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獵殺到虐待大熊貓,他們死性從未改變

從獵殺到虐待大熊貓,他們死性從未改變

最近,美國發生了很多事。

但中國民眾牽掛的,不是住在白宮的建國和振華,而是生活在美國動物園的大熊貓「丫丫」。

近日,有網友爆料,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的大熊貓丫丫,由於沒有新鮮竹子吃,餓瘦得特別嚴重!

這皮包骨頭、瘦骨嶙峋的樣子,跟一般大熊貓圓滾滾身體、健康的毛髮、有神的眼睛反差太大,令人心酸。

我查了一下資料,現年22歲的丫丫,是在2003年跟樂樂一起來到美國孟菲斯動物園的。我還找到了丫丫以前的「照片」,完全是另一種畫風。

大熊貓丫丫(由Karen Pulfer Focht拍攝)

與樂樂盡情嬉戲的丫丫(猜猜哪個是丫丫?)

為什麼一個「敢愛」敢恨,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成了如今這副模樣?美國的動物園是否真的存在照顧不周、甚至虐待的行為?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對中國的關切作出回應,稱動物園方面已對丫丫和樂樂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顯示丫丫沒有營養不良或其他醫學問題。不過孟菲斯動物園也表示,目前暫時無法接受記者採訪。

對於美國動物園的這番說辭,我們不願意以最壞的惡意去揣度,但是看到一些大熊貓在異國他鄉凄慘遭遇的傳聞(在德國的嫣嫣因喝酒猝死,在日本的龍龍被嘔吐物嗆死......),我們又忍不住擔心。

在我們這個地大物博、物種豐富的國家,大熊貓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國寶」,承受這萬千寵愛,並不僅僅是因為「物以稀為貴」。

近代以來,大熊貓已經跟它的祖國一起,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曾被西方各個國家的豪強瘋狂獵殺。

01

1869年,距離同治皇帝在紫禁城登基,已經有八個年頭了,距離那場打開國門的戰爭也過去了近三十年。此時,來自西方的外國傳教士,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正穿梭在中華大地上。

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

其中,一位名叫阿爾芒·戴維的法國傳教士,在現今四川省寶興縣的一個小山村,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黑白動物皮」,隨後他看到了一隻活生生的「黑白熊」。

這是西方人第一次見到大熊貓,是動物學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也是大熊貓近代凄慘命運的開始。

彼時的西方,正熱衷於地理大發現之後的「物種大發現」,用來證明「造物主」上帝的偉大。

戴維的發現讓很多人興奮不已,包括一個名叫歐內斯特·威爾遜的英國人。他在一本書中斷言大熊貓是「中國西部最值得狩獵家去追尋的獵物」,還公然留下一個挑戰——誰能成為第一個成功獵殺大熊貓的人?

阿爾芒·戴維製作的熊貓標本,現藏於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於是,多個西方遠征隊開始進入中國西南的深山中,尋覓大熊貓的蹤跡。好在這裡山巒疊嶂、竹林密集的自然環境成了捕獵者最大的障礙,大熊貓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而西方人精疲力竭之後還是一無所獲。

幾十年過去了,威爾遜的挑戰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成,但這反而更激起了西方人內心的征服欲。

小西奧多與克米特也踏上了這趟旅途,他們有個鼎鼎大名的父親,就是被美國人刻在了總統山上的西奧多·羅斯福。藉助各種當時的先進裝備,以及當地尋找的翻譯、嚮導、和獵犬的幫助下,他們終於找到了大熊貓的蹤跡。

在一棵松樹空洞的樹身里,一隻大熊貓露出前身,開始慢吞吞地向竹林深處走去,它走起路來身體晃晃悠悠,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的氣息。

