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粉絲和關注,點贊和好評,一條在日本新興起的網路買賣利益產業鏈

粉絲和關注,點贊和好評,一條在日本新興起的網路買賣利益產業鏈

話說,隨著網購服務還有社交媒體的發達,很多人在網購的時候,或者是關注某個人的時候都會看一下所謂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外乎就是關注人數,購買人數,點贊數和評論等等。

尤其是現在很多一開始籍籍無名的人,通過社交媒體軟體得到眾多粉絲的關注,點贊等,成為一名所謂的「網路紅人」,收穫知名度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收入。

但是很多東西,並不一定就是表面上看到的一樣,在其背後,或許會有你想像不到的事情。最近在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了一檔節目,深入探秘隱藏在網路世界背後,不為人知,一條龐大的產業鏈:「買賣贊與關注業務」。

節目組首先從這條產業鏈最基層,也就是實際進行點贊,關注分享,也被稱為「點贊員」的群體開始進行採訪。

這個群體會從所謂的中介,即賣贊賣關注的業者處分配到任務,按照要求進入到客戶所需要的個人主頁,或者是個人社交媒體賬號頁面進行點贊分享等。

這個群體並不會與客戶進行互動,只會按照中介的任務進行操作。當然,客戶想要的不會是一兩個贊或者是關注,而是成百上千,但一個賬號關注成為粉絲也只會增加數量為1的微不足道的數字。

賬號越多意味著可以承接的任務也就越多,收入也就越高,這也就衍生了一種操作方式:多重賬號複製。在鏡頭前的這位寶媽打開手機讓工作人員查看,每一個應用程序都是自己擁有的不同賬號,足足有200個以上。

鏡頭前的寶媽剛好接到中介的信息,要求其寫5段稱讚客戶的評論,諸如「很帥氣」,「看著很潮」等,寶媽就分別打開5個賬號,按照指示操作。這種寫文字評論的任務則會得到更高的報酬。

這個群體佔大部分的都是家庭主婦或者是學生,利用空閑的時間或者是孩子睡覺之後的時間就可以操作。同時因為不需要什麼技術性的知識,因此也逐漸成為很多人賺錢的一個途徑。

「我都是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工作,能夠賺那麼多真的很感動。」之所以這位寶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她現在只憑這項工作,收入就高達8萬日元。

而這樣的做法,寶媽認為這是雙贏。因為需求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數據,而自己則得到了收入,至於需求者利用這些偽裝過的數據做什麼,也不到自己去管,畢竟每個「買贊」的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不論是只為看上去好看,還是想紅火,想賺錢。

同時為了規避應用程序開發商對垃圾賬號的識別技術手段,每一個賬號都經過精心的經營。有簡介,有日常的生活照片,動態等。

而且每個賬號的關注,發文數等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里,就像一個獨立存在的人。也就是說,單單這一個寶媽一個人就延伸了多達200個完全不同的角色。

緊接著,節目組安排的記者往上游跟蹤,找到了一位願意接受採訪的中介,也就是向客戶收錢,然後分配任務給「點贊員」的角色。

家喻戶曉的名人,家喻戶曉的企業等,這些都是需求這項服務的一方。很多企業動輒上千萬日元投放到這項點贊業務,也讓記者傻了眼。

不過當了解到「點贊員」的收入後,這樣的金額也就見怪不怪了。因為從這位中介人的工作表裡,一個月最高收入的是一位學生,40萬日元。而其他的在幾百到十多萬日元之間浮動。

而且中介坦言,自己承接的服務數量呈上升的趨勢,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越來越多的人需求這種項目。

順藤摸瓜,節目組的記者在中介的介紹下找到了一位經營酒吧的男性老闆。老闆也直言,自己店鋪的主頁被點贊數越多,就會讓人越覺得這是受歡迎的店。

而在此前,他花了1萬日元買了1萬個贊,覺得這樣的服務非常好。「才1萬日元就可以偽裝成有影響力的賬號了,非常划算」。

同時這位老闆認為,「買贊」其實就相當於廣告費,要打廣告花費的成本更大,效果也更小,但在如今幾乎每個人都通過網路了解外界的趨勢下,「買贊」成本更低,產生的效果也更好。

「買贊」的人,除了名人和企業等,也有很多是希望做網路紅人的普通人。一位很想當網紅的女生坦言經營自己的賬號,同時「買贊」是為了營造自己很受歡迎的錯覺,然後就可以通過所謂的帶貨,接廣告等賺錢。

她購買了10萬個粉絲,但因為發文的時候真實的點贊數量肯定很少,擔心會被大家認為這是自己買了粉絲,因此購買了粉絲後,每一次發文都要購買點贊數,形成合理的比例。

於是乎,買粉絲,買點贊,這位想當網紅的女性,就這樣走不出這個買買買的循環了。

節目組同時了解到,這種「買贊」的趨勢已經蔓延到各種視頻網站,網購平台等。

也就是說,除了社交軟體的購買點贊,粉絲,視頻網站賬號可以購買點播數,粉絲,評論等,而網購平台也一樣,可以通過這個途徑打造好評。

更甚者,這之間已經成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也出現了專門針對這項服務的工作室。密密麻麻百多台手機同時操作,可想而知在網路世界上,一天會產出多少個美化後的數據。

在節目上,節目組邀請了從事IT行業的記者高橋小姐發表對這種「買贊」業務的看法。高橋小姐認為,實際上,目前日本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禁止這類事情,因此也就沒有相關的手段消除這種做法。

但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整個社會所有人的不利做法。一方面消費者更難發現好的東西,更容易購買到差的服務和商品,另一方面,真正好的商家會被不好的商家打壓,以至於也只能通過同樣的方式提高知名度,變相讓這種做法趨於合理性。

同時,高橋小姐表示這種做法最終也只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為不論商家或是個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利益而美化數據,其後承接廣告或者是代言產品,售賣產品等,成本最後也就轉嫁給消費者了。

因此與其說是雙贏的做法,倒不如說更容易出現全失敗的局面。

點贊數,粉絲,還有評論數等等會引導使用者的思維,這似乎是「買贊」服務出現的導火索,也是目前在眾多網路平台上非常普遍的一種趨勢。

而當這種產業鏈更完善,覆蓋範圍更廣的時候,或許,網路上的很多數字,都不再可信,也不敢相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能說的奇趣 的精彩文章:

「我15歲產子,丈夫17歲,在這個年齡懷孕,是很不負責任的決定」
我15歲產子,丈夫17歲,在這個年齡段,我們成為了一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