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大半個人生居無定所,他成為第一個住進3D列印村的人,人生終翻盤

大半個人生居無定所,他成為第一個住進3D列印村的人,人生終翻盤

走在路上,見到無家可歸的人,有人看到的是一個沒有房子住的可憐人,有人看到的是一個不努力以致淪落至此的人,也有人看到的是可能引起的治安破口。

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現實,可能遠遠比表面要複雜。

在這樣的人群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長期或不斷進入無家可歸狀態,他們不只是無家,往往也在諸如被家人施暴,因性格孤獨等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而走上這一條路。他們的無家,是許多結構性問題的結果,而非問題本身這麼簡單。

只不過最近在美國有一個非常優秀的案例。早年是房地產商開發商的艾倫·格雷厄姆,由於年少的時間飽受過沒房屋住的痛苦,因此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讓沒有能力住上房屋的人能夠真正住入房子。

(艾倫·格雷厄姆)

因此在自己退下來後,他聯合一家3D列印企業,開展了一項針對無家可歸者的計劃《社區第一村莊》,讓人似乎可以看到一種希望。

他們在德州奧斯汀附近的一塊空地上,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打造了數百棟採用3D技術建造的迷你房子。

且不要看這些房子是用這種技術打造就覺得不行。事實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其中一間房屋的內部構造)

37平方米的空間里包含客廳,廚房,卧室和浴室,甚至還有一個露天陽台,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而且房屋的外部構造還有內部裝飾都會根據建造時候的不同階段而變化,以保證從外部來看不會千篇一律,內部也能夠因應不同的風格而布置。

對比現在的炒房風氣,貧富階級問題等讓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一間房屋,甚至花了一生都買不起一間房屋的現實問題而言,這個村莊的概念,著實是激勵人心的一股清流。

(其中一個樣品房)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台機器在不到48小時就能夠列印一間房屋出來。也就是說,不用兩日就能建造一個這樣的房屋,並且能夠隨著機器的增多而讓數量呈現陡增的狀態。

或許很多人擔心這樣的房子經不起考驗,但厲害之處在於,房子使用的材料經過測試比許多傳統房子更為堅固,同時能夠抵禦在美國非常普遍出現的颶風等自然災害。

除此之外,該技術也讓成本大大降低。經過統計,用該技術製造的這些房子,每一棟都比傳統工法建造的節省20%至30%的成本。

這讓降低房子的售價,還有降低房租這兩個方面成為可能,而這同時也是艾倫還有3D列印企業希望摸索的一個方向。

70歲的蒂姆,大半個人生居無定所,只希望有一處可以遮風擋雨的瓦頂。「家」是什麼?蒂姆已經很久對這個字沒有概念了。然而,他成為了能夠第一個住進這項計劃的人。看著房子搭建時候的他,內心雀躍不已。

當房子竣工,搬進了新家後,蒂姆坦言:「我的人生完全不一樣了」。事實上,過往的蒂姆因為家庭原因導致走上街頭,後來甚至沾染藥物。

沒有任何機構的幫助,找不到工作,自我封閉,遠離人群,致使蒂姆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異類。然而,現在他有了一個小小的家,一個雖簡單,但彌足珍貴的家。

當然,很多人質疑這樣的做法壓根就不會改變所謂的無家可歸者,因為他們懶惰,不思進取,甚至只會飯來張口衣來張手。

但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上,即人必須要先達到溫飽才會有動力向上追求其他方面的需求。

《社區第一村莊》計劃不只是讓類似蒂姆這樣的人有地方住,更是讓住在裡面的人創造情感連結,形成社群並融入其中。

(村民們在一起聊天交流)

還有就是社區內設有職業技術學習機構,讓住在裡面的人能夠習得一技之長,然後安排適合他們的工作,通過勞動賺錢,以支付每個月對房屋的300美元租金,達到自力更生。

一開始很多人會認為他們都會因為要工作而最後不會主動承擔租金。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為了能改善生活,住上房屋而願意努力學習和工作。因為他們明白以前無家可歸的生活,是多麼的令人絕望,這一次,就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住在這裡,給我一種在某處安定下來的感覺,就像被人擁抱在懷裡一樣。我喜歡坐在房子裡面,看著裡面的一切,它是多麼的舒適,溫暖。我希望自己能夠呆在這裡,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正如《社區第一村莊》的聯合負責人所說,他們的核心計劃,是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有尊嚴的居住空間。

(計劃的聯合負責人)

「家」,究竟是什麼?或許這個計劃的成果,足以說明了這個東西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能說的奇趣 的精彩文章:

「我15歲產子,丈夫17歲,在這個年齡懷孕,是很不負責任的決定」
憧憬綠巨人的手臂,俄羅斯小伙將雙臂改造成周長62厘米,然後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