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恐龍滅絕那天發生了什麼?墨西哥深海岩石樣本揭示了可怕毀滅過程

恐龍滅絕那天發生了什麼?墨西哥深海岩石樣本揭示了可怕毀滅過程

恐龍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七十年代末,地質學家Glen Penfield在尤卡坦半島從事石油探勘工作時,發現了一個巨型隕石坑,直徑達180千米,並且在此處發現了衝擊石英、重力異常、玻璃隕石等證據,而同位素檢測顯示,這個隕石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

同時全球同期的K-T界線中也發現了高含量的銥,這種在地球上很少卻在隕石中常見的元素,也證明了同時期曾發生過規模空前的小行星撞擊,而加勒比海沿岸也發現了大型海嘯帶來的雜亂岩石沉積層,而在此K-T界線後,恐龍化石就此消失!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這次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不過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最新研究卻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小行星撞擊並不是恐龍滅絕的原因,真正的終結者是大氣層!

恐龍滅絕:是因為寒冷!

一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論文揭示了這個過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們,在墨西哥灣1600米深處提取的岩芯混雜了很多木炭和岩石碎屑,不過似乎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小行星撞擊會造成天文數字般的能量釋放,造成希克蘇魯伯的隕石坑的小行星直徑約10千米,釋放的能量超過10^14噸TNT爆炸當量!

相比之下,人類威力最大的核武器沙皇炸彈也只有5800萬噸,即使未來的黃石公園噴發也只能達到10^12噸TNT當量級別,可想而知這顆小行星威力之巨大,因此它的衝擊波擴散之處直接帶來了火災。

另一個次生效應則是大量地殼物質飛濺,猶如岩漿蛋,甚至有一些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到了環繞太陽的軌道,因此小行星撞擊引發了北美以及南美洲的大火。而接下來則是海嘯,因為這顆小行星撞擊的是尤卡坦半島,剛好在海岸線附近,一半在陸地,一半在海中。

此次撞擊引發的海嘯是達到了千米級別,並且海嘯能量衰減很慢,因此在墨西哥灣引發的海嘯將會通過大西洋以及巴拿馬海峽(此時地峽還沒有形成)擴散到全球,因此引發的火災被隨後到達的海嘯撲滅,並且通過海浪運動堆積到岸邊。

6600萬年前的中美洲區域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家就是挖到了這樣的沉積層,這可能揭示當年撞擊時候發生的很多細節,據研究顯示,科學家計算出大約有3250億噸的富硫岩石塵埃進入了大氣層,這是後續引發恐龍大滅絕的一個重要因素。

Chicxulub Crater核心樣品中硫化物晶粒和黃鐵礦球體的顯微圖像

這些硫化物塵埃遮擋了陽光,使得此後數十年內地球溫度急劇下降,從而讓地球進入了「核冬天」,天空中瀰漫著撞擊產生的塵埃,暗無天日,植物無法獲取足夠的陽光,最終生態鏈斷裂,只有哪些對環境要求很低的小型動物才得以倖存,而大型的恐龍則早已滅絕。

恐龍滅絕另一說:全球氣溫飆升

早在2019年3月份,一篇發表於《化石》上的論文稱,高溫才是恐龍滅絕的最終因素,是不是非常矛盾?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紐約州立大學的專家Page Quinton說在論文中稱小行星撞擊後短期內,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使得短期內地球溫升超過5攝氏度,讓原本就溫暖濕潤的白堊紀末期更加悶熱。

但過程卻和想像有些不一樣,小行星撞擊後數年內,地球被塵埃籠罩,陽光難以穿透地面,因此異常寒冷,而植物無法光合作用則紛紛死亡,在這數年內食物鏈斷裂的恐龍已經紛紛倒斃,而隨著塵埃的慢慢沉降,第一縷陽光到達地面開始,不可逆的溫升就開始了!

二氧化碳允許可見光進入地球,卻讓地面反射的遠紅外波段無法逃離,就像給地球蓋了床被子,熱量積聚,越來越多,最終溫室效應失控,這倖存下來的恐龍無法適應水深火熱的日子。

歷史正在重演:人類正面臨著類似的窘境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是,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正快速形成溫室效應,而從目前的速度來看,溫室效應隨時都可能失控,甚至已經失控。

未來海平面上升?

希望人類不會成為地球上第一個被自己瞎折騰而滅絕的物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的精彩文章:

有劇毒或有生命,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風險,後果不可預知!
非洲之王鱷魚,水中無敵,碰到河馬為什麼就乖乖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