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清明春日暖,飲食牢記3要訣

清明春日暖,飲食牢記3要訣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現在全國各地紛紛進入賞花時節,這個假期你出遊了嗎?進入清明節氣,天氣比之前更加暖和起來,在日常起居和飲食方面也要做出相應調整。今天,小編就為介紹清明時節養生的關注要點。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清明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它是暖季的第二個節氣。

清明過後,天氣更加暖和了。我國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已升至12℃,清明時節雨紛紛,此時雨量增多,花草樹木開始出現新生嫩綠的葉子。民諺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這大好的春日時光,正是農民伯伯忙碌的日子,也是旅遊踏青的最好時光。

清明前後冷十天

清明時節,在我國長江以南已經是由溫暖向熱的天氣發展了,而在廣大的北方,特別是在北京附近,天氣雖然已經進入暖季,但民間有「清明前後冷十天」的說法。所以在北方清明時節有時還是會冷的,特別是在陰雨天氣里,陰冷現象還是有可能出現的。正常年景,到了清明時節,特別是清明的當天或者是前後的一兩天,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會出現陰晦天氣,氣溫也相對會降低一些。但是,一旦過了清明,我國的廣大地區,不分南北,氣溫都會持續走高,而且是越來越高。

到了清明,我國的全部地區都已經結束了寒冷的天氣,進入到暖季氣候。很多地區結束了冬春的乾燥,空氣開始慢慢地向潮濕轉變,有的地區會感覺到氣壓變低,陰雨天氣會增多。

吃溫性的食物

清明節在我國又稱為「寒食節」,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習慣叫法。實際上,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最早,寒食節在清明節之後的一兩天,後來改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到了現在,人們把清明節和寒食節合併在一起過了。

寒食節起源於一個歷史故事,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名臣——介子推而設。傳說中晉文公落難時沒有食物吃,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給晉文公充饑,當晉文公得勢即位後,為報答介子推,請介子推出山為官,介子推不從,隱居在綿山深處。晉文公找不到他,於是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誰知卻將介子推母子二人燒死了。晉文公痛徹心扉,於是下命令,將這一天定為禁火日。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只能吃涼食,後來被稱為寒食,逐漸形成了一個節日——寒食節。所以,今天的寒食節與到了清明時節就可以吃涼性、寒性的食物沒有關係。

飲食上,人們往往誤認為到了寒食節就可以食用寒性的食物了,這是錯誤的。因為人們到了清明時期,剛剛結束了寒冬,身體剛進入到生髮的階段。此時人們應該適量地吃些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豆製品、牛奶及奶製品等,這樣有利於身體的生髮。

養生要以降壓減脂為主

清明時節的日常飲食養生要以降壓減脂為主。多吃些時令蔬菜水果,如小白菜、莧菜、苦苣、地瓜、芋頭、蘿蔔、蓮藕、黑木耳、黃瓜、薺菜、山藥、菠菜、櫻桃、桑葚、楊梅等。尤其是小白菜、苦苣、莧菜,每天來一份,去火降壓減脂。

既要保障體內陽氣的生髮,又要使身體的內火下降

人們在冬春季節容易出現皮膚乾燥、手腳乾裂等癥狀,也說明了冬春季的乾燥對人們身體的影響很大。古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說明清明時節多為陰雨潮濕的天氣,人們的身體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受到潮濕的侵蝕。人們在經過冬春季的乾燥環境後,不只是外表受到影響,身體內部的臟器也會受到傷害,如肝火旺盛、肺火上升等,所以,清明時節身體調養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既要保障體內陽氣的生髮,又要使身體的內火下降,兩者必須兼顧。因此,在保障生髮的同時,還要吃些降火的食物,如:苦苣、苦菜、蓮藕、小白菜等,使人們的肝火、肺火下降,身體達到陰陽平衡。

預防花粉、昆蟲過敏

清明對於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此時正處於春夏交替之時、冷暖空氣交替相遇之際,時熱時冷,細雨紛紛,濕氣較重,人體容易感受濕邪,尤其老人家,易出現關節疼痛等病症。清明也是繁花盛開、樹木蔥綠之際,是花粉、昆蟲引發過敏的高峰期。另外,人體內的肝氣在春季日漸旺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高峰,此時不宜進補,否則便是火上澆油。患有高血壓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老人,容易出現頭痛、眩暈一類的癥狀。

文化養生好書

最治癒身心的莫過於美食,最讓人懷念的莫過於鄉味,作為飲食文化大國,在我們的每餐飯之中都蘊藏著健康與養生的知識文化。本書將帶大家從多個角度食話人間——

《人間食話:師說二十四節氣與飲食營養》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作為國家級學生食育課題,由北京十四中學各科目老師從飲食營養、生物、地理、物理等多角度解析各個節氣,讓小讀者能感受節令變遷的美好,能跟著節令了解食物、愛上食物、珍惜食物,學會健康飲食,同時還能豐富各學科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因為選錯第一份工作,我的年薪少了50萬……
解決口眼歪斜,按揉這些穴位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