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MIT學者張曙光:饒毅對裴鋼的指控有誤|科研圈日報

MIT學者張曙光:饒毅對裴鋼的指控有誤|科研圈日報

· 學術誠信

MIT 學者張曙光:饒毅對裴鋼的指控有誤

根據「科學網」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結構實驗室(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rchitecture)首席研究員張曙光於 1 月 22 日致函饒毅,就後者 21 日晚在其個人公號「饒議科學」上「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一文發表看法。

根據科學網公開的信件全文,張曙光認為饒毅沒有認真閱讀相關科學文獻,對裴鋼論文的指控是錯誤的,並且沒有對指控動機進行解釋或證明。張曙光表示,自已團隊已於 2020 年在 Cell Press 旗下的學術期刊i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Non-full-length Water-Soluble CXCR4QTY and CCR5QTY Chemokine Receptors: Implication for Overlooked Truncated but Functional Membrane Receptors」的論文,這一研究支持了裴鋼 1999 年PNAS論文中報告的結果,也表明只有 2 個或 3 個跨膜片段的 CXCR4 和 CCR5 突變體能夠顯示出配體結合活性、能夠定位到細胞質膜上、並能夠進行細胞信號轉導。此外,張曙光列出了 Helen Wise 的綜述論文「The roles played by highly truncated splice variants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J. Mol. Signal., 7, 13 (2012)】,其中也描述了許多此類截短但具有功能正常的受體。

張曙光在信中向饒毅寫道:「您在不熟悉相關科學文獻的情況下提出的指控,在科學和倫理上都是完全不負責任的。作為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哈佛大學受過訓練的科學家、華盛頓大學和西北大學的教授,您理應知道,任何指控都必須基於有效的科學證據。您魯莽的指控,對於被指控者,尤其是年輕科學家的科學聲譽和科研生涯造成極大損害。我認為您的指責完全沒有道理,您必須真誠地向裴鋼博士及其同事道歉。」他還表示,所有指控和指控都必須基於事實,會全力支持在中國各個層面將學生和院士的科研不當行為斬草除根。

此外,「科學網」還公開了受饒毅質疑的裴鋼PNAS論文的三位一作凌堃(梅奧醫學中心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趙簡(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和王平(同濟大學醫學院 教授)聯合提供的相關綜述材料。材料列舉了多個天然存在的 GPCR 少於 7 次跨膜截短變體,為研究結構功能關係而人為製造的缺失跨膜區或胞內環的 GPCR 截短變體,以及能夠激活 G 蛋白信號通路的非七次跨膜的其他膜受體。

張曙光信件全文,以及受質疑論文一作提供的綜述材料請點擊進入「科學網」公眾號查看。(科學網)

饒毅再發文:不反對邀請諾獎得主主持裴鋼論文調查

在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公開針對裴鋼論文的舉報信後,饒毅於 1 月 22 日中午再次以同樣渠道公開了一封新發送給中科院第六屆道德建設委員會的郵件。郵件內容顯示,饒毅訂正了上一封舉報信中的細節,強調了需要重複驗證的核心問題和細節(驗證 5 次跨膜 GPCR 蛋白功能的實驗),並提出不反對中科院道德建設委員會邀請裴鋼博士後導師、2012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Robert Leftkowitz 主持調查或向他諮詢國際慣例和程序,也不反對與 Robert Leftkowitz 同獲 2012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 Brian Kobilka 主持、參與調查或提供諮詢。

饒毅在郵件中稱:「為什麼要認真調查?因為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六屆道德建設委員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挑戰:中國科學院內有人試圖通過歪曲的過程和程序,放走學術不端,這種調查有嚴重後果,它起的作用等於是定義『中國科學界永無造假』。中國科學院在上次調查過程中,從來沒有找過我,據說還有很多正常的國際慣例的程序也缺乏。放跑一個人兩個人看起來小事,當『小事』是範例的時候,就是很大的事情。」(公眾號「饒議科學」)

英國皇家化學會撤回 70 篇「論文作坊」論文

當地時間 1 月 20 日,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發布聲明,撤回 68 篇發表於 《RSC-進展》(RSC Advances),1 篇發表於《RSC-醫藥化學》(RSC Medicinal Chemistry)和 1 篇發表於《食物與功能》(Food and Function)的研究,指出這些研究是「通過有組織的『論文作坊』生產的偽造研究」。據悉,被撤稿件之間沒有共通的作者,但寫作模版幾乎完全相同。此次撤稿是 2020 年間科學家們與圖像真實性分析師合作,進行大規模調查的結果。

接下來 RSC 將通知撤稿研究者所屬單位及資助方。他們還將開發可用於檢測由論文作坊生產論文的分析方法。此外, RSC 將對期刊編輯提供相應的識別訓練。(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新冠病毒

