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為抵抗氣候變化,北極熊和灰熊交配,產出適應暖化的「灰北極熊」

為抵抗氣候變化,北極熊和灰熊交配,產出適應暖化的「灰北極熊」

全球變暖速度加快,極地環境首當其衝。因海冰融化,北極熊覓食困難,導致它們不得不往內陸移動尋找食物。但科學家發現,北極熊在尋找「出路」和抵抗氣候變化的同時,一種新的物種正在悄然誕生——灰北極熊(pizzly bears),即北極熊和北美灰熊的混血後代,而且它更能適應溫暖的氣候環境。

如果是在以前,北美灰熊和北極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的地盤上活動。比如北極熊主要集中在北極圈高緯度的極寒地區,而灰熊則生活在北極圈周圍(加拿大西部、美國阿拉斯加與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的西北部)。然而,氣候暖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灰熊的活動面積擴大,和向內陸覓食的北極熊的交集頻率大大增加,以至於創造出適應暖化的混血後代。

變暖對於北極熊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都知道,北極海冰不斷融化,導致北極夏季無冰期延長後,使得北極熊利用海冰獵食海豹的難度大大增加。儘管北極熊習慣禁食幾個月,但如果被迫長時間禁食,身體健康、生殖能力和生存最終減少。

去年的權威研究數據顯示,阿拉斯加南部的北極熊被迫禁食太長時間,北極熊數量下降25%-50%。而在加拿大東北部哈德遜灣西部,北極熊自1987年以來數量減少約30%。生物學家估計,目前全球北極熊約26000隻,分布在19個不同亞種群,從挪威的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冰原到加拿大的哈德遜灣,再到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楚科奇海。

上面說的北極熊在變暖下的數量變化,那變暖對北極熊的身體結構有沒有影響呢?

美國古生物學家迪桑蒂斯(Laris DeSantis)和其學生佩瑟里克(Ansley Petherick)試圖了解變暖對北極熊的飲食會有什麼影響。他們分析考古發現中的20隻北極熊標本殘骸,包括10個顎骨和10個頭骨,其中部分標本的歷史可追溯到1000年前。結果顯示,1000年前的北極熊和現代北極熊基本上沒區別,但現代有些北極熊正在食用它們較難消化的食物,牙齒磨損嚴重。

基因研究顯示,北極熊是從灰熊演化出來,在50、60萬年前兩者同源,只是後來分開演化了。所以迪桑蒂斯將北極熊和灰熊的嘴巴進行了比較,對比發現,灰熊更能適應變暖的氣候。北極熊喜歡吃海豹,吃的主要是脂肪(相當於吃果凍),所以北極熊的臼齒小、犬齒大,頭骨更加細長。但因此會比較難以吃下較硬的食物,以至出現磨損。

而灰熊恰恰相反,灰熊常吃植物塊莖等硬質食物或是腐肉。因此在暖化導致的活動範圍擴大時,灰熊可以往更北的地方冒險,並與北極熊爭奪食物、爭地方建巢穴,甚至交配生下「灰北極熊」。

迪桑蒂斯表示:「北極熊的情況看起來不妙。化石研究表明,劍齒虎有特定的食物偏好,當食物消失時,它們也跟著消失了」。

兩熊相遇,灰北極熊的誕生!

雖然兩者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北極海冰和冰川的存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地理隔離。但是海冰的消融,北極熊往內陸移動,灰熊向北擴散,北極熊遇到灰熊的幾率大大增加了。

人類首次記錄灰北極熊的出現時間是在2006年4月。當時美國獵人吉姆·馬特爾(Jim Martell)在維多利亞島附近的班克斯島(BanksIsland)射殺了一隻長相奇怪的「北極熊」(那時還未列為保護物種),但是野生動物保護局控告他殺死受保護的灰熊,因為那隻熊有灰熊的長爪和拱背、肩峰等特徵。

最後基因測試結果顯示,這隻奇怪的熊是一個混血品種:父親為灰熊、母親為北極熊,故被媒體稱為「灰北極熊」。後來在2010年4月,又有一隻灰北極熊遭到獵殺,而基因測試證實,其父親為灰熊、母親為灰北極熊。

從外觀上看,灰北極熊大多是白色間夾雜灰色,體型上一般有北極熊的長頸、灰熊肩部突起的肌肉塊,至於腳部則介乎兩種熊之間,局部有毛髮覆蓋。不過北極熊和灰熊的基因相似,所以灰北極熊不像騾子那樣不育。當然,它比灰熊更能適應寒冷環境,比北極熊更能適應溫暖氣候。而10多年來,估計在加拿大的北極列島已存在一定數量的灰北極熊。

混血後代對北極熊未必有利!

灰北極熊的誕生,對北極熊來說是好還是壞呢?科學家持悲觀態度。過去灰熊大多生活在北極圈外,但近年來在加拿大的北極列島出沒,甚至科學家在北極圈以北1600公里的梅爾維爾島(MelvilleIsland)都發現了灰熊的蹤跡。要知道在以前,它們需要穿越100公里的海冰才能到達那裡。另外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島曾出現過灰熊吃掉2隻北極熊幼崽的例子。

由此可見,灰熊不但進入了極圈生活,還和北極熊產生混血後代。而灰北極熊本身是具備繁殖能力的,所以灰北極熊的數量越來越多,取代北極熊成為加拿大列島的常見物種。因此科學家們斷言,灰北極熊的出現看似令北極熊血脈得以延續,但是北極熊失去的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