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金蟬是如何成長的?三分鐘了解蟬的一生

金蟬是如何成長的?三分鐘了解蟬的一生

相信金蟬對於任何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不陌生,筆者也不例外,從小我們這就有吃金蟬的習慣,而且不僅僅吃金蟬(通常單指蟬的若蟲,也就是知了猴),還吃已經成蟲的蟬。所以、每年的夏天,我們這的小孩,晚上拿著手電筒到處搜尋知了猴的蹤影,白天拿著竹竿(竹竿的末端用麵筋或者是「小手」纏住,可以輕鬆地粘住蟬的翅膀)粘蟬。正是因為小時候接觸得太多了,所以我對蟬的生長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下「金蟬」。

金蟬這個詞有多個意思,從廣義上說,金蟬是蟬科下所有昆蟲的統稱,包括成成蟲和若蟲。但是,從狹義上說,我們常用「金蟬脫殼」來形容使用他人很難察覺的方式來脫身,當然這個金蟬脫殼也是自然界中正常發生的事情,因為這是金蟬像蟬邁進的最後一步。而且蟬的若蟲全身為土黃色,所以金蟬通常指蟬的若蟲,而成蟲有著自己的學名,比如黑蚱蟬、嗚蜩、蟪蛄等等。不過,既然金蟬有狹義和廣義兩個解釋,我們就不妨都說一下,聊一下「蟬的一生」。

(下圖為嗚蜩,體型明顯小於黑蚱蟬,又大於蟪蛄,常發出「嗚憂~嗚憂~哇」的叫聲)

蟬的一生

蟬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現在已知的蟬科成員就超過了3000多種,其中僅我國就有100多種,而且不同的蟬在生長發育期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就以最常見的蟬-黑蚱蟬為例,來說一下蟬的一生吧。

第一,蟬的特徵以及叫聲

黑蚱蟬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呈深黑色,有金屬光澤(身上的金色的絨毛導致),胸背部有黃色的斑紋,翅膀為透明,上面有黑色的紋路,翅膀邊緣尤其是靠近基部呈金黃色。

黑蚱蟬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蟬了。每年的5月底6月初,它們就開始陸陸續續的會爬上枝頭,放聲高歌。值得一提的是,只有雄性黑蚱蟬可以發出聲音,雌性是不具備發生能力的。這是因為在雄性黑蚱蟬的胸腹交界處有一個發音器-鼓室,這個鼓室從外面看,被兩個半圓形的蓋板蓋著,只要是輕輕地捏住蟬的上端和下端,向後一掰,一個鼓室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兩個橢圓形的白色薄膜,這就是它的鼓膜。鼓膜與鼓膜肌(發音肌)相連。鼓膜肌的收縮帶動鼓膜震動發出聲音,然後再由腱盤、腹面調節肌控制震動的強弱,最後進入共鳴室。蟬的叫聲就出現了(雌蟬就沒有這個器官,所以根本無法發聲)。

一般情況下,昆蟲雄性的叫聲是為了吸引異性,但是雄蟬的叫聲是個謎,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觀察過蟬,它發現在雌蟬附近無論製造多大的響動,雌蟬都無動於衷,這證明雌蟬可能沒有聽覺。所以,雄蟬的叫聲可能就是自己消遣的一種方式。

不管怎麼說,蟬鳴在夏季已經成為了一個標誌,在午後,蟬鳴雖然有些吵人,但是如果這種聲音消失了,我們也會感到似乎缺了點什麼。

雌蟬

第二,蟬的繁殖

每年的7-8月,是蟬的繁殖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你會粘知了,那麼你會發現極容易「雙殺」。一般情況下,根據我的觀察,都是雄蟬主動去找雌蟬,雄蟬們飛到雌蟬的身邊,慢慢靠近,我曾經在一個雌蟬的位置發現過6隻雄蟬。但是沒有見過雄蟬們互相搏殺爭奪配偶的場景。或許此時交配權就交到了雌蟬的手中,雌蟬會選擇其中一位慢慢地靠近,之後它們會挨得特別的近,近到雄性可以夠得到雌性,之後,它們就會交尾。

