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吸取國際經驗 把握自身需求——小議語言普查

吸取國際經驗 把握自身需求——小議語言普查

在世界範圍內,通過人口普查收集國民的語言使用信息,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比利時於1846年首次嘗試在人口普查問卷中納入有關語言的問題,隨後被其他歐洲國家效仿並擴展到列強的海外殖民地。據聯合國統計,1945年以來全球有近150個國家或地區,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等世界各洲主要經濟和人口大國,在人口普查中進行過語言調查。

語言普查的首要功能並非進行語言學研究,而是服務於國家的政策制定。從國際經驗來看,語言普查可以幫助政府實現幾個重要的管理目的。第一是增強政府的正當性。西方學者認為通過普查對人口按語言進行分類,可以製造並強化一種國境之內所有群體均「歸我所管」的統治合法性,比如加拿大和芬蘭等國就依據語言為國民賦予不同身份。第二是觀察境內民族融合進程。語言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指征,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通過觀察民眾語言使用習慣的改變分析民族融合的情況。比如較多中東歐國家在冷戰結束之後均在人口普查中增加了家庭語言、工作語言等調查項以獲得民眾的語言轉用信息。第三是界定語言權利邊界。多語國家對於語言權利的分配大都是基於普查數據制定的,比如歐洲多民族國家往往規定少數民族在某地區人口普查中達到10%—20%的下限即可享受相應的語言和文化權利。第四是解決特定的語言問題。比如印度20世紀後半葉的語言普查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配合國家按語言建邦的法律進程;美國在語言普查方面沒有一貫的傳統,但在1916年和1940年均在人口普查中問及了母語,就是為翌年加入一戰和二戰做準備。

鑒於人口普查是一項成本高昂的活動,因此各國都對普查活動的組織和普查問卷的設計進行持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語言普查問卷的設計在宏觀方面往往需要注意這樣幾點。第一是與國際標準接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為了提高各國普查的信度與效度,出台了人口普查的建議標準。歐盟等機構也為各成員國開展語言普查提供長期的培訓和技術支持,以確保各國統計數據保持一致,推進一體化進程。第二是盡量與歷年數據一致。語言普查要輔助政府進行政策制定,則需要提供語言使用的頻率、分布和變化趨勢等社會學信息,因此保持歷年數據的延續性非常重要。第三是要與國內需求相符。國內需求是各國語言普查首要考慮因素。

在微觀層面,世界各國語言普查問卷的設計以及具體的操作手冊往往需要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多次試點和反覆修改。第一是調查項的選擇需深思熟慮。各國一般在聯合國建議框架下進行選擇:「母語」一般作為民族身份的輔助指征,「常用語言」一般揭示民眾語言轉用的趨勢,「指定語言」一般是關於官方語言的能力,「主要語言」一般顯示強勢語言的社會地位。第二是調查維度選擇需有的放矢。對於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場所和使用頻率等維度的調查可以提供更為準確的語言轉用信息。第三是問答形式的設計有時要考慮具有引導性。語言問題的設計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調查結果,因此各國的語言相關問題在提問方式、回答方式、提問順序和放置位置上均體現出多元化的選擇,以獲取希望獲得的信息或得到希望呈現的結果。

我國在人口普查中納入語言調查,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一是有助於我國應對語言全球競爭。最近數十年來世界範圍內經濟和文化環境的深刻變化,導致少數國際語言之間的競爭呈現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國際經驗表明,國家語言活力的保持和競爭力的提升都需要以語言普查獲得的基礎數據為支撐。我國應強化語言全球競爭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語言普查工作,將境內語言使用狀況作為重要國情進行長期觀測,配合其他措施提升漢語的全球競爭力,抵禦其他強勢語言的侵蝕。二是有助於推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認同建構。世界經驗表明,現代化的實現和國族概念的建構需要以標準語的普及為基礎。當前我國將普通話推廣作為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一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準確評估都必須藉助於語言普查獲得的數據支持。三是有助於深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我國近40年來交通條件的改善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引發了規模空前的人口流動和境內人口遷徙,國家語情正發生著快速和深刻的變化,僅靠數量有限的不定期抽樣調查遠遠無法把握國家語情的全貌。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近年來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的使用群體及應用地域均已發生深刻變化。

經過長期的醞釀和準備,我國開展語言普查的各項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一是政策條件已經就位。自20世紀末以來,我國學界不斷有人呼籲在人口普查中納入語言情況調查,2015年有政協委員提出的相應議案也得到國家統計局的積極回應。國家語委在《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就將「推動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列入國家人口普查和其他相關調查統計」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並取得了重要進展。二是技術條件已經就緒。我國語言文字管理部門迄今已進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普通話水平抽樣調查,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優勢。學界近年來對於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以及海外各政體的語言普查也開展了持續的積極研究。同時,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分析技術近期也藉助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三是經濟條件已經成熟。通過人口普查獲得語言信息會給數據分析階段增加較大的成本,不過我國近年來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均有能力為語言普查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持。四是人力條件已經具備。我國多年來的連續普查工作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兩員」(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選聘和培訓的工作機制,輔以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的技術支持,足以為實施語言普查提供人力保障。

總體而言,我國現階段在人口普查中納入語言普查有利於提升漢語的國際競爭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也有助於我國制定更為精細化的語言管理政策,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普查方案的研究和確定可以分步走,比如先選擇部分省份進行試點調查,對調查技術和調查方案進行完善;或是先將語言問題納入每年的人口抽樣調查,積累調查經驗,待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再推及全國普查。當然,在進行語言調查方案研究和試點的同時,也要做好宣傳和輿論準備,防止出現誤讀或曲解,並做好相應的預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東歐國家轉型進程中的『國家語言』建構研究」(17CYY012)、國家語委項目「中東歐國家外語管理戰略和機制研究」(YB135-5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與時俱進發展新興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