「兩發同時命中。」

在《追尋大熊貓》一文中,克米特對自己的槍法似乎頗為自豪。幾個月後,兄弟倆帶著已經剝了皮、被做成標本的熊貓回到美國,受到了美國民眾英雄般的歡迎。

羅斯福兄弟與他們獵殺的大熊貓

羅斯福兄弟如願成為「首個獵殺大熊貓的白人」,也讓這場激烈的、近乎由獸性驅使的競爭達到了高潮。

此後,獵殺熊貓,成為西方世界「騎士級的榮耀」,後繼模仿者,不計其數。

恩斯特·舍費爾,當這個德國人看見一隻熊貓幼崽躺卧在一棵樹上時,他毫不猶豫地舉槍將它從棲息處射下,將其剝皮後,連同從當地獵戶買來的熊貓一起送回美國費城。

戴維·克羅克特·格雷厄姆,一位以「博學多聞」著稱的美國傳教士,對大熊貓的捕獵幾近瘋狂。他僅在截至1934年的5年之內,就交給美國國家博物館超過20隻熊貓的標本,一隻熊貓的頭骨如今還展示在該館的骨骼廳里。

迪安·塞奇,一位美國自然博物館派出的「遠征隊隊長」,當他看見一隻大熊貓穿過竹林向他走來,離他只有60英尺的距離,便瘋狂地扣響了來複槍。

「這隻野獸,被我們的子彈同時擊中,滾著滾著便滑落山坡,停在下方將近50米遠的一棵樹旁」。這段殘忍的殺戮竟被劊子手「娓娓道來」,第二天他們舉行了慶祝的宴會,而且,是熊貓宴!

考特尼·布羅克赫斯特,前英軍上尉,他不屑於當地人用陷阱捕獵熊貓的做法,在開槍殺死一隻大熊貓後,他興奮地喊道「我不辭老遠,從28000英里外的遠方而來,就是為了射出這發子彈。」

落後就要挨打,這些西方「傳教士」的野蠻行徑,在清末民初的亂局中幾乎橫行無阻。即使是後來的國民政府,對大熊貓的保護也基本形同虛設。

1936年,在四川寶興的一個山洞內,美國人露西·哈克尼斯找到了一隻不滿3斤重的熊貓幼崽,這位美國女士高興地為其取名為「蘇琳」。隨後,露西又以重金賄賂國民黨官員,熊貓幼崽竟被當作一隻哈巴狗,成功地從中國出關帶入美國。

露西與小熊貓蘇琳

一年後,蘇琳也成為一具標本。

說句題外話,這段故事還將被搬上大銀幕。這部由中外合拍的電影,主要講述「熊貓夫人」露絲深入喜馬拉雅腹地找尋熊貓孤崽的故事,有多名中國演員參演。

據粗略統計,1949年以前,中國的汶川、寶興、平武等縣有數百隻大熊貓被獵捕後送往歐美國家展出,它們最終的結局都非常凄慘。

熊貓成為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寵物」

西方捕獵者的大規模獵殺,讓大熊貓的種群結構遭受了根本性破壞,本就稀有的大熊貓逐漸走向瀕危。而且,種群密度低、繁殖能力低的大熊貓,在遭受了這次滅絕性打擊之後,至今也未能恢復元氣。

到了1949年,中國開啟改變積貧積弱命運之旅,大熊貓的命運才迎來轉機。

02

1950年5月,中國頒布《關於稀有動物保護辦法》,規定「禁止捕獵大熊貓等稀有動物」。1963年,前國家林業部建立了第一批保護大熊貓的自然保護區。

然而,1980年代一場幾十年一遇的自然災害,導致大熊貓食用竹大範圍開花枯死,很多野生大熊貓被活活餓死,當時有多具餓死的大熊貓屍體被人們發現。

農林部門的調查也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從1977年的2459隻,急劇減少到1988年的1114隻!

