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野生環境下,獅子和老虎的生存環境,誰的更惡劣?

野生環境下,獅子和老虎的生存環境,誰的更惡劣?

獅子和老虎都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貓科動物,它們在分布上互不重合,各自為王。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獅子和老虎在習性上也有了較大的差異。那麼,從客觀事實的角度看,獅子和老虎誰的生存環境更加的惡劣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獅、虎生存的大環境有什麼差異?

獅子和老虎生存的大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老虎的一些亞種。在現存的獅子中,亞洲獅僅在印度吉爾國家森林公園中有存在,保護區的環境我們就不多說了。所以,我們來看一下非洲獅的生存環境。現存的非洲獅雖然有6個亞種,但是它們都分布在大草原上,雖然非洲也有熱帶雨林,但是獅子的棲息地都是繞開熱帶雨林的。

其次,獅子是典型的群居動物,一個獅群至少由5頭以上的成年獅子組成,獅群中大都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均為雌性。在獅群中,雄獅主要的職責是巡視領地,極少參與捕獵,而母獅在獅群中則主要負責捕獵。

而老虎就不同了。在現存的老虎中,一共有6個不同的亞種,除去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外,其他5個亞種的分布有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上看,所有的老虎亞種都喜歡棲息在森林之中,不過,東北虎生活在溫帶和亞寒帶地區的闊葉林和真闊葉混交林中,而蘇門答臘虎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印支虎和馬來虎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闊葉林中,最後的孟加拉虎的生活環境非常的複雜,因為它的適應能力在所有老虎中是最強的,因此無論是熱帶雨林、沼澤地帶還是亞寒帶的針闊葉林中,甚至是沿海的紅樹林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其次,所有的野生老虎均為獨居動物,它們除了繁殖期外,都是單獨行動的。其中,雄虎與雄虎之間沒有任何的領地重合,不過,雄虎大都與多頭雌虎的領地存在邊緣重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綜上,獅子和老虎從大的方面看,有三個較大的差異:第一是棲息環境差異,獅子喜歡開闊草原,而老虎則喜歡茂密的叢林;第二,獅子是群居動物,而老虎是獨居動物;第三,獅子領地與其他獅群沒有重合,而老虎的領地與其他老虎有一定的重合(雄性和雌性)。

獅子和老虎的生存環境,哪個更惡劣?

獅子和老虎生存環境的惡劣與否,取決於三個方面:獵物密度、捕獵難度以及其他動物的威脅程度。下面我們以這三個方面展開來說:

第一,獵物密度

從這個角度看,確實老虎的生存環境更惡劣一些。這一點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是獵物的數量;第二是領地範圍。

首先是獵物數量。非洲大草原上有著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食草動物,在東非動物大遷徙的大軍中,僅僅是斑馬就有上百萬頭,角馬、羚羊、水牛同樣也不在少數。而在老虎的棲息範圍內,適合自己捕獵(中大型的食草動物,包括雜食性動物),僅有零星的幾種,最常見的就是野豬、野鹿了。而且這些動物的密度本身就不大。因此,從獵物數量上看,顯然老虎要差了不止千倍。

其次是領地範圍。在非洲,非洲獅群(注意是群)的領地範圍通常在20-100平方公里之間,在獵物密度較大的地區,一個獅群僅需要20平方公里就足夠生存了。但是,老虎不同,在所有老虎亞種中,東北虎的棲息地內獵物密度是最低的,所有它的領地範圍通常都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就算是獵物密度相對較大的孟加拉虎也有平均100平方公里的領地範圍。

因此,綜合以上兩個角度,老虎的生存環境要比獅子更惡劣一些。

第二,捕獵難度

在老虎的食譜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野鹿和野豬,這兩種動物以野豬的體型最大,尤其是在西伯利亞地區,野豬的體重可達200公斤以上。但是,老虎來說捕獵難度是比較低的。因為,老虎的體重其實與大野豬相差不大,而且老虎擅長偷襲,一擊斃命,這樣捕獵風險也低,成功率也相對較高。

獅子雖然所處環境中獵物密度較大,但是獅子由於其群居的習性,導致了它們捕獵的獵物體型都偏大,原因也很簡單:獵物太小不夠分。這就導致了獅子的捕獵對象集中在了非洲水牛、斑馬、角馬,甚至是長頸鹿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上。獅群狩獵配置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母獅,而母獅的爆發力、戰鬥力遠比雄獅要差,再加上獅群狩獵時,靠的是一擁而上亂咬一氣,比起其他獨居的貓科動物使用的鎖喉、咬穿頭骨、咬斷脊椎等攻擊方式要來得更慢一些。這樣,在捕獵大型食草動物時,個體的受傷幾率就相對較高。

因此,從捕獵難度上看,獅子要比老虎的生存環境惡劣一些。

最後就是其他食肉動物的威脅了

在老虎的生境中,能夠威脅到老虎的動物理論上只有兩種:狼群和棕熊。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生物學家發現,老虎雖然是獨居的,但是它們對狼群還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說狼群不但威脅不到老虎,反而受老虎的威脅。最後就剩下棕熊了,棕熊與東北虎的交手機會是最多的(其他老虎很少與熊有分布的重合),而在「阿穆爾虎工程項目」的官方文獻中,記載了東北虎與棕熊的交手記錄,在記錄中,棕熊和東北虎各有輸贏,它們都會捕殺對方,但是二者在食物匱乏時在彼此的食譜中還佔不到2%。所以,棕熊對老虎的威脅也是相對較小的。

在非洲獅的生境中,單挑能夠打過非洲獅的食肉動物很少,只有尼羅鱷。但是,尼羅鱷獵殺獅子只會發生在水中,而且幾率較低。但是,在陸地上,非洲獅並不是永遠群居的,無論是母獅還是雄性都有落單的時候,尤其是雄獅在2-3歲後會被獅群驅逐,在這個時間節點內,雄獅的戰鬥力還不算強,此時它們容易遭到斑鬣狗群的圍攻,而在獅群外出狩獵時,在領地中獨自照顧幼崽的母獅在單獨狩獵時,也容易遭到斑鬣狗的圍攻。而且在雄獅年邁後必然會被其他雄獅替代,從而被驅逐,此時斑鬣狗群還是它們最大的威脅。

因此,從威脅程度和頻率上看,獅子要不老虎的生存環境更惡劣一些。

總結

獅子和老虎是兩種環境中的大貓,正是因為生存環境不同,習性不同,造成了它們的生態位有了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上看,獅子只有獵物密度上比老虎強,其他兩點都要稍遜一些。但是,不要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人為。在兩種動物同是保護動物的今天,人類對大草原上的破壞相對來說較差一些,但是對山林的破壞要更加的嚴重,這導致了現在老虎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被壓縮,獵物的減少讓老虎的領地範圍進一步的擴大。因此,從生存現狀看,獅子要比老虎的生存環境好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奇動物社 的精彩文章:

巴西龜真的是「害獸」嗎?為什麼?
歐亞猞猁可以獵殺狒狒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