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雞是我們生活之中最為常見的「家禽」,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殖過,而城市沒有養過雞,但是吃過雞肉。所以對雞我們已經不陌生了,如今也還存在大規模的養殖情況,主要就是為了孵化小雞,賣雞肉等等,所以雞也就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最普遍的肉類。

雞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並且後期還培養出了優質的雞物種,例如九斤黃、狼山雞等等,很多人可能都吃過,未來還可能發展出更多的雞種類,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關於雞的一個「熱議問題」。

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

母雞下蛋是生物進化的結果,與公雞沒有關係,母雞下蛋說簡單點就是卵細胞分裂的結果,一隻母雞卵巢上的卵泡越多,這意味著它下蛋的數量就越多,並且在卵泡成長之後,最大的卵泡會與我們看到的雞的蛋黃那麼大,一般情況而言,母雞幾乎每天都會排卵,因為它們形成的速度非常的快,所以一隻母雞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

確實母雞下蛋是自己卵細胞分化,與公雞完全沒有關係,是自己身體之上的一個變化,它的這個變化過程,就與女孩子的「大姨媽」一樣,在形成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脫落的情況,所以才有了蛋的出現,屬於自然進化下來的結果。當然雞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人。而這裡面還存在一個蛋的形成,簡單說明下就行。在卵細胞分裂之後,會出現生長發育的過程,然後在雞的子宮壁上會出現色素細胞。

如果色素分泌太少的話,那麼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軟殼雞蛋」。只有達到一定的量之後,才會形成堅硬的蛋殼。很多人可能也看到了,雞蛋的顏色也分為多種,這是在不同雞身上存在的一些進化差異,我們這裡就不用說了,本身雞的種類也很多,例如火雞、烏雞等等,它們下的蛋也存在差異。

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雞下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並不是專門為了人可以吃而下蛋,很多人可能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母雞在一個窩裡面下蛋之後,如果自己家人長時間沒有去撿蛋,就會出現越下越少的情況,而最終還可能出現不下的情況。如果你每天撿蛋還可能會讓這個雞下蛋,下得越來越久。這就是雞身上的「環境效應」。是人可能在影響雞的下蛋頻率。

而母雞下蛋的目的就是為了下合適的蛋,然後來孵化小雞,所以在每次撿蛋之後,它潛意識上會覺得自己未來孵化小雞不會太多。但是孵化小雞,母雞並不知道自己直接下的蛋是孵化不出來。這個時候,就只需要依靠公雞了,只有受精過後的母雞蛋才能夠孵化出小雞,這就是公雞的價值體現。

一般大家看到雞交配的時候,是母雞以半蹲或全蹲,翅膀向左右撐起,就像把肩膀同時向上聳起的感覺。之後公雞雙腳從背後踩上母雞背然後完成受精,受精過程就省略了。而在受精過後的母雞就會下出受精過後的雞蛋,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使用這樣的雞蛋來進行孵化小雞。所以只有公雞「踩配」之後,才具有孵化小雞的能力,這就是公雞存在的意義,並且只有公雞才能夠做到。

而識別是否受精或者沒受精的蛋,需要通過看雞蛋的狀態才行,方法非常的簡單。肯定不是將雞蛋打碎,打碎了就不能孵化了,可以利用燈泡照,如果在蛋裡面,你可以明顯看到一小圈陰影,則表示該蛋已受精,沒有陰影的則不能孵化出小雞。所以大家以後家裡出現孵化小雞的情況,可以參照這樣的方式尋找是否受精過的雞蛋。

總結

確實沒有公雞,母雞也能夠下蛋,這個是正常的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單純地想吃雞蛋,不需要公雞也是可以的,這是雞進化過程之中的正常現象。而公雞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能夠孵化出小雞,如果沒有公雞受精過的雞蛋,母雞是孵化不出小雞的,這就是公雞的價值存在。而對於雞下蛋的頻率跟外界因素的影響可能性較大。

當然根據自身的卵細胞分裂的多少關係是最大的,如果卵細胞的分裂比較少,那麼也不會下很多的雞蛋,一隻雞大概地下蛋個數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雞的一般最長存活13年,所以一生還是能夠產下幾千個雞蛋了,不少了,這就是關於雞的一個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雨林43年後到臨界點?地球無論發生什麼,人類都無法避開
日本發生6.3級強震,跟前段時間各地異臭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