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2000年後的人類長什麼樣?兩大證據表明,人類還在瘋狂進化

2000年後的人類長什麼樣?兩大證據表明,人類還在瘋狂進化

筆者 東邪

現在的我們已經坦然接受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祖先的觀點,但這個觀點要是放在19世紀甚至更早時期,一定會遭到民眾的嘲笑和抨擊,因為那時候的人大多信仰宗教,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人類不是動物,人類比動物要高級得多。但進化論被提出後,人類的認知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接受「人類也是動物,且起源於猿猴」的觀點用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

既然人類是從猿猴進化過來的,那麼我們的祖先應該在身體構造、行為習慣上發生了進化,不然我們看起來應該和猿猴差不多。那麼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祖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進化?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現在的人類還在持續進化中?未來人類會朝著什麼方向進化?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下文中找到答案。

達爾文的進化論論證了什麼問題?

大家都知道進化論指的是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做出了改變,進而導致整個物種的改變,但很少有人知道進化論在歷史上存在不同時期的論證,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是其中一種。18世紀中期,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乘坐貝格爾號進行了耗時5年的環球航行,在這次航行中達爾文對世界各地的動植物和地質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回到英國後,他對環球航行過程的記錄進行研究分析,對物種起源提出了假說:所有物種都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漫長時間進化後形成的。而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了「用進廢退」學說,認為動物身上某個部位的變化是由使用情況引起的,經常使用某個部位,該部位就會越來越強,而使用不到的部位會逐漸退化。

然而拉馬克的學說被認為存在較強的唯心主義色彩,而且該學說所討論的變異僅限於表面性狀的變異。到了1895年,達爾文正式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在書中主要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所有物種都是可變的,所有生物都是可以進化的。當時這一問題在生物學家和宗教人士之間形成了激烈的辯論,後來進化論逐漸戰勝了神創論。

第二個問題,生物進化的動力是自然選擇。每一種生物都需要通過鬥爭來獲得生存機會,這種鬥爭不僅體現在與其他同類競爭食物,與不同類競爭生存機會,還體現在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在同一群體中,個體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變異,只有適應自然變化的個體才有可能存活下去,不適應環境變化的個體最終只會被淘汰,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過去人體中的哪些器官完成了進化?

對比人類和黑猩猩的外表,我們會發現人類褪去了身上大部分區域的體毛,手臂的長度縮短了,五官變得沒那麼突出。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改變,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化往往是循序漸進的。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人體內發生進化的器官主要有下顎和大腦。下面這張透視圖明顯展示了人類下顎、頭顱與黑猩猩的差異。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下顎長度只有黑猩猩的三分之二,整體大小比黑猩猩的小一倍左右。更大的下顎意味著更強的咬合力,據說猿類的咬合力能夠輕鬆地將一個人的手指頭咬掉。再對比一下人類的咬合力,雖然我們也具備咬斷手指頭的能力,但要十分費勁才能達到這一目的。換而言之,人類的下顎在過去的進化中不斷收縮,這是如何發生的呢?

科學家通過對比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組,發現人類基因中的「myh16」基因發生了突變。經過確認該基因具備編碼肌蛋白的作用,它的表達使得人類下巴的肌蛋白以更緊密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從而收縮了下顎。對此古人類學家認為,這種變化可能是因為人類踏上進化之路後不需要將咬合作為攻擊手段。

第二個明顯的進化是人的大腦,這一點從以上的透視圖中也可以看出來。圖中人的頭顱明顯比猿類的頭顱大。數據顯示,人類大腦的體積普遍在1200立方厘米~1500立方厘米,而猿類的大腦體積只有人類大腦的三分之一。古人類學家認為,下顎的收縮給大腦的增長提供了一定的空間,而猿類始終依靠咬合作為攻擊方式,這是它們大腦得不到發育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為大腦發生了變化,使得人類有機會擁抱智慧,進而利用智慧發明工具、發明語言,最後創造文明。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切仍然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下發生的。

哪些現象說明人類還在進化中?

生物進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量變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才會實現質變,因此近幾千年來人類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也並不奇怪。但有人因此認為人類已經停止進化了,下面筆者就舉出一些例子來證明,人類還在持續進化中。第一個例子,人體正常體溫在過去兩百多年裡發生過變化。

現在人們認為37攝氏度左右的體溫是正常體溫,這一標準是1868年一位德國醫生在研究了大量人體溫度數據後得出的最佳平均溫度。這個溫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整體人類的體溫水平,但前幾年有醫學科研機構在歐洲地區展開大規模的體溫數據收集,結果發現如今男性的平均體溫水平比200年前的標準低了0.59℃左右,女性的平均體溫水平則低了0.32攝氏度。

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對此有科學家分析道,這種現象的背後存在兩種原因,一是日漸成熟的醫學使得人類體內發生炎症的幾率減少了,二是人類整體的體力勞動程度明顯下降,過去由於科技發展落後的原因,人類只能親歷親為,揮灑汗水。現在社會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明顯提高,許多體力勞動都可以交給機器去完成。

還有一個現象說明人類還在進化,那就是人體對乳糖的耐受變化。並非所有人的消化系統都能分解乳糖,因此科學家提出了乳糖耐受度來衡量一個人能分解乳糖的程度。如今大多數人的乳糖耐受度都很高,只有少數人仍然表現出對乳糖的不耐受。但如果時間回到5、6千年前,大多數人對乳糖基本都是不耐受的。

2000年的人類可能長什麼樣?

除了內在的進化之外,科學家認為隨著人類從事勞動的方式發生改變,未來人體骨骼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去年國外的科研機構推出了2100年的人類形象,該形象出來後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熱議。從圖片上來看,這個未來人出現明顯的駝背,後腦勺也變得更加突出。再仔細觀察這個人其他部位,我們會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首先是眼睛部位,2100年的未來人長出了一層眼瞼,根據設計者的說法這是人類為了過濾大量電子顯示屏發射的藍光,在看電子顯示屏的時候,人會主動調出這層眼瞼。其次是手部,未來人的左右手在自然狀態下是彎曲的狀態,看起來像是抓手機的姿勢。再者,未來人的背部出現了明顯的駝背,設計者認為這是人類長期不健康的坐姿引起的。

從該模擬形象上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思考?

總的來看,這個未來人的形象很符合當先許多媒體對上班族的描述,每天大量的時間都花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上,在辦公椅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下班也很少去做體育鍛煉。儘管大多數人不喜歡這樣的形象,但它確實能夠帶給我們思考,我們的後代子孫真的要變成這樣嗎?

當然,要在100年不到的時間裡發生這麼多的變化,這對人類來說可能性比較小。但我們應該從這個形象中得到反思,平時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飲食習慣是否均衡?

200萬年後,人類還在嗎?

關於人類進化的問題,曾經還有網友在網上問:「200萬年後的人類會長什麼樣?」。200萬年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漫長的歲月,以上所提到的任何人體變化都有可能發生,例如人的大腦會變得更大,手部會因為經常敲字或觸屏而變得彎曲等等。但筆者認為,當下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是,200萬年後人類還在地球上嗎?

最近微軟創始人、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發布新書,他對外界介紹到這麼書時表示,他希望人類儘可能地關注氣候環境變化,把地球維持在宜居的狀態。目前地球上的人類確實遇到了氣候變暖、物種滅絕等挑戰,是否能應對這些問題,將決定人類未來是否能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使者 的精彩文章:

人類將不怕溺水?科學家帶來好消息:這項技術能讓人在水裡呼吸
科學家在月球陽面發現水分子,是否能證明月球隱藏著特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