中國新冠疫苗接種量已超 1500 萬人次

根據財新網報道,截至 1 月 21 日,中國新冠疫苗已經接種超過 1500 萬人次,多地公開春節前接種目標及時間表,但全國計劃尚未披露。1 月 20 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透露,中國正按照城鄉分開、口岸優先、區分輕重緩急等原則推進疫苗接種,春節前仍會依照現有原則、策略和計劃繼續推進。據稱,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首先將邊境口岸、從事國際國內交通運輸的工作人員、保證社會基本運轉的從業人員,以及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人群作為重點人群給予優先接種。

男性新冠死亡率比女性高 1.7 倍,學者探討生物學原因

幾乎所有具有性別分類數據的國家都觀察到,生物學意義上的男性身份是 COVID-19 病情加劇和死亡的危險因素之一,男性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女性高約 1.7 倍。但根據全球性數據提示,也可能存在一些造成男性明顯易得重症 COVID-19 及死亡的生物學因素,尤其在免疫反應方面。相關的觀點文章於 1 月 22 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

文章中探討了不同生物學性別導致抗病毒免疫反應差異的各種途徑:在 X 染色體上編碼的免疫相關基因差異及女性特有的性激素(雌激素)的保護作用是在此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學因素。然而,儘管人們對 COVID-19 中免疫反應的性別差異有了新的認識,但作者指出,性別並非以二態方式存在,人們對性發育異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者或跨性別人群(包括那些接受跨性別激素治療的人)的抗病毒反應所知甚少。一般來說,DSD 和跨性別人群可能會對病毒感染產生不同的免疫反應,因此必須考慮這些情況才能充分解 SARS-CoV-2 的感染風險並為疫苗接種工作提供信息。(Science)

· 太陽探測

我國將進入「探日」時代

·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為自己設計訓練計劃

與人一樣,人工智慧(AI)會在課程難度正好的時候能進行最高效率的學習。那麼,AI 會不會更理解 AI 需要的課程難度呢?

根據《科學》新聞(ScienceNews)的報道,為了提高 AI 的學習效率,研究者設計了一種叫 PAIRED 的方法:他們為名為 protagonist 的 AI 設計了演算法略有不同的對抗網路 antagonist,此外還設計了第三個 AI,它的任務是設計對於 antagonist 簡單,但對 protagonist 而言是剛好能完成的高難任務。近日在 NeurIPS 會議上報告的兩篇研究顯示,經過 PAIRED 訓練後,protagonist 的表現得到顯著提升。其中一項研究通過傳統訓練方法的 protagonist 無法完成迷宮任務,但通過 PAIRED 的訓練能成功完成 18% 的任務;另一項研究顯示,傳統訓練方法下無法成功完成任務的 protagonist 在經過 PAIRED 訓練後,成功率近 50%。(ScienceNews,NeurIPS)

· 疫情通報

1 月 21 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 103 例,其中本土病例 94 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通報,1 月 21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03 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 9 例(廣東 4 例,上海 3 例,安徽 1 例,福建 1 例),本土病例 94 例(黑龍江 47 例,吉林 19 例,河北 18 例,上海 6 例,北京 3 例,山西 1 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 119 例(境外輸入 20 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20 例(境外輸入 1 例)。截至 1 月 21 日 24 時,我國內地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88804 例,累計死亡病例 4635 例。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通報,1 月 21 日全省新增確診病例 47 例(綏化市望奎縣 35 例,綏化海倫市 1 例,大慶市肇州縣 1 例,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 7 例,哈爾濱市呼蘭區 3 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 88 例(綏化市望奎縣 42 例,綏化海倫市 8 例,綏化安達市 5 例,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 22 例,哈爾濱市呼蘭區 9 例,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 2 例)。

根據吉林省衛健委通報,1 月 21 新增本地確診病例 19 例(長春市 10 例,通化市 9 例),全省新增無癥狀感染者 7 例(通化市 5 例,長春市 2 例)。

根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2021 年 1 月 21 日 17:20(北京時間 1 月 22 日 00:29),過去 24 小時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 610,41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4,569 例:其中美國新增確診病例 152,937 例,新增死亡病例 2,280 例;巴西新增確診病例 62,094 例,新增死亡病例 1,192 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95,612,831 例,累計死亡病例 2,066,176 例。(國家衛健委、黑龍江省衛健委、吉林省衛健委、世衛組織)

編寫:魏瀟、陳夢圓、鄭蘊儀、李姍珊、許楚楚

編輯:魏瀟

——END——

點個「在看」,及時獲取最新學術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不用夜視鏡,「裸眼」也能看紅外光|科學60秒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