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302號」案件:針對赴台叛徒張清榮,最終下場如何?

「302號」案件:針對赴台叛徒張清榮,最終下場如何?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叛徒的形象多為軟弱的小人,他們身處低位,毫不感激祖國對他的栽培之恩,為了小恩小惠就轉投他國。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身居高位卻甘當叛徒的人也不在少數。究竟是貪心不足,還是背後另有隱情?今天就讓我們揭開歷史迷霧,探究一國開國中校張清榮叛國史背後的種種真相。

草根出身的副師長

1920年,張清榮出生於河北保定的一戶普通農家。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飽受日本侵略的階段,山河破碎風飄絮,張清榮的父母身為農民,連自身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因此張清榮的出生,對於整個家庭來說實在是喜憂參半的。

因為家境貧寒的原因,從小張清榮就飢一頓飽一頓,全家上下靠著挖草根吃樹皮,連一口白面也吃不起。

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於貧窮的畏懼便深植於張清榮的腦海之中,這也導致了日後,他為了金錢背叛祖國,成為人人唾棄的叛徒。但是這一切,當時的張清榮尚不清楚。

年少時的他志向遠大,並沒有因為生活的磋磨而喪失了拼搏的動力。面對著在家鄉燒殺搶掠的日軍,他在一次八路軍的抗日宣講中斷然加入,成為了一位八路新軍,在經過簡單培訓後便跟隨著部隊離開家鄉,前往戰場。

在頻繁的對日作戰中,出於對日軍的怒火,他作戰毫無保留,總是奮勇在前,這種無畏犧牲的精神很快引起了組織上的注意,於是他連連晉陞,從一個普通的八路軍戰士成為了基層指揮員。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出於對他在作戰中優秀成績的褒獎,組織授予了他營長之位。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

隨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中央決定出兵支援朝鮮,抗美援朝。當中國人民志願軍開放報名之時,得知消息的張清榮立刻參與了報名,並以炮兵團長的身份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當時的美軍經過二戰的鍛煉,早已經軍備精鍊,而志願軍不僅軍備條件落後,生活條件也十分困難。

身為團長的張清榮面對敵我的懸殊實力差距,臨危不懼,憑藉著自己的豐富經驗打碎了敵人多次妄圖偷襲的詭計,領導著炮兵部隊協同步兵部隊勢如破竹,節節勝利。

在戰爭結束之後,張清榮率領部隊凱旋歸國。由於戰功煊赫,他被升級為炮兵副師長,並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校軍銜,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開國元勛,不可不謂是前程似錦。

然而,面對著如此遠大的前程,張清榮卻選擇了親手斷送。

叛逃祖國的開國中校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與台灣方面的關係十分緊張,矛盾和衝突也是頻頻發生。

當時的中央迫切需要一個可靠人選守住福建前線,而經驗豐富、草根出身的張清榮很快便憑藉著自己的優秀表現成為了當時福州軍區高炮低63師的副師長。

面對大陸方面的高度警惕性以及人才安排的縝密性,台軍發現正面作戰勝率甚微,於是便採用了策反為主要的戰略之一。

在當時,台灣的間諜活動十分猖獗,且主要策反對象都是大陸方面的高級軍官。當時的張清榮身處前線,不可能對台方的間諜活動完全沒有了解。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清榮在竊聽台方情報的時候接收到了台灣方面的電台信息,在電台廣播中,蔣介石對台軍軍官的待遇描述地十分誘人,並且承諾對投靠的大陸軍人給予高官厚祿。

這條廣播就像是一道閃電,照亮了張清榮腦海深處最隱秘的慾望

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對於高級軍官的待遇自然是沒有台方畫出的「大餅」優越,吃了一輩子苦的張清榮想到此事,聯想到自己叛逃之後能夠享受到的「富貴生活」,最終下定了決心。

於是,在1957年的12月17日凌晨時分,張清榮以公務的名義離開軍營,趁著福建海峽水霧迷濛,海天難分之際,登上一艘迷你的漁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離開福建海岸,如驚弓之鳥般奔向台軍駐紮的金門島。

台方的報紙便傳出了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共軍福建軍區第63高炮師副師長張清榮投奔「自由中國」。

