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被人吃到瀕危的三種動物,它們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被人吃到瀕危的三種動物,它們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從吃的角度看,人類是最恐怖的靈長類動物,因為雖然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但是像人類這樣幾乎什麼都吃的確實很少,無論是天上飛的、水下游的、地上跑的,只要人類想吃幾乎沒有吃不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的野生動物被人類吃成了瀕危,甚至是滅絕物種。下面,我們一起來說三種被人吃成瀕危物種的動物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第一種:黃胸鵐

看到這個名字,有些小夥伴會感到比較陌生,但是聽到它的俗稱後,你就不這麼認為了,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是歐亞大陸上常見的一種小型鳥類(原本)。早在20世紀以前,禾花雀在我國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是進入了21世紀以後,它先後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最後到現在的極危,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從近危到極危,禾花雀僅用了13年(從04年到17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禾花雀與麻雀同屬雀形目,不過禾花雀屬於雀形目鵐科,而麻雀屬於雀形目文鳥科,從體型上看,禾花雀體長在15厘米左右,跟麻雀有些相似,但比麻雀要大一些,最關鍵的是禾花雀的胸腹部羽毛均為黃色,因此從外觀上看,禾花雀非常的漂亮。正是因為漂亮的外觀,曾經的禾花雀被當成一種觀賞性鳥類被廣泛地捕捉。

當然,捕捉的禾花雀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禾花雀都被吃掉了。在我國禾花雀是一種具有遷徙習性的鳥類,到了秋季,它們從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成群地飛向廣東沿海地區越冬。正是因為成群和飛往廣東沿海地區,讓許多禾花雀命喪人口。關於禾花雀被吃,相信廣東的小夥伴肯定有所耳聞,因為在整個的20世紀里,廣東地區賣禾花雀的幾乎是隨處可見。

因此,禾花雀(黃胸鵐)是在我國最快從常見動物吃到極危的代表之一。當然禾花雀的大幅度減少,並不只是吃導致的,還有人工捕獲當作觀賞性鳥類,農藥的使用以及棲息地的減少等多方面原因。

第二種:中華穿山甲

現存的穿山甲一共有8種,它們曾經廣泛地分布於非洲和亞洲大陸上,但是截止到目前,8種穿山甲除了非洲的黑腹長尾和南非穿山甲是易危動物外,剩下的不是瀕危就是極危。作為8種穿山甲中唯一一種在我國分布的中華穿山甲,它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唯一一個極危物種。

從外觀上看,中華穿山甲身披「鎧甲」,從習性上看,它們生性膽小,擅長挖洞,最關鍵的是它們在遇到危險時,可以蜷縮成一個球,讓許多食肉動物「束手無策」。那麼,防禦如此之強的穿山甲為什麼成為了極危動物呢?

原因還是出在吃上。早在我國古代的一些藥典中,穿山甲的鱗片就被認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中藥材,因此,從古代,人們就已經有捕殺穿山甲的習慣了。一隻成年的中華穿山甲體長有90厘米左右,體重有6斤左右,即使拔掉了鱗片,肉也有不少。於是,人們吃穿山甲的習性就開始了。「前面剝皮,後面吃肉,一氣呵成,杜絕浪費」,許多人就是這麼對待穿山甲的。

即使到了現在,我們去網上搜索一下,鋪天蓋地的還是「穿山甲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每一斤幾百上千元的價格,也讓許多人看到了「商機」,就這樣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人們的瘋狂捕殺下,中華穿山甲成了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依然有人非法捕殺穿山甲,到了2014年,中華穿山甲就直接跳過了瀕危,成為了極危動物。

第三種:加拉帕戈斯象龜

吃向來不是我國人的專屬,在國外動物被吃成瀕危或者滅絕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加拉帕戈斯象龜就是其中之一。在距南美大陸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幾個小島共同組成了一個群島,它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由於這些島嶼與世隔絕,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環境,而在整個生態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種無疑就是象龜了。

在整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一共生活著9種12個亞種的象龜,它們都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屬下的物種。據記載,在達爾文初登這個群島時,象龜的數量還有幾十萬隻。但是,隨著航海時代的來臨,在18世紀以後,越來越多的船隻來到這裡,他們同樣也發現了數量眾多、體型龐大且笨重的象龜,於是一場滅頂之災來臨了,在整個的18-19世紀中,只要來到群島的人幾乎沒有人不捕殺象龜(據說象龜的肉質鮮美,所以,許多人大量的屠殺象龜作為補給)。正是在瘋狂的捕殺下,象龜的數量越來越少,從之前的幾十萬隻,遞減到了一萬隻左右(9種象龜的總數量),甚至一些亞種被屠殺殆盡