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男孩拽住媽媽頭髮不讓走:「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男孩拽住媽媽頭髮不讓走:「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

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

文 |軒軒媽

本文由親寶寶原創首發

「媽媽,不要走」

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同事莉莉的孩子給她發視頻,剛接通,孩子就眼淚汪汪的說:「媽媽,你走為什麼不帶我,你那天是什麼時候走的?都不跟我說。」

聽到孩子這樣說,莉莉聲音都開始顫抖了:「乖乖,媽媽要回來上班的呀,就像你開學上課,一樣的道理,媽媽五一就回家了。」

「那還有幾天回來?」

「兩個月,60天。」

「從哪天算起?是不是明天?」

「是的。」

「那你再回來待幾天,可不可以不要偷偷的走?」

……

掛完電話,莉莉眼眶裡全是淚水,長嘆一口氣,跟我說:「我何嘗不想把他帶在身邊呢,現實條件不允許啊,那天不偷偷的走,又要大哭一場。」

這讓我想起前兩天,江蘇淮安一位媽媽要返回城市工作,5歲的兒子抓住媽媽的頭髮,不讓她走,哭得撕心裂肺。

孩子一邊喊媽媽不要走,一邊要爬上車和媽媽在一起,媽媽一把抱住孩子,可最後孩子還是被家裡的老人拉下車。

不少網友感嘆:這一去,又是一年的期盼,孩子揪的不是頭髮,是媽媽的心!

每年春節後,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短暫相聚之後就是離別,很多「離別」又要到下一個春節才能再相見。

孩子在短暫的溫暖後,又是漫長的期待和孤獨,一邊是孩子的成長,一邊是賺錢養家。

留在家鄉,怕給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離開家鄉,卻給不了孩子想要的陪伴;於是有了漂泊,有了思念,同時也有了虧欠。

成年人的世界裡

有一種奢侈叫陪伴

紀錄片《加一》中,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加一是留守兒童,她不到1歲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

加一在家幫忙做家務,干農活,照顧弟弟。父母過年回家喂弟弟吃飯,他都不吃,只讓姐姐喂。

媽媽說:「如果自己在家帶孩子的話,就不會那麼陌生了。」

每年春節都是加一最期待的日子,可這幾天又過得很快,春節一過,父母就要返程了,每一次加一都想留住父母,可最後都沒能成功。

這一年的春節,她沒有去送父母,而是躲在被窩裡,父母沒有安慰她,而是紅著眼離開了。

爺爺過來安慰她說:「爸爸媽媽要是在家陪你玩,哪裡有錢建房子、蓋房子。」

加一沒有吭聲,被窩裡傳來她哭泣的聲音。

沒有父母不想陪著孩子成長,可是孩子啊,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也許有人會問:「有必要這樣嗎?」

有沒有必要,看每個家庭,現實中,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還是想為孩子賺來更好的生活。

比起這些物質,可能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之前,陶虹和鄧超聊天,說到孩子,她說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徐崢忙著掙錢,為了讓孩子不忘記爸爸,她每天拿徐崢的照片給孩子看,告訴她這是爸爸。

慢慢孩子對著照片喊爸爸,後來徐崢有時間陪孩子了,孩子卻不搭理他,還問:「你可以回自己家了,你怎麼還在我家呆著?」

看似一個笑話,背後折射的卻是父母缺失的陪伴。

陪伴,似乎是成年人世界的奢侈品。

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

軒媽之前看到有網友發起一個話題:為了工作,你會不會背井離鄉?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瞬間戳中人心:為了工作我不會,但是為了孩子,我會。

有孩子後,不再覺得去他鄉是為了理想,更多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記得有一期《少年說》中,有一個13歲的女孩對媽媽喊話:「能不能多陪陪我?」

原來女孩的媽媽是醫護人員,工作要求她隨時待命,不能經常陪孩子,也不能第一時間接聽孩子的電話。

在聽完孩子的傾訴,她說要工作給孩子賺學習費用的,希望孩子能理解。

最後,她答應會盡最大的努力,多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陪孩子,而是生活沒有給我們更多的選擇,只給了取捨。

日本紀錄片《紀實72小時》介紹了一家深夜幼兒園,這家幼兒園每天從早上7點開到次日凌晨2點。

孩子在結束白天的學習後,會繼續留在幼兒園吃飯、寫作業、玩耍,八點之後陸續睡覺,然後父母再來接他們,有些父母半夜才來,甚至是凌晨。

有一個小男孩,每天夜裡十二點都會醒來,因為這是媽媽接他的時間。

但這一天,已經一點了,媽媽還沒來,小男孩怎麼都不睡,瞪大著眼睛等媽媽。

門鈴響起,孩子瞬間爬起來,跌跌撞撞的跑向媽媽。

39歲的她和丈夫經營著一家日料店,每天忙到腳不沾地,午夜餐館打烊後,她甚至來不及換掉工作圍裙,趕緊去幼兒園接孩子。

也有撐不下去的時候,也有想放棄工作陪伴孩子的時候,可想想周圍的父母不都是在咬牙堅持嗎?

「正因為有很多這樣的前輩,我現在選擇的這條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哪有「平衡」可言。

之前有人問馬伊琍,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

她當機立斷地回答:「肯定不能平衡好!」

她還分享了自己在當媽後的無奈:

「我從做媽媽起,晚上從來不出來的。你要跟我談工作就請你跟我談(工作),不要找我出來吃飯,對不起,我沒有這個空。

你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比孩子睡得更晚。然後孩子睡著了之後,摸著黑打開手機,開始看劇本,或者回工作的簡訊。」

我們選擇工作,就會失去陪伴孩子的機會;選擇陪伴,可能就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於是我們只能不斷的取捨,不斷的虧欠。

父母是孩子的鎧甲,

孩子是父母的軟肋

相信每一位父母在想到孩子的時候,都會有那麼一瞬間想放下一切,不計後果去陪伴孩子。

但最後,我們還是暫時放下孩子的手,在心裡默默說對不起,只是希望他們可以過得更好。

於是,很多父母選擇拚命工作,努力賺錢,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想對孩子心有虧欠。

作家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更願意相信,父母子女這一世的緣分不是漸行漸遠,而是相親相愛,互相理解。

生活中,不缺少為孩子拚命的父母,缺少的卻是家人的理解。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即使我們再忙,我們也是愛他的。相信孩子也會明白,父母的忙碌是他成長的鎧甲。

如果可以,我們當然願意把孩子帶在身邊,如果不可以,相信我們的愛就是最好的陪伴。

其實,很多父母都無法時刻陪伴著孩子,也無需過分自責。

好的陪伴,不在時長,而在質量。在孩子身邊,我們用心陪伴,不在孩子身邊,我們的關心和愛不少一分。

文章最後,想起傅首爾的一句話:「正因為我們成年人藏起崩潰,我們的孩子才能想哭就哭。」

我們都知道父母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在現實面前,有時不得不妥協。一邊是渴望愛與關懷的孩子,一邊是殘酷的生存現實,父母們難以抉擇。

軒媽認為,如果不能和孩子待在一起,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愛,多給他們打電話打視頻,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的心裡永遠牽掛著他們。

願天下家庭能常團聚,願我們的孩子在愛中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寶寶 的精彩文章:

孩子喜歡扔東西?千萬不要盲目阻止他,好處不要太多
請告訴孩子:結婚,千萬別找這3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