怎麼辦?要遏制大熊貓種群數量的快速減少,人工圈養是一個辦法。

但是,圈養大熊貓的繁殖問題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主要包括三個突出難點,就是交配率低、受孕率低、成活率低。

中國首隻人工受精出生的熊貓「元晶」及母親「娟娟」

通俗來說,第一個問題是雄性大熊貓的體力問題。野外的大熊貓每天的運動量非常大,往往要行走數十里山路尋找食物,而圈養大熊貓的活動範圍小,雄性大熊貓的體質一般較差。

非洲草原的王者——雄獅,發情期每天要交配40多次。而圈養的雄性大熊貓,僅交配1次的難度,已經不亞於我們做一個托馬斯迴旋了。即使勉強完成交配,還會面臨精子質量差、活力不足以及數量少等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雌性大熊貓的交配慾望,《科學美國人》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我們找不到哪種哺乳動物可以像大熊貓一樣,對交配這件事一點興趣都沒有。「

而且,大熊貓一年只在春季發情一次,持續時間又不長,雌性大熊貓可懷孕的狀態僅能維持24到72個小時。如果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雄性大熊貓不解風情、體力不支,又或者雌性大熊貓沒看上對方(經常發生),這個窗口期就錯過了。

第三個問題,是大熊貓的幼崽夭折率很高。新生兒出生時發育不完全,其體重僅僅是它母親體重的千分之一,這在動物界是比較罕見的,最輕的新生兒體重只有51克,長這樣。

這些難題,也困擾著1987年成立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當時,基地一共只有6隻搶救自野外的老弱病殘大熊貓,又先後有多隻熊貓染病死亡,種群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有人潑冷水:不出十年,這裡只能養貓養狗。

然而,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智慧的中國人民。

雄性大熊貓不是體力差嘛,那就得多鍛煉,於是有了特別設計的「熊貓體操」。還有訓練大熊貓做俯卧撐的...

如果體力還是跟不上,工作人員會進行人工采精。12歲的雄性大熊貓彤彤,就曾被直播進行人工采精,過程中使用了微弱電刺激法。

大熊貓內心估計是崩潰的...

對於雌性大熊貓,工作人員精心錄製了熊貓「性教育片」。為了更好的效果,工作人員錄製時還準備了話筒採集聲音。

科琳是一隻雌性大熊貓,但是她完全沒有那方面的經驗,也搞不懂熊貓勇勇的求愛。在觀看了熊貓電影之後,科琳成功受孕。這張照片因其科普價值,入選了2013年的《時代周刊》年度「最令人驚奇」照片。

正在觀摩學習的科琳

當然了,除了這些「土辦法」,中國在大熊貓人工繁育方面還有很多「黑科技」。

我們已經攻破了大熊貓的出血性腸炎、輪狀病毒感染、慢性營養不良綜合症、精液冷凍、人工授精、雙胞胎育幼、親仔鑒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等眾多關鍵性技術難題。毫不誇張地說,國內對於大熊貓的研究和繁育技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圈養的大熊貓數量也從1987年的6隻,增長到2015年的152隻。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

目前,全國的圈養大熊貓數量已經超過500隻,而且種群保持90%遺傳多樣性的時間可達200年。可以說,大熊貓的生命之匙已然被我們掌握,哪怕遭遇較大的災難,大熊貓也不會因此滅絕了!

牛!但更牛的還在後面。

有外國人曾感嘆,「中國製造」最牛的地方,在於中國人只要掌握了製造一個產品的技術,很快就能進行大規模生產,並把該產品搞成「白菜價」。

這一點,在動物繁育領域也是一樣——許多瀕危動物的種群數量,被中國「養」出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朱?,是一種長嘴、細腿、紅頭、白翅的珍稀鳥類,一度走到滅絕的邊緣。1981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員踏遍全國各地,僅在陝西洋縣找到世上僅存的7隻。

如何實現朱?的人工繁育難題?這個日本未能破解的難題,中國解決了。截至2018年,中國朱?野外種群規模已達到2000餘只,人工種群規模超過1000隻。

朱?

