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春節I大年初一至初七傳統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I大年初一至初七傳統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習俗,傳統習俗和文化我們要繼承。大年初一至初七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你都了解嗎?

大年初一要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祝願的方式。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上,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

人們外出遇到熟人之後也要互相拜年,說出吉祥語,親朋好友也要互相登門拜年。

大年初二祭財神、回娘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中國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大年初五破五節: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大年初六要送窮: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

大年初七人的生日: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這一天吃七寶羹,吃麵條等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海鷗貝殼粉 的精彩文章:

誰是壁材中的王者?看看它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