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

中科院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袁嵐峰擔任副主任。2021年3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是中心的第一次媒體公開活動。歡迎大家對中心提供寶貴建議,群策群力推動我國的科學傳播事業更上一層樓。

2021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著名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員卞毓麟,上海市科委一級巡視員季曉燁和上海科技館副館長繆文靖等相關科普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中國科大和中科院建立科學傳播中心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褚君浩認為,目前普通傳媒的科普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設立科學傳播專業對科普人才進行專業化系統化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他對科普工作提出4點建議,一是科普作品要有思想有深度出經典;二是科學傳播形式要多樣,接地氣;三是對科普的認識要全面思考要深入;四是專業的科學傳播要重視科學精神的弘揚。

卞毓麟指出,一線科學家做科普的使命不應止步於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管理部門、其他科學家明白,他們的工作是什麼、為什麼在世界上領先,做好「元科普」。他認為,「創新和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體兩翼』,但是目前媒體對科普宣傳力度仍顯不足,需要重點關注。」

季曉燁則提出了目前科學家做科學傳播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目前科學家比較側重傳播科學信息。而科學傳播不僅要傳播信息,還需要傳播文化。二是傳播是多學科交叉的,但是缺乏交叉人才,很少科學家可以嫻熟掌握傳播學本身的技巧。他就科學傳播創新提出3點建議:要從經驗化轉到專業化,推動科學傳播高質量發展;科普要從政府、公益轉到全社會共同促進,推動科學傳播可持續發展;單一傳播要向多樣傳播轉變發展,用好新技術新媒體,推動科學傳播多載體發展。

繆文靖表示,要正確理解創新和科普的關係,建立完善的科普體系,構建良好的科普生態圈。發揮好科普的科學性、滲透性和平等性,樹立正確價值導向,以科學教育提高我國國民整體科學素養水平。

據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介紹,該中心主要依託中國科大教學優勢,集成中科院資源,以年報、研討會及雜誌等為載體,進行科學傳播理論研究和示範引領。該中心副主任袁嵐峰則在會上介紹了中心的具體工作和職責使命定位。

會上,各位專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打破慣性思維,就準確定位科學傳播使命、明晰科學傳播重點對象、加強科學傳播手段多元化、推進科學傳播專業化標準化發展、弘揚科學精神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拓展了科學傳播研究新思路。

來源:中國科學報

背景簡介:文章2021年3月24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中科院新時代科學傳播創新發展座談會在上海召開),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楊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雲之聲 的精彩文章:

袁嵐峰對話諾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三)美國科學為什麼成功?諾獎得主談親身經歷:每個創意都該被尊重|科技袁人
中國科學傳統及其世界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