揚子鱷,這個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被中國老百姓稱為「土龍」。野生揚子鱷的數量一度低於200條,瀕臨滅絕。

在突破人工繁育技術難關後,安徽的「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已有種群存欄數15000條,並具備年繁殖2000條以上幼鱷的能力。

東北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野生東北虎已經寥寥無幾。上世紀末,中俄美三國專家聯合調查發現,中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只有12-16隻。

如今,松花江北岸的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虎養殖基地,園內至少盤踞著2000隻東北虎。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國內人工養殖的老虎已超過6000隻,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實現了「養虎為患」。

如果再算上麋鹿、普氏野馬、野駱駝、白頸長尾雉......中國已經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他們都和大熊貓一樣,被從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

然而,對大熊貓等珍稀物種而言,圈養只是情急之下的權宜之計。包括UCN在內的業界專家在判定一個物種是否「瀕危」時,考察的指標主要是野生環境中的生存狀況,人工圈養的個體並不計算在內。

只有在野外不斷發展壯大,才是野生動物們延續「血脈」的關鍵。

03

當野生動物們環顧四周,發現自己的棲息地已經被人類的耕地、工廠、礦山、公路和民宿佔據了。

數據顯示,地球上的生物,生活的環境面積在400年間縮小了90%,物種數量則減少了一半。人類的活動,讓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如今每天就有75個物種永遠滅絕,其中很多還沒來得及被命名。

《保護科學前沿》引用了150多項科學研究並得出結論稱,當前人類已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道路上。

來源:紐約時報

儘管如此,西方世界對野生動物的瘋狂獵殺,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8年3月19日,在非洲肯亞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已經45歲高齡的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接受安樂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蘇丹」經無法站立,飽受痛苦的它不住地哀鳴,周圍的人們眼裡噙滿了淚水。

蘇丹是全世界僅存的3頭北非白犀牛中,唯一的雄性,它的死亡意味著這一物種的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

白犀牛的厄運,依然得歸罪於人類的貪婪。由於犀牛角的價格被炒到比黃金還高,在黑市上一隻甚至能賣到180萬人民幣。殘忍的偷獵者在槍殺掉一隻白犀牛後,會用電鋸將犀牛角鋸掉,然後將剩下的屍體丟棄在非洲的荒原上。

被割去犀牛角的犀牛屍體

更令人氣憤的是,昔日的獵殺者已經披上了「動物保護」的外衣,道貌岸然地以全球領導者自居,居高臨下地對別的國家指手畫腳。

最近,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又發文呼籲中國人少吃肉,標題這樣寫到:「中國如何通過從菜單上撤下肉類來改變世界?」

中國人吃口肉,就破壞地球了?事實上,美國自己才是全球最大的野生動物消費市場,是水生龜鱉、陸龜、獅子及其製品的最大販運目的國,也是全球主要的鯊魚捕撈國。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設立的「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其成員多為國際狩獵俱樂部和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的知名會員。其中包括作為共和黨長期金主的錢塞勒,他一共狩獵近500次,至少獵殺18頭獅子、13頭豹子、6頭大象和2頭犀牛。

小特朗普也是一位狩獵愛好者

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當保護動物需要革自己「命」的時候,他們就不願意了。

這個尖銳的矛盾,一位大熊貓研究專家曾一語道破:「大熊貓的未來,在於人類能為它放棄多少。」

各國野生動物的命運,也要看它們所在國家,願意為他們放棄多少?

陝北的吳起縣,是黃土高原上的的革命聖地,1935年10月,7000多人的中央紅軍就是在這裡與陝北紅軍會師。此外,它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退耕還林第一縣。

由於大面積開墾耕地和散牧羊群,吳起縣的生態環境曾遭到嚴重的破壞,1997年全縣的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7.4%。

退耕還林前的吳起縣,胡志斌攝

放眼望去,光禿禿的山坡都被開墾成耕地,幾乎看不到一片綠色的植被,連柴火都找不到。每次下大雨,處於低處的縣城經常被淹,大水過後,地上都是淤泥。

另外,每次刮大風還會帶來黃沙,「大白天走在外面,街對面的人都看不清,屋裡必須開燈,不然什麼都看不見」。

這裡,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看來,已經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但20年後,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上的闊葉林和針葉林枝葉繁茂,山腰種著蘋果樹,山下的魚塘里碧波蕩漾。曾經荒山禿嶺的黃土高坡變成了山川秀美的「綠色江南」。

