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十四代秘傳的杵針療法是什麼

十四代秘傳的杵針療法是什麼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杵針治療是指用特製的工具,不刺入人體肌膚之內,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人體體表腧穴,作用於經絡、臟腑,以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達到治病強身、康復保健目的的一種療法。杵針是什麼樣的?如何應用呢?今天的文章為大家解答。

一、杵針的構造

杵針是用牛角、優質硬木、玉石、金屬等材料製作而成的,杵針的結構可分為3個部分。

杵針結構示意圖

來源:《李仲愚杵針治療學》

1.針身

手持處稱為針身。

2.針柄

杵針兩頭固定的部位稱為針柄。

3.針尖

杵針的尖端部分稱為針尖,是杵針直接接觸腧穴的部分。

二、杵針的規格

杵針因臨床操作手法和作用不同而名稱各異,一般一套杵針工具有四件。

杵針工具圖

來源:《李仲愚杵針治療學》

1.七曜混元杵

長10.5厘米,一頭呈圓弧形,多用於運轉手法。另一頭為平行的鈍爪,多用於分理手法。

2.五星三台杵

長11.5厘米,一頭有三腳並排,另一頭為梅花形五腳,多用於點叩或運轉、分理手法。

3.金剛杵

長10.5厘米,一頭為圓弧形,另一頭為鈍錐形,多用於點叩、升降、開闔或運轉手法。

4.奎星筆

長8厘米,一頭為平橢圓形,另一頭為鈍錐形,多用於點叩、升降、開闔手法。

三、杵針治療的手法

(一)持杵

一般以右手持針具,稱為刺手;左手輔助治療,稱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執持杵針,直接在患者腧穴上施杵;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輔助刺手進行施杵。持杵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執筆法

以醫者右手食指、中指及拇指持杵身,下端針柄靠在無名指上,或用拇指、食指持針身,中指靠貼杵柄,如執筆一樣。此法適宜於頭面、胸腹及四肢肌肉淺薄部位的穴位治療。

執筆法

來源:《李仲愚杵針治療學》

2.直握法

醫者以右手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握住杵身,如握拳狀。此法適宜於腰、背、骶及四肢肌肉豐厚部位的穴位治療。

直握法

來源:《李仲愚杵針治療學》

(二)行杵

杵針治療中,為使患者產生杵針刺激感應而使用一定的手法,稱為行杵。

1.行杵方法

(1)尋按行杵法

醫者以左手拇、食指尋按腧穴部位,右手循左手尋按部位行杵。此法適宜於七曜混元杵或五星三台杵做分理、運轉手法的腧穴,如八陣穴、河車路等。

(2)指壓行杵法

醫者以左手拇指前端尋壓在腧穴旁邊,右手持杵針緊靠左手拇指行杵。此法適宜於奎星筆點叩的腧穴,如上星、人中等。

2.行杵的高度、角度、輕重、徐疾

在杵針操作中,正確掌握杵針施術的上下高度、角度、輕重、徐疾對提高杵針治療效果,防止挫傷皮膚、肢體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同一腧穴,由於杵針的高度、角度、輕重、徐疾不同,透達體內的針感亦有差異,並直接影響杵針治療的效果。

(1)行杵高度

行杵高度即杵尖與接觸治療部位體表皮膚間的距離。臨床上依杵針器具的製作材料和施術手法、施術部位及患者體質情況而定。若杵針工具質地重,患者體質瘦弱,施術部位面積較小,則行杵高度稍低一些;若杵針工具質地輕,患者體質肥胖,施術部位面積較大則行杵高度稍高一些。總之,以患者在行杵時感覺舒適為度。

(2)行杵角度

行杵的角度,是在行杵時針具與行杵部位皮膚表面形成的夾角。它是根據腧穴所在的位置和醫者行杵時要達到的治療目的相結合而定的。一般有直杵、斜杵、旋轉杵三種慣用角度。

直杵: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90°角,垂直行杵。此法適用於人體的大部分腧穴,也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行杵角度。

斜杵: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30°~45°角,傾斜行杵。此法適宜於指掌、趾蹠、耳廓等部位的腧穴。

旋轉杵: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90°角旋轉行杵,即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此法常用於對腧穴面積較大的部位進行操作治療,如八陣穴、河車路等。

(3)行杵輕重

行杵輕重應根據杵針工具製作的材料質地、施術部位和患者體質情況而定。凡杵針工具質地輕,患者體質肥胖,施術部位肌肉豐厚的,行杵較重;凡杵針工具質地重,患者體質瘦弱,施術部位肌肉瘦薄的,行杵較輕。行杵輕重的標準是:行杵較輕,患者有杵針治療感應,但不感到刺激偏重而不適。行杵較重,患者能耐受行杵時的最大刺激,但無疼痛不適之感。

(4)行杵徐疾

行杵徐疾應根據患者的體質、施術部位、病情虛實等情況而靈活運用。

徐:一呼一吸行杵4次左右,即每分鐘60~80次。

疾:一呼一吸行杵6次左右,即每分鐘90~120次。

臨床行杵時高度、角度、輕重、徐疾,還應根據患者體質、形態年齡、施術部位、病情虛實等情況綜合而定。凡年老、年幼、體弱、久病氣虛者,宜輕、疾、淺;青壯年、體健、正盛邪微、新感氣實者,宜重、徐、深。凡羸瘦之體,宜輕淺行杵;肥厚之軀,可深重行杵。凡頭、胸、腹部腧穴,宜輕杵;背、骶、臀部腧穴,可重杵。凡虛證以輕快行杵;實證以重緩行杵。

中醫特色療法專著

了解了杵針的基本情況後,更多杵針知識等您發掘——

《李仲愚杵針治療學——十四代秘傳之獨特療法》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系由巴蜀名醫李仲愚首次系統研究整理秘傳十四代的獨特療法——杵針療法而成。該療法因其不用藥物、無損痛之苦、取穴精簡、手法簡單、操作簡便等特點而廣受歡迎,曾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書中系統介紹了杵針療法的源流、基本理論、常用穴與特殊穴位、杵針工具、杵針手法,並列舉了中醫臨床上常見的60多種疾病的杵針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更多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

往期精彩推薦

RECOMMEND

中耳炎、鼻竇炎、口腔潰瘍,這個清代名方都能治

排便不正常,這幾個穴位一定要知道

擁有這個行走的艾灸館,隨時艾灸都不難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李仲愚杵針治療學——十四代秘傳之獨特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仲愚著 鍾樞才 李淑仁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好文,必須「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香附
好中醫必備的「摸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