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垃圾不分類隨便扔的人,是在製造「世紀之毒」

垃圾不分類隨便扔的人,是在製造「世紀之毒」

撰文 七君

垃圾分類在我國的46個城市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了,現在許多人都養成了把食物殘渣和其他垃圾分開倒的習慣。

上海的分類垃圾桶 圖片來源:wikimedia

垃圾分類方便物資回收再利用,這件事不用贅述。不過垃圾分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好處,這個大家可能就不常聽說了,那就是防止「世紀之毒」的產生。

這種「世紀之毒」就是二惡英(dioxins)。

二惡英是數百種化合物的統稱,其中包括多氯二苯二惡英(PCDD)和多氯二苯並呋喃(PCDF)。由於二惡英對人類、動物以及環境的持續危害,它們常常被叫做「世紀之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惡英是一類劇毒物質,可導致生殖和發育問題,損害免疫系統,干擾激素,還可以導致癌症。二惡英還被稱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因為它們的性質穩定,很難被環境中的微生物分解。

二惡英類物質多帶有兩個苯環(類似龜殼的六邊形),苯環上含有氯元素。圖片來源:wikipedia

二惡英的毒性和它的穩定性密切相關。二惡英兩個苯環上掛著的氯元素讓微生物和人體難以代謝。在人體中,二惡英的半衰期為 7-11 年。也就是說,分解一半的二惡英需要 7-11 年的時間。

那麼我們平時是怎樣接觸二惡英的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惡英主要存在於動物脂肪組織內,人類接觸的二惡英中的90%以上來源於動物的肉蛋奶,較少來源於蔬菜。由於二惡英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所有人都能接觸到二惡英。

「最毒的人造化合物」二惡英 TCDD。圖片來源:oregonstate.edu

在所有二惡英中,TCDD 常被視為已知最毒的物質。在某些動物實驗中,TCDD 的半數致死量超過了其他已知劇毒物質(如沙林毒氣),因此被稱為「最毒的人造化合物」。

比如,對於豚鼠來說,二惡英的半數致死量是1微克(1克的百萬分之一)/千克體重。對於人來說這個數字並不清楚,因為不可能用人體做實驗。不過,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所已將 TCDD 列為「已知人類致癌物」。2004年震驚全球的烏克蘭總統候選人被投毒事件中使用的毒藥就是 TCDD。

人類歷史上有好幾起大規模二惡英中毒事件。

越南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橙劑的主要成分就是 TCDD,其恐怖後果已無需贅述。目前仍有不少退伍軍人的體內被驗出過量的二惡英。

越戰橙劑受害者?圖片來源:wikimedia

1976年,義大利北部靠近瑞士邊界的塞維索的 ICMESA 化工廠爆炸,導致高濃度二惡英外泄,約2.5公斤的 TCDD 污染了塞韋索城。

塞維索事件發生後,憲兵封鎖了污染嚴重的區域,並被要求射殺活著的動物。

城中的動物大量死亡,植物長出了白斑,人們也開始患上怪病。後來,當地人被要求撤離,憲兵被要求射擊活著的動物,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塞維索事件(Seveso disaster)。

義大利塞維索事件中兒童的氯痤瘡。圖片來源:(DOI)10.1016/j.envres.2005.12.003

不過,歷史上故意用二惡英投毒的事件只有兩例。

第一例的受害者是奧地利維也納一所紡織工廠的3個工人。1998年,這些人被故意投毒,他們血液中的 TCDD 含量是普通歐美人的500-1000倍。其中一人血液中的 TCDD 水平是已知人類中最高的,為普通美國人的14萬倍。

第二例就是烏克蘭前總統維克多·尤先科(Victor Yushchenko)了。2004年,他遭到蓄意投毒,使用的毒物就是 TCDD。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醫生們就知道,經常接觸二惡英的工人的皮膚會變得凹凸不平,長出一片片突起物,這被稱為氯痤瘡(chloracne)。在上述案例中,不少人的皮膚上就長出了灰暗的氯痤瘡。

烏克蘭總統尤先科在二惡英中毒前後的皮膚變化。圖片來源:(DOI)10.1016/j.envres.2005.12.003

在奧地利維也納的投毒事件中,一位女工臉上長出了數百粒痤瘡,四肢和生殖器也沒有倖免。

目前並沒有針對二惡英的有效治療手段。在維也納投毒事件中,因為二惡英是脂溶性的,醫生給病人開了寶潔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推出的減肥薯片。