人們還驚奇地發現,野鴛鴦、環頸雉等候鳥回歸了;原麝、黑鸛、金錢豹等珍稀物種也重現於山林之間。在附近的子午嶺,人們發現了包括褐馬雞在內的8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退耕還林後的吳起縣,宗明遠攝

在中國,吳起縣這樣的綠色奇蹟比比皆是。退耕還林,是驚艷世界的生態修復樣板,也是環境保護領域的超級工程。二十年間,中國已完成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工程總投入達5000億元,相當於建設4座港珠澳大橋。

5000億元的投資,創造的生態價值是巨大的。據評估,全國退耕還林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已經達到了1.38萬億元。這一戰略,既是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劃時代之舉,也是古老中國智慧捨得之道的巧妙運用。

人類,能為動物和自然環境放棄多少?中國的答案,是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人類,到底選擇自身利益還是選擇保護環境?中國的答案,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延長縣黑家堡鎮胡家村,退耕還林前後對比

看了《山海情》就知道,在擁有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開展這樣的工程,其難度、阻力和和複雜性都很大。但是,這樣的超級工程我們已經搞了好多個。

「三北」防護林工程,工程規劃期限為73年,累計完成投資933億元。目前已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萬公頃,毛烏素沙漠從陝西版圖「消失」,曾經肆虐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已難覓蹤跡。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1998年開始試點,總投資4000多億元。效果是全國減少採伐將近6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凈增4.28億畝,天然林蓄積凈增37.75億立方米。

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計劃在建設末期,使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500個,總面積1.728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8%。另外,還將使85%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種數量得到恢復和增加。

中國人種樹有多猛?連美國宇航局(NASA)都不能「看不到」了。衛星數據顯示,過去20年間,中印兩國貢獻了地球三分之一的新增植被,面積相當於一個亞馬孫雨林。其中,中國42%的新增植被來源於植樹造林工程,印度的綠化則主要是農田的植被。

權威雜誌《自然》還援引一位美國大學教授的觀點:中國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活動可以直接影響地球的植被面積,這有助於引導人類在解決氣候變化和污染問題時,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此前有一種觀點大行其道,那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包括野生動物的消亡、土地荒漠化、全球變暖等趨勢也是不可阻擋的。但偏偏有一個國家一再地向各國證明,人定勝天,滄海可以變桑田,沙漠可以變綠洲!

電視劇《山海情》劇照

就像那個中國人在1965年寫下的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種銘刻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勇氣、樂觀和堅持,躍然紙上!

尾聲

我們這代人,親身經歷了很多事情,包括眼下的疫情,也包括中國生態環境的變遷。

小時候在農村,奶奶經常給我講豺狼虎豹的故事,我往往會纏著她問:「那些動物怎麼沒了?」

長大後,聽說農村裡又有了野豬,把地里的糧食都刨了。還聽說,山裡有豹子出沒,人們都不敢獨自進山了。

2019年,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也公布了一段視頻,兩隻2歲左右,體型相差無幾的野生大熊貓在樹下玩耍嬉戲,這是全球首次拍攝到亞成體野生大熊貓雙胞胎。

通常野外大熊貓產下的雙胞胎,只有一隻能存活下來。而這對罕見的雙胞胎之所以能長大,主要是由於棲息地條件的改善,提供了足夠的食物讓母熊貓撫養兩隻幼崽。

在更早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UCN)宣布,得益於中國政府幾十年的不懈保護,大熊貓的瀕危等級從「瀕危(EN)」降為「易危(VU)」。瀕危保護動物的降級,在世界動物保護史上並不多見。

大熊貓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它不但在祖國積貧積弱的年代被獵殺者肆意捕殺,也在全球範圍內趕上了這場「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但幸運的,是它得到了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愛護,以至於遠在千里之外也有人挂念,以至於它在中國能得到最好的保護。

行百里者半九十,對大熊貓的保護任重道遠,我們不會停下腳步。據報道,中國將建立一個超過2.7萬平方公里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覆蓋現有的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其面積將是美國首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的3倍。

如果大熊貓有證件,我們希望在背面寫上:當你遭遇危險時不要放棄,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李斌,告別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