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樣施灸,溫經通脈,真正把「陽氣」補進身體里

這樣施灸,溫經通脈,真正把「陽氣」補進身體里

學艾灸的路上,你是否也遇到過這些煩惱:經常拿艾條拿到手酸、艾煙味聞著不好受,一不小心容易被燙到。解決這些煩惱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圖源:攝圖網

不少人認為寒邪是冬季之物,其實不然,一年四季皆有寒邪,稍不注意,就容易傷到陽氣,接下來我們將作細細探討。

寒邪,究竟為何物?又從何而來?

寒邪是六氣中的一種,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的特性,也是冬季的主氣。寒邪多見於冬季,當水冰地坼之時,傷於寒者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也可見於其他季節,夏季涉水淋雨、汗出當風、空調過涼,亦容易受寒邪侵襲。

圖源:攝圖網

寒邪有內寒與外寒之分。外寒是外界的寒氣侵犯人體而發生疾病的病邪,往下細分,傷於肌表的稱為傷寒,直中臟腑的則稱中寒。內寒則是人體機能衰退,陽氣不足而致的病證。內、外寒雖不同,但可相互影響。如陽虛內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傷陽氣,引起內寒。

寒邪入體的表現

外寒表現為鼻塞、流涕、發熱惡寒、肢體酸楚等;內寒則有四肢發冷、胃脘冷痛、肌肉和經筋容易牽引疼痛等癥狀,且大便多半是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

一旦人體有內寒了就不太好辦了,就好比爐子里的火滅了,成了不生火的爐子。人體內有寒,氣血的運行就會慢下來,到達四肢末端的也就少了,手腳就會冰涼。

不小心受寒了怎麼辦?2個小妙招,溫陽散寒

要想去除身體里的寒邪,非溫陽通脈、祛風散寒二者不可。

從中藥上來講,首選艾草和桂枝,從操作方法上來講,葯浴、艾灸都是不錯的。我們先來看看艾草和桂枝在溫陽去寒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然後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艾草

圖源:攝圖網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等作用,因此又被稱為「醫草」。

桂枝

圖源:攝圖網

《醫學啟源》記載,桂枝氣熱,味辛甘。《本草備要》記載:「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兩者的共性是性溫或熱,能夠起到散、暖、通陽的效果,可通經脈。其中艾草能通十二正經,桂枝的通脈作用不如艾草強,多用於寒邪損傷心陽以及外感風寒表證的時候。

??簡單易操作的溫陽驅寒方法?

葯浴

圖源:攝圖網

家中有坐式浴桶的,冬日裡可泡養生葯浴。藥材可使用艾草、桂枝、生薑,包在一個布包里,放入加好水的葯鍋中煮沸15分鐘,然後兌入適量的溫水,水量以坐式浴桶為準,水位線不超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這個位置是膻中,也是八會穴的氣會。

水位線超過膻中過高,會導致心肺呼吸不適,因此與之齊平即可,略低一點也沒關係。不要太低,低到胃脘部就不合適了。葯浴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宜。

艾灸

圖源:攝圖網

通常使用艾條或者艾柱,艾條灸分為溫和灸和雀啄灸;艾柱灸分為無瘢痕灸和瘢痕灸,無瘢痕灸又可細分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鹽灸等,下面將作詳細講述。

(1)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穴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進行艾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即可。

(2)雀啄灸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覆地施轉施灸。

以上兩種方法適合大部分穴位,也是常用灸法。

(3)瘢痕灸(最好由醫生操作)

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炷施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

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會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後灸瘡自行痊癒,結痂脫落後而留下瘢痕。這種方法建議由醫生操作,自己不要操作。

(4)隔姜灸

圖源:攝圖網

明朝楊繼洲的《針灸大成》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

操作用法:取新鮮老薑一塊,沿纖維縱向切取,切成0.2 ~ 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艾炷置於其上,點燃。待局部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

(5)隔蒜灸

圖源:攝圖網

隔蒜灸首載於晉代《肘後備急方》。

操作方法: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0.1~0.3cm的蒜片,用針在蒜片中間刺數孔。放於穴區,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壯後換去蒜片,繼續灸治。

(6)隔鹽灸

圖源:攝圖網

操作方法: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須再隔其他藥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藥物,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處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

— · — · — · — · — · —

手持艾條直接熏灸的時候,通常會產生艾煙,對煙敏感的人會無法忍受,而且艾灸的過程中,通常需不停地更換艾柱或者移動艾條位置,如果是艾灸多個穴位,就更費時費力。使用艾灸盒則可以免去這一煩惱,省力、防煙霧,還能很好地鎖住熱量,讓施灸事半功倍。

正安純銅艾灸盒傳承古法懸空施灸理念,在平底艾灸盒基礎上,沿底部邊緣均衡墊高,形成能量循環聚集區,使艾熱無阻隔聚焦至施灸部位。以純銅材質打造,可以更好地聚艾熱,且耐熱耐用;盒身鏤空,頂部5擋旋蓋式調溫設計,螺旋紋開口,可根據自身需求自由調節溫度;配合多種施灸方式設計,可夾姜灸、蒜灸,灸法隨心所欲。

濾煙包為天鵝絨面料,舒適親膚,可以很好地傳遞艾熱,三層濾煙防燙設計,隱形拉鏈快速封煙,無煙霧更健康,施灸更安心。

艾灸注意事項

1.實熱證、陰虛發熱的人,一般不適宜艾灸。

2.顏面、五官、大血管的部位以及關節處,不適宜採用瘢痕灸。

3.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適宜施灸。

4.體弱者,艾灸的艾柱不要太大,刺激量不可過強。

配合正安黃金艾柱使用,效果更佳!

灸後處理

施灸後,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於正常現象,無需處理。由於施灸時間過長,導致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如果水泡過大,可用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塗以燙傷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44歲馬伊琍美得前夫高攀不起:女人的底氣都是自己給的!
找到病根,遠離痛經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