這個消息就像是導火索一般瞬間引爆了國際輿論,不少境外勢力與台軍爭相報道這一新聞,並且將其當做重要的政治資本反覆宣傳,妄圖摧毀我軍軍心。

面對外界瘋狂詆毀與玷污祖國聲譽的聲音,此刻的張清榮又在做什麼呢?內心是否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懊悔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叛逃的當天,張清榮的叛逃船隻剛一登上金門島,台方的國防部總參謀長王叔銘便急不可待地招待了他。

當即給予了他五萬元的台幣作為「投靠獎金」,並且賦予了他台方空軍高射炮兵司令部上校副參謀長頭銜,並且承諾日後的待遇將遠不止如此。

在一聲聲的阿諛奉承當中,曾經接受過的黨的一切清廉教育與培訓的張清榮逐漸喪失了自己的理想與出眾,拿著台方給予的大把鈔票與黃金,擁著無數美女吃著山珍海味,張清榮在祖國受到無數流言蜚語攻擊的時候卻在感慨自己的選擇實在正確。

為了預示自己即將到來的「新的開始」,他為自己改名為張春生,所作所為就連某些台軍都頗為不恥。

像個拚命討好的奴隸一般,叛逃後的張清榮將自己手中掌握的七份大陸方面重要情報都交給了蔣介石,給大陸方面的軍事情報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同時,他還積極地「獻計獻策」,歪曲事實,幫助台灣方面編造有關大陸軍事政策等方面的謠言,使得大陸在國際上的政治聲名一落千丈。

在蔣介石提出要反攻大陸的計劃之後,他更是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稱自己願意為黨國效忠,幫助一同反攻大陸。

張清榮的叛逃帶來的影響可謂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其惡劣程度實屬建國以來之最。他的投敵不僅使得我軍一系列的軍事政策、軍隊部署、武器研發以及戰略安排等機密文件都暴露在台軍的視野之中,造成了重大的軍事打擊,更是我軍與台方在政治上的較量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面對他如此猖狂的行為,中央震怒,黨中央、中央軍委和公安部三部門合作,立刻展開了會議,眾人立下誓言:不解決叛徒張清榮,決不罷休!

當時的策劃會議上,有人提出了派遣高級特工秘密潛入台灣,暗中潛伏,尋找機會將張清榮秘密擊斃,但是這個方案很快卻被否決了。

原因有三:

首先,安排特工入台耗費的時間與精力過大,待部署完畢,張清榮很有可能已經將所有軍事情報都雙手奉上。

其次,特工在完成任務後很難抽身,為了一個張清榮再損失其他人才實屬不值。最後,此舉很容易被台灣方面借題發揮,日後極容易被說成「殺人滅口」。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有一位委員提出來了一個新思想:為何不用反間計?到時候不僅不耗費我方一兵一卒,而且還能讓台方日後的間諜活動都能有畏手畏腳之感。

此建議一出,舉座嘩然,眾人紛紛稱讚其妙不可言。針對張清榮的「反間計」行動,秘密代號「302號」案件,也正式開始。

經過對張清榮在大陸遺留親人朋友的暗中調查,我軍暗暗向大陸方面台灣的間諜釋放出假情報,頻頻暗示張清榮親戚朋友與中央的關係匪淺,並且編造了張清榮在北平接受過特務訓練,判台為有意的軍事行動的假消息。

同時,專案組又親自給台方的特務機關寫下了幾封秘信,偽裝成台灣在大陸方面的情報人員迷惑敵人,信中詳細介紹了張清榮父親與中央組織人員交往過密,並且透露了他曾經在北平居住與培訓過一段時間的情報。

如此以來,台灣當局果然上鉤。雖然當時台灣特務機關並沒有立刻回信關於張清榮的處理結果,不過在幾個月後,《香港晚報》的頭條新聞赫然出現了幾個大字:「叛徒張清榮現已被秘密處死」。

在報道中,台灣方面認為其是假意投誠,並稱張為共方的高級間諜,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最終將其處死。

雖然有的軍事學家認為,台灣方面處死張清榮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其「表現過於踴躍」,過早泄露了自己所有的情報,失去了利用價值後被台軍處死。

但是不論原因為何,最終張清榮也算是惡有惡報,落得一個人人唾棄的悲慘下場,也算是「死得其所」。

文/趙賀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宮欽 的精彩文章:

王世襄:「京城第一大玩家」,一千個王思聰,也玩不過他
「入幫易」的青幫,退幫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