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皇帝一走,邊疆一致牟圖自立!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皇帝一走,邊疆一致牟圖自立!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在戰略上是極其錯誤的,但在戰術上是對的,也可以做另一種解釋,那就是在宏觀上是錯的,但是在微觀上是對的,我們先來講一講,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的,這一方面究竟如何詳細理解?

清朝皇帝確實已經讓出國家權力,自己久居故宮,而不再過問國家大事,但是清朝皇帝的名號和他的地位是不可能因為退位而完全喪失的,很多野心家都會抓住這一個機會發展自己的力量,並且將清朝皇帝的這一個號召作為自己的一面旗幟,當時不會有人真的想要清朝復辟,但是所有人都想要這一個框架來達到自己掌握全國政權的目的。

所以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早晚都是傀儡,秦始皇消滅六國以後,六國的君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把這些領導人分別軟禁在不同的地方,遠離他的固有統治區域,但是為了最終革命的和平過渡,孫中山和南方的革命黨人最終選擇了妥協,只要清朝皇帝讓出自己的位置,以為建立共和國掃清障礙,那麼皇帝仍可處於故宮。

之後的安排,也較為人道,但是雖然制度已經從封建制轉向共和制,人們的心態以及社會的那種歷史慣性是不可能短期內改變的,尤其北洋政府因袁世凱而導致的一系列混亂以後,各地軍閥,紛紛開始掌控,爭奪北京最高權力,而且又出現了一些復辟運動,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制度和共和國之下,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不應該再聚於故宮了,必須要離開北平這便是微觀的原因。

而宏觀原因呢?清朝皇帝,雖然是一個擺設,但是這個擺設是牽動著很多國家層面的聯繫的,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多民族統一,並且十分鞏固,有固定疆域的國家,清朝維護整個疆域的統一靠的是什麼?很多人說靠的是軍隊的征服,但這僅僅是一個基礎,沒有軍隊不可能統一,但只有軍隊統一的結果也是一直戰亂,那為什麼清王朝能建立一個穩固而安定的碩大領土呢?

主要還是因為皇帝這一個招牌,清朝建立以後,對於漢地18省是直接繼承自明朝的中央官僚體系和地方行政體系,所以只要清朝掌握明朝的一切,掌握最高權力,那麼漢地18省就穩穩地掌握在清政府的手中,但是在這18省之外的廣大區域,有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和藏族,這些區域都不比漢地18省小,而且這一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漢族人口稀少,地域廣闊。

在清朝成立100年多年的時間裡,都沒有真正和平地納入清政府的統治之中,而清朝為了維護自己在當地的統治所實施的,並不是像漢地18省那樣的行省統治,而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宗族統治,皇帝是最大的宗主,由皇帝任命少數民族的領袖,每一個部落的領導人進行宗主認可,並輔之以國家官僚體系之下的官位職稱。

如此,只要清朝皇帝沒有消失,還存在於世,那麼這種宗族聯繫就是能夠得以延續的,因為對於我們來講,周邊地區是我國的固有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對於當時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來講,自己和中國和清政府是兩碼事兒,自己之所以接受清王朝的冊封,主要是因為自己與皇帝的聯繫,而當清朝皇帝被徹底趕出故宮,那麼這種聯繫就不復存在了,尤其是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首領與共和國之間的聯繫紐帶就消失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北洋政府甚至是之後的民國時期,周邊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對於內地的各種問題一直不感冒,反而認為自己獲得獨立民族解放使是唯一正途。再強調一遍,在這些部落首領的眼中看來,自己與中原地區的唯一聯繫是以皇帝為核心的宗族制度。因為皇帝被廢除,被驅逐而消失了,自己與內地是沒有任何聯繫的,從而也導致了邊疆地區很多少數民族的首領在當時做出了很多自立為王的事情手段。

甚至也包括民族驅逐屠殺,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已經不是國內問題,而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共和國制度的民國政府是沒有資格和權力左右少數民族統治區域範圍內的問題的,如果有人能夠看一看近代以來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首領和外部力量之間的合作,以及在清朝皇帝被廢以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的這幾十年時間裡,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很容易理解清朝皇帝在名譽上究竟對於統一有多麼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借古喻今!孫中山國家資本主義設計師,民生主義究竟作何解釋?
悲哀的社會:沒有道理只有立場,沒有邏輯只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