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寶寶愛摳小嘴巴,多是這4種原因,拿開娃的小手要逐個問題分析

寶寶愛摳小嘴巴,多是這4種原因,拿開娃的小手要逐個問題分析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生活中,很多家長發現開始給自家孩子餵養輔食之後,他們總喜歡把已經吃進嘴巴里的食物用手摳出來。

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他們是不喜歡吃這種食物嗎?還是他們不想吃了?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疑問。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呢?家長又該怎麼做呢?以下是總結的四個關鍵性原因,家長可通過細心觀察,作針對性的解決。

邊吃邊玩,寶寶把摳嘴巴當做遊戲

有些孩子喜歡把食物從嘴巴里摳出來,是因為他們有邊吃邊玩的用餐習慣,並把摳嘴巴里的食物當做遊戲的樂趣。

具體來說,這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引起,家長可從這方面幫助孩子進行改善。

★解決方案:培養孩子用餐好習慣

良好的用餐習慣除了包括飯前洗手、定時定量進餐等之外,還包括進餐過程中的專註。孩子邊吃邊玩,因為愛玩摳嘴巴是孩子不能專註用餐的一種表現。

12~18個月齡,是培養寶寶的良好用餐習慣的關鍵期。

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長可通過如下方法培養孩子用餐的專註感:

舒適用餐環境的營造:比如給孩子準備好兒童安全座椅,讓孩子感到舒適;

創造不受干擾的用餐環境:在用餐環境,不放置能夠讓孩子分心的玩具、電子設備等,讓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只注重在用餐上;

營造用餐儀式感:在用餐前,讓孩子洗手並告訴孩子用餐了,以此建立用餐的儀式感,讓他們知道這是用餐,而不是遊戲。

不合孩子胃口,用摳嘴巴表示抗議

實驗證實,寶寶出生第二天就具備味覺能力;一個月可辨別酸甜苦等不同的味道;四、五個月對食物味道的微小改變已經敏感;六到十二個月,味覺發育更敏感。

寶寶因其味蕾的發育,碰到不和胃口、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可能會把已經吃進嘴巴里的食物摳出來,以此來表達抗議。

★解決方案:合理搭配飲食

寶寶的飲食搭配在遵循品種多樣、比例適當、定量飲食、調配得當、選料科學、清潔衛生之外,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口味選擇。

不同的食物,它們雖然有不同的營養價值,可是有些食物之間存在營養價值的可替代性。

對於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家長完全可採用其他的食物來代替,以此達到補充孩子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價值的目的,而且孩子也不會把食物摳出來。

吃飽不餓,要摳嘴巴讓爸媽知道

當寶寶已經不餓了,家長還一直給他們喂飯,寶寶因吃不下,就會伸手把嘴巴里的食物摳出來。

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都存在擔心寶寶吃不飽,從而造成寶寶的過度餵養。寶寶伸手從嘴巴里摳食物,是寶寶一種吃飽的表現,家長要看到這樣的信號,需要立刻停止餵養。

當然為了避免寶寶從嘴巴里口食物的問題出現,家長餵養寶寶需要遵循按需餵養的原則,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寶寶來說都極其重要。

★解決方案:按需餵養

中國營養學會2015年發布的0~6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和《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中都有順應餵養的概念。

順應餵養,既指家長通過寶寶發出的餵養信號,及時餵食;當寶寶發出拒絕信號後,立即停止餵食。

順應餵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按需餵養,根據寶寶的需求進行科學餵養,當寶寶有飢餓需求,家長及時滿足;當寶寶飽足之後,停止餵養。

寶寶的食量標準決定了他們的按需餵養標準。不同月齡的寶寶,他們因食量標準不同,餵養的需求也不同。

這就需要家長及時通過觀察寶寶的餵養信號,並從中得出規律,從而達到按需餵養目的。

吃得不舒服,摳嘴巴誰來幫幫我

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後,有些家長可能不太注意,給他們吃的輔食塊比較大或比較硬,以致於超過了寶寶的咀嚼能力,咽不下去,他們只能伸手把食物從嘴巴里摳出來。

★解決方案: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

不同月齡的寶寶,他們添加輔食的種類、軟硬度、食量等存在普遍性的差別,家長可以作參考。

但是考慮到不同孩子的發育差別,可能存在個體性的差異,這就需要家長平時更細心去觀察孩子,並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添加輔食。

孩子用手摳嘴巴里的食物,雖然說是一種不好的喜好,但是這是他們發育過程中一個畢竟階段,也是他們自我意識的一種萌芽。

因此,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性的手段去制止孩子,而是根據不同的原因作針對性的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蓮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成「泡泡機」別嫌臟,知道這幾個「緣由」更重要,家長留心
這3種類型的家長,幼兒園老師最「青睞」,別拖你家娃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