蟬的交尾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一般都在幾分鐘,長則十幾分鐘。之後,雄蟬會鳴叫一生,然後撒下一些尿液飛走(我曾經觀察時被淋到過,而且不止是交配完成這樣,即使平時雄蟬飛走,也喜歡撒一泡尿,我覺得可能是為了減輕體重)。雄蟬飛走後,大約3-7天就會死亡。

之後的問題就交給雌蟬了。交配完的雌蟬會在其所在的樹木上尋找細小的樹枝,樹枝細到什麼程度呢?大約都在0.5-1厘米的直徑。然後,雌蟬會在這根小樹枝上,用自己尾部尖銳的產卵器刺破小樹枝的樹皮,將卵產在裡面。當然,雌蟬並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它會在一根樹枝上產卵十次左右,然後再換一根樹枝繼續產卵,這樣一隻雌蟬總共能夠產下約300-400枚卵。剛產下的卵通體呈白色,類似於長粒米,不過每一個卵只有2毫米左右長。

之後,雌蟬就會飛走,再也不會看自己的孩子一眼。

第三,卵的孵化

雖然蟬的卵在樹皮底下,非常的隱蔽,但是螞蟻會順著氣味趕來,將這些高營養的卵搬到自己的蟻巢中享用。除了螞蟻外,蚋也非常喜歡蟬卵,因為蚋屬於寄生性昆蟲,它們會將自己更小的卵產在蟬卵中,讓自己的卵在「營養池」中慢慢長大。再加上一些被大風吹落的,真正能夠孵化的蟬卵不足10%。

剩下的卵一部分會在當年孵化(通常是30-40天之間),這些當年孵化的是產卵較早的,溫度能夠達到孵化的需求,而另一部分產卵較晚的,由於氣溫越來越低,就會在樹皮下會一直待到明年的5-6月份,此時卵開始孵化。這時如果你能找到一根帶有蟬卵的樹枝,扒開樹皮你會看到,卵的一頭已經有了兩個小黑點,沒錯,這就是它的一對小眼睛。

第四,金蟬的生長

卵在孵化後,應該有了金蟬的初始模樣,它的通體還是白色的,體長也只有不足1厘米。孵化後的若蟲隨風飄到地面上,如果此時,地面濕潤,它已經具備挖掘能力的前足就會立即開工,進入地下。如果飄落的地方被人鋪了一層水泥,那就悲劇了。

進入地下的若蟲會以樹木的樹根中的汁液為食,它們會根據地溫不同(季節不同),隨時的變換在地下的深度,經過4次蛻皮後(當年孵化的是在2年後,次年孵化的從產卵到4次蛻皮則需要3年)。金蟬慢慢變大,最終成為了土黃色身體,外表堅硬的金蟬(知了猴)。

之後,金蟬會在6-7月份的雨後的傍晚,悄悄地從地下爬出來。它們判斷這個時機也是有依據的。首先是地溫,到了6-7月份,地溫非常的高,金蟬進入淺層,然後將地面用前肢戳一個很小的孔。根據孔內進入的光線和濕氣來判斷夜晚和雨後。因為,這種環境下出土,是最有利於金蟬的最後一次蛻皮的。

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金蟬終於爬上了較高的物體(或者是大樹的樹榦,或者是灌木叢的頂端。此時,它就要開始「變身」了。次日,太陽升起,一隻新的蟬會繼續放聲高歌。如此往複。

這就是金蟬的一生。可以說蟬的一生是暗無天日的一生,它們一共就只有3年零1個月左右的壽命(黑蚱蟬),其中3年都在地下度過,可能以蟬如此長的發育期,以金蟬的身體,它們在地面上很難生存吧。不過,蟬又是樂觀的,它們一旦「變身」完成,在白天,甚至是晚上,都不會吝嗇自己的歌聲。如此想來,蟬聲竟然如此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奇動物社 的精彩文章:

在所有的家禽中,哪一種最聰明?為什麼?
把一隻公螳螂和一隻母螳螂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