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聲又起!晶圓代工廠傳產能競標+二度漲價

漲聲又起!晶圓代工廠傳產能競標+二度漲價

晶圓代工產能持續吃緊,晶元缺貨困境不解,近日業界再傳出晶圓代工廠新一輪的漲價消息,相比此前調漲,這一輪傳出的漲價方式更為「罕見」。

傳晶圓廠兩次調漲同一批貨價

中國台灣作為「晶圓代工重鎮」,其晶圓代工廠動作在當下備受關注。據台灣經濟日報3月2日報道,台灣晶圓代工廠近日連傳兩則漲價消息。

先是台灣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兩次調漲同一批晶圓售價,被業內人士稱為「歷年首見」。

據報道,台灣某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5月起新訂單報價再調升15%之際,傳出5月產出的晶圓也要採用新報價。由於5月產出的晶圓在今年1、2月就已經投片,當時投片價就已調漲約10%,如今IC設計廠取貨卻要再加價15%,等於同一批貨被漲價兩次。

來源: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截圖

台媒稱晶圓廠本次漲價行為已「溯及既往」,即指新晶圓報價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出售的晶圓具有溯及力。業內人士表示,過去晶圓代工漲價都不曾溯及既往,都是投片時談好價格之後,待三至四個月生產周期結束,即便屆時晶圓代工廠再漲價,也是針對新投片訂單調整價格,不會對先前已投片、正式出廠的晶圓加價。此次溯及既往的漲價方式,凸顯晶圓代工市況火熱,「賣方說了算」的市場奇觀。

針對該「晶圓廠兩次漲價」報道,台媒工商時報補充報道稱有晶圓代工廠從業者表示,漲價兩次是不誠信行為,與客戶要有互信,不會有漲價兩次情況。

而具體到晶圓廠,台積電錶示,不評論價格問題;聯電也指出,不評論市場傳言,尤其是報價問題。聯電強調,今年第1季產品平均售價將上調約2%至3%,預期2021年產品平均售價將漲約4%至6%,漲幅不到10%。

但也有IC設計原廠從業者指出,部分晶圓代工廠1月平均調價約10%是實情,但由於台灣不同晶圓廠調價不一,即使在同一晶圓代工廠下單,依照生產廠區、製程等不同,IC設計原廠感受的價格調漲幅度也不一,只能平均計算。部分IC設計原廠從1月1日起產出拿貨就適用新價格,估計5月起產出拿貨,會再平均調漲約15%,這樣疊加上去,等於5月的價格已比去年調漲超過25%。晶圓廠兩次調漲價格的情況也是有的。

晶圓代工廠Q2啟動「產能競標」?

晶圓廠到底有沒有兩次調漲同一批晶圓價格還有待分說,業內又傳出另一則晶圓廠調價的消息:據3月2日台媒經濟日報報道,部分晶圓代工廠近期將啟動第2季晶圓額度競標,由IC設計業者自提漲價幅度,來競逐額外要增加的產能,投標單位從千片起跳。

來源: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截圖

簡單來說,即是在2021年Q2,除了既定的晶圓訂單,IC設計原廠如果需要增加產能,需要競標獲取。「價高者得」的競標方式被解讀為:為了獲取更多的產能,IC設計原廠需要在已經漲價的訂單基礎上再行價格加碼。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據台媒今年2月初報道,與「晶圓廠兩次漲價」不同,晶圓代工廠在2020年底已經出現過首次競標搶產能現象,不過當時是由單一廠商發起每片晶圓的加價幅度,從100美元至300美元不等。

而這次則是改由IC設計端主動向晶圓代工廠提出競標產能的要求,且提供產能競標的廠商由一家增至四家,也就是台積電、聯電、世界、力積電等台灣主要8吋晶圓代工廠都參與,競標潮已然擴大。至於加價狀況,有晶圓從業者透露,「確有客戶端希望有產能競標機制,價格比現在市場行情(調漲過的報價)高兩、三成甚至五成都有。」

正常情況下,晶圓代工廠會優先照顧大客戶訂單,在缺芯的極端環境下,有客戶有意以更價格競標獲得晶圓產能也並非不可能。只是晶圓代工廠有意不斷加碼晶圓調漲幅度,下遊客戶又該如何應對呢?

業界擔憂將引發新一輪晶元漲價潮

作為晶圓代工廠的直接客戶,IC設計原廠在2021年1月在晶圓廠投片時已經被漲過一次價,為保障合理利潤,當時包括MCU、驅動IC等相關晶元廠也調漲了報價,現在晶圓代工廠若有意再次調漲晶圓價格,且幅度還不小。這或意味著IC設計廠商此前漲價幅度或無法消化新一輪的晶圓代工漲幅。

有IC設計從業者坦言,此前晶圓廠的報價已經傳遞給下游廠商共同承擔,如今5月產出的晶圓又傳出要被追溯漲價,在已經和客戶簽訂合同的基礎上,這部分增加的成本根本來不及消化,等於成本再度墊高,但若放棄拿貨,不僅無法對已經簽訂合同的客戶交代,客戶甚至會轉至對手下單,兩相為難之下只能選其輕:自行吸收成本。個別著急套現穩定現金流的晶元供應商或許還得自行吸收商品售價便宜於成本價的損耗。

在這樣的預期下,業界擔憂:在面對新訂單時,緊隨晶圓廠調價而來的或是新一輪的晶元調漲。供應鏈已傳出,驅動IC已經率先宣布二度漲價。

據台媒工商時報3月2日最新報道,由於晶圓代工、封測廠在2021年仍在陸續調漲驅動IC生產及封裝測試報價,因此驅動IC為了解決成本持續上升問題,目前正在陸續與客戶協調產品漲價議題,客戶也相繼同意調升報價。驅動IC最快在今年第二季開始上調,調幅在10%左右,範圍涵蓋驅動IC的大、中、小尺寸。

也有IC設計從業者表示,客戶端也知道現在晶圓代工產能有多吃緊,所以會優先確保產能,至於價格在這時候不是至關重要。但客戶很可能也沒辦法全然吸收上漲的成本,恐怕晶圓廠調漲的價格最終也會部分反映為:終端電子產品售價上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師爺 的精彩文章:

從矽片角度看,半導體供需差及景氣度幾何
缺芯危機下,車企與供應商向對方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