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育種公司的陰謀?為什麼農民不能自己留種子,只能買種子?

育種公司的陰謀?為什麼農民不能自己留種子,只能買種子?

在過去農民們種植糧食時,都會挑選顆粒飽滿、穗大、抗病性強,又高產的種子儲存起來,作為第二年的種子使用。但是現如今的農民們卻面臨一件尷尬的局面,那就是從種子公司購買的種子,無論當年性狀表現有多優秀,都不能留作種子了,否則第二年就會面臨減產。

而有些育種公司乾脆在外包裝上標明:不宜自留種子。

對於育種公司而言,它們辛苦培育新品種的種子,就是為了讓更多農民購買,所以農民購買的越多,它們的收入就越多。那究竟是不是育種公司搞的陰謀,讓農民不能再自己留種,只能花錢購買育種公司的種子呢?

種子

從理論上講,任何種子都可以作為種子使用,包括育種公司培育出的種子。但根據UPOV公約,農民只有在私人的非商業活動、科研活動以及實驗性活動等非商業目的的留種才被允許,不允許以商業為目的的留種,比如:將某個公司培育出的新品種留種後,當作種子再次銷售。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農民很少會自留種子,這是因為育種公司售賣的種子雖然能保證第一年農民獲得種子公司承諾的「高產,抗病性,抗倒伏」等性狀,但自留種後卻會發現來年種子長勢不佳,甚至難以發芽。

之所以會如此,並不是育種公司做了手腳,而是育種公司在培育種子時,往往會採用雜交手段,而雜交則會使得種子的基因「不純」。

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證明了,當純種的紫花和純種的白花交配後,會產生開紫花的後代。但是當開紫花的後代留種後再次種植,發現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

如果將紫花看作是一種優良性狀,那麼育種公司所做的,就是確保你種出來的糧食全部都開紫花。但是農民自留種後,由於性狀分離定律,會導致有一小部分開出白色的花。如果將白色的花看作是劣勢性狀,那麼農民自留種種出來的產量將會比育種公司提供的種子種出來的要低。

類似紫花、白花的性狀有很多,育種公司所做的就是通過各種育種手段,培育出能夠高產、豐收的種子,但這些種子結出的果實有可能會發生性狀分離,而性狀分離則意味著減產、抗病性減弱、扛倒伏能力變差等。

從農民的角度而言,與其自留種,不如花錢購買種子公司的種子,而且在市面上育種公司提供的種子售價並不高,許多農民都能夠接受。

除了性狀分離等原因之外,還有一種種子雖然能夠結出果實,但該果實卻無法繼續留種。比如: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的種子是三倍體種子,也就是擁有三條染色體,而三條染色體會導致聯會紊亂,無法生育後代,所以就培育出了無籽西瓜。無籽西瓜沒有種子,農民自然也沒有辦法留種繼續種植了。

種子的培養與改良

在農業方面,種子就相當於是農業的「晶元」,優秀的種子可以幫助農民增產,實現豐收,獲得更高的利潤。但是,如果我們的種子過於依賴國外育種公司,那將會導致一旦國外斷供我們的農作物種子,我們將可能難以找到替代品種植,我國農業也將會面臨減產的風險。

為了實現種子自給,我國科學家們一直在育種事業上不斷鑽研,並通過各種育種手段培育新品種的種子,比如:航天育種,將種子帶到高輻射的太空之中,使其種子基因發生突變,然後育種科學家們再通過人為選擇等方式培育出新品種的種子,再將其播種到試驗田中,經過測試之後種子才能夠上市,到達農民手中。

除了太空育種之外,我國還有核輻射育種、雜交育種、回交育種等各種方式,目的就是篩選出足夠優秀的種子,讓農民們實現豐收。

相比於農民們自留種而言,科學家們育種的手段更加科學、高效,能夠讓農民們實現豐收,所以農民們無需自留種。

不過,科學家們培育的種子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過於注重商業化,以至於損失了部分農作物的口感。最典型的就是番茄,我們小時候吃的番茄口感酸甜可口,多汁綿軟,而現如今吃到的番茄口感很硬,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小時候吃到的番茄不利於長途運輸,商品化程度較低;而現如今的番茄耐運輸,可以儲存的時間較長,商品化程度較高。

正是因為如此,一些農民依舊會自留種,目的就是確保農作物的口感,只是難以銷售,只能自己食用或者近距離地售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鍾銘聊科學 的精彩文章:

有鵝的地方蛇會跑光,鵝糞真的能殺蛇嗎?鵝:我有秘密武器
世界上原本並沒有雞,那第一個雞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