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拜登典禮重兵把守,國民警衛隊混入川粉,民主黨擔憂肯尼迪案重演

拜登典禮重兵把守,國民警衛隊混入川粉,民主黨擔憂肯尼迪案重演

拜登就職典禮的會場已經布置完畢

多事之秋這個詞,彷彿是為2021年的美國訂製的。

伴隨著一系列的意外與鬥爭,特朗普的任期終於走到了最後一天。成箱的行李已經被從白宮中運出,為了拜登就職而準備的場地也已經布置就緒,但華盛頓特區依舊處於高度戒嚴之中。

為了防止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拜登的就職典禮,超過2.5萬名國民警衛隊現役軍人被調入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隨處可見席地休息的軍人;數條地鐵早在數日前就被封鎖,以防特朗普的支持者藉此進入華盛頓;布置隆重的場地外也拉起了兩米高的鐵絲網,場地全天有持槍軍人巡視。

做到這份上,21年總統就職典禮已經有那麼些怪味了。總統就職典禮像是兩種價值觀鬥爭的勝利象徵,哪怕再危險,拜登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拜登和哈里斯上任在即

不過做了如此周密的安保,一些民之黨人士還是充滿了擔心。這些愛操心的政治家在挑不出別的刺以後,又把目光投向了安保的主力軍——國民警衛隊。

田納西州民主黨眾議員科恩1月18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發出警告,他說,旨在保護當選總統拜登的國民警衛隊中可能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並且他們「想對拜登做點什麼」!

這位手頭沒什麼證據的議員對CNN進行了非常明顯的暗示,意在「提醒」外界國民警衛隊中大多數人不靠譜,他如此形容:「你在國民警衛隊中,大多數人是保守派……真正想保護拜登的人可能不到25%,另外75%都是想對拜登做點什麼的人。」

雖然手頭沒什麼證據,但科恩的揣測並非無稽之談,只是太不合時宜。

國民警衛隊士兵在國會大廈席地休息

1.有現役軍人參與6日的國會衝擊

根據美國公布的數據,6日衝擊國會案中有125人被捕,其中至少有兩名是美軍現役人員,並確切指出其中有人服役於國民警衛隊。此外還有一些國民警衛隊現役軍人參與了衝擊,但並未被捕。

而當前國民警衛隊所有在役人員中大約90%是男性,且只有大約20%的白人男性投票給拜登。多數國民警衛隊在役人員抖將票投給了特朗普,很多國民警衛隊退役人員也是極右翼民兵組織的成員。

從大背景來說,這支部隊顯然值得拜登懷疑。在科恩對外提出質疑之前,聯邦調查局實際上就開始了對進入華盛頓的士兵的背景調查。目前駐紮於華盛頓的2.5萬名國民警衛隊士兵會被聯邦調查局逐個篩選並評估是否適合參與就職典禮安保工作。

華盛頓特區的國民警衛隊士兵

2.用兵之際不可疑心

雖然聯邦調查局在調查進入華盛頓的士兵,雖然國民警衛隊中確實有人參與了國會衝擊事件,但將此上升到對國民警衛隊整體的質疑並且從政治家口中說出,是非常蠢的。在用兵之際,沒有比這種言行更壞事的了。

名義上,國民警衛隊是一支正規的軍隊,所有軍人服從的是國家意志,在工作不被自己的政治傾向影響。在加入國民警衛隊時,士兵要宣誓並將此視為榮耀。由一個民主黨政治家來說出這樣質疑的話,無疑是對這支部隊榮耀的踐踏,對士兵專業性的質疑,對軍人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拜登面見為他進行安保工作的國民警衛隊士兵

在一支軍隊多數人不支持民主黨,且受命對民主黨人的總統就職典禮進行安保時,FBI這種低調的審查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但科恩一個民主黨政治家跳出來公然質疑和暗示,不但打擊軍隊士氣,還加強了部分士兵的不滿。這一手出征之時破滅軍心,不但讓FBI和拜登的壓力更大,更讓人懷疑科恩是不是共和黨的卧底。

畢竟國民警衛隊中管不住自己的是少數,多數人承受了6日對華盛頓的武裝衝擊,並盡職盡責地堅守崗位。一名軍人對國家履行了義務,卻換來政治家的質疑,這換成是誰心裡都不會舒服。

拜登就職典禮現場俯瞰

3.爭議性的言論會導致分裂加劇

科恩的言論要是只在國民警衛隊里掀起波瀾,那也就算了。但這傢伙說話時把整個特朗普的支持者群體都囊括了進去,不但暗示國民警衛隊可能暗殺拜登,還暗示所有投票給特朗普的人都可能是煽動份子。

要知道2020年投票的選民里有一半的人把票投給了特朗普。這個龐大的群體里只有極少數人像衝擊國會的暴民一樣極端,大多數人只是基於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選擇。這話要是出現在選民間的網路互黑,那也就算了,但是一個州議員對大媒體作出這樣的發言,一下就冒犯了幾千萬人。

這幾千萬人的核心利益和拜登的選民極大不同,本來就因為價值觀的分歧而分裂,你再擱這火上澆油,那就很可能讓火燒的更厲害,加速美國的解體。拜登被暗殺了還有下一個拜登,但美國分裂了可就沒有下一個美國了。這麼拎不清輕重的人能坐上州議員的位置,美國政界的政治生態也可見一斑了。

在這樣的人領導下,美國或許還會在衰落的路上走的更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發資訊 的精彩文章:

美國暴亂成全球笑柄,前駐華大使駱家輝:被中國「嘲笑」無法接受
伊朗擴大石油出口,特朗普極限施壓失效,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國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