20世紀90年代的蔗糖聚酯「無脂肪」薯片,現在買不到了,因為吃了以後菊花會流油。?圖片來源:quartz

這種薯片不是用普通食用油炸的,而是用蔗糖聚酯(Olestra)製作的。蔗糖聚酯能「吸油」,可以和膽固醇等酯類物質結合,而它本身並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可被用於去除人體內的二惡英。不過,即使用上了這樣的新方法,受害者體內僅有10-15%的 TCDD 被去除。

那麼,二惡英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二惡英主要是由含氯物質和有機物在高溫燃燒中生成的。比如在自然界中,森林大火就是二惡英的一大來源。人類火力發電、漂白紙張或布料等工業生產活動也會製造二惡英。

在露天隨意焚燒垃圾會產生二惡英。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是,二惡英不僅僅是工廠製造過程的副產物。剛才說到,含氯物質在高溫中燃燒會產生二惡英,咱們平時殘羹剩飯中的鹽(氯化鈉)等含氯物質,在被放到垃圾焚化爐中燃燒後,是否也會產生二惡英呢?

圖片來源:wikimedia

答案是肯定的。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研究者意識到,工業燃燒的飛灰和燃燒居民垃圾的焚化爐也會產生二惡英。

圖片來源: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oxins-and-their-effects-on-human-health

現在,垃圾焚燒被視為二惡英的最大來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二惡英被排放到環境中這個問題上最難辭其咎的,莫過於垃圾的焚燒,主要原因是燃燒不充分。

在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效應中,首當其衝的是相關從業人員。垃圾焚燒站的工作人員通常皮膚不太好、膚色暗沉、常有氯痤瘡。

日本焚化爐工人的面部氯痤瘡和色素沉著。圖片來源:(DOI)10.1016/j.envres.2005.12.003

根據我國生態環境部《火葬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大氣環境中的二惡英 90%來源於城市和工業垃圾焚燒;而垃圾焚燒從業人員血中的二惡英含量是正常人群水平的 40 倍左右。在日本,垃圾焚燒站工人血液中的二惡英水平是日本普通人的近 60 倍。

為了進一步限制二惡英的排放,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行業開始執行新的標準(GB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將生活垃圾焚燒爐煙氣中二惡英的排放限值降低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城市固體垃圾在焚化爐中燃燒。?圖片來源:wikipedia

讓垃圾完全地燃燒是預防和控制二惡英的最為有效的方法。那怎樣才能完全燃燒垃圾呢?

現在「3T E」控制法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措施,即高溫(Temperature)、充分的燃燒時間(Time)、適當的湍流(Turbulence)和過量的空氣(Excess Air)。

這裡的「高溫」指的是850攝氏度以上,甚至1000攝氏度的溫度。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都將垃圾焚化爐的溫度設定為850攝氏度以上。

瑞典馬爾默的垃圾焚燒場。圖片來源:wikipedia

近幾年,為了減少了垃圾燃燒中二惡英產量,我國也採用了3T E的垃圾焚燒技術。不過,如果不對垃圾進行分類,燃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2019年,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者嚴建華和同事發表在Waste Disposal Sustainable Energy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不完全燃燒和二惡英的形成密切相關,我國的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佔了很大的比重,而廚餘垃圾的含水量很高,這就會導致垃圾不完全燃燒,造成二惡英污染。

顯然,將「濕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確實對減少二惡英的生成有好處。

含氯塑料 PVC 製品。圖片來源:consumers association penang

垃圾分類還有助於減少垃圾中的氯含量。一些研究指出,當氯含量超過垃圾重量的1%時,更多的氯就會產生更多的二惡英。

比如,2007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 T. Shibamoto 和同事發現,燃燒物中的氯含量以及燃燒溫度和二惡英含量有直接關係;氯含量高,而燃燒溫度不足800攝氏度時,就會產生大量的二惡英。

生活垃圾中的氯主要來自 PVC (聚氯乙烯)塑料(如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醫療廢物、農用地膜)、電子垃圾(含有有機氯),以及廚餘中的鹽。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垃圾分類,避免含氯垃圾進入焚化爐成為二惡英,最終通過食物鏈再回到我們的體內。

有些人死了化成了灰,卻還在污染全人類。

來一波三連吧!

感謝您看到這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點亮文末的「在看」,和朋友「分享」有趣有料的科普吧!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物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你聽過魚叫嗎?一群魚唱情歌驚擾到了附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