的年輕人,這些人用在現代化的發展上比種地更合算,所以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後,很多農村人就遠離了土地,但是並不是因為不想種地,而是有了比種地更好的選擇

第三:交通發達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在10年前曾經最流行的北漂,南下等等,其實這些都是農村勞動力流入發展地區的證明,但是這些人並不是到了沿海地區以後就沒有賺錢了,反而比在農村種地賺得更多,而交通的發達和文化素質的提升讓農村人選擇就業的區域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農村,而是全國均可,訊息的發展讓他們獲得有效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找到了比種地更加有效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年輕人想要放棄種地,而是種地實在沒有打工合算。

種地是什麼都不知道的00後反而過得最富足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不難發現,在最近幾十年中,越是種地專業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給種地的時代,農民過得越苦,到了00後10後以後,這些娃娃們不說種地了,很多娃娃連種地都沒見過,但是很顯然,這群娃娃是最過得衣食無憂的一代。

回顧今天的農村,不但大量的土地荒廢,很多地方還退耕還林,如果按照上面的推理,現在的娃娃們過得才是最慘的,但是恰恰相反,現在的娃娃們過的日子,真的讓咱80後90後都羨慕,更別說咱們老一輩了,這就充分的說明了一個問題,農村大量的土地荒廢,並不會導致農村人的生活質量變差

未來土地的歸宿早就有了

很多朋友關心的是這麼多人不會種地,那麼未來農村的土地怎麼辦,會不會導致糧食減產?其實這個想法是多餘的,就如上面的我們說的,00後連種地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卻過得最富足,並不是因為80後和70後做出了犧牲,因為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所以這與老一輩沒有關係。

就我們當地來說,土地在大量荒廢以後,其實有了更好的安排,在過去依靠單家人生產的年代,由於採用的方法不科學,交通不方便,無法使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幾家人「換工」一年到頭才勉強把種地這件事情完成,但是現在一台收割機做的事情夠以前半個村子的勞動力;一兩貨車拉的農作物夠幾個村的人搬運幾天,這樣的工作效率,根本就不需要大量的農村人再像過去一樣整天人背馬馱了,出現了下面幾種形式的新農業。

第一:村裡人承包制

雖然現在很多農村人不願種地,但是是建立在每家的土地有限的情況下,這樣每家賺的都不多,但是如果是一個人擁有了很多家人的土地,那麼就算請人種地也能賺錢,這就相當於一種投資了。

現在我們村也有這樣的人,比如今年的黃豆價格好,這些人就承包了那些荒廢的土地,反正人家不種地,價格也不高,再找人來全部種植成為黃豆,以大量的種植來賺取利潤,還能解決一些農村的閑置勞動力,可以說是大家都有賺。

第二:種植經濟作

就如我們當地來說,我們當地有一條河,當時這裡都是農耕地,非常的偏僻危險,但是面積又很大,後來這裡被規劃為水果的種植基地,如今這裡到了水果收穫的季節,路上的車走都走不動,這些土地在過去由於偏僻,採用的種植方法落後,其實農作物的產量也不高,現在種植水果以後,小路直接到達地里,還變成了另外一種旅遊,可以說比過去種植農作物的時候合算了千萬倍。

第三:開辦養殖場

過去農村曾經興起過「包山頭」的養殖方式,雖然很多失敗了,但是也是有一些成功的,而這些成功的養殖場,自然的被保留下來,只要是保留下來的,由於經過了數年的發展,其生產模式越來越成熟,加上國家的幫助和交通訊息的發展,他們越辦越好,自然也不會去種地。

第四:被組織機構利用

除了上面幾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被一些農業相關的企業或者單位回收,統一的對這些土地進行規劃,利用招商引資的方式與發達地區的企業機構形成合作,直接成為相關企業或者機構的可利用資源,農民根本不用種地就可以收到錢。

土地荒廢后糧食怎麼來的?

從近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如果還是依靠像過去那樣用蠻力來解決種地問題,想要改變農村人的命運是非常困難的,與其用那麼原始的方法去大量的耗費時間種地,不如提升教育、加大科學技術研究,提升農作物單位產量、培育優質品種、採用先進的機械化種植方法,讓咱們自己人去做簡單輕鬆的高科技工作,至於挖土挑糞這種事,留給老外去做吧,我們生產高科技設備高價銷售給他們,然後再買他們種植的糧食來吃難道不香嗎?同意的下面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部落 的精彩文章:

蜜蜂為何要把花蜜釀成蜂蜜?直接吃花蜜豈不更好?蜜蜂智慧不簡單
蜜蜂、螞蟻、葉甲,昆蟲界的3大數學奇才,它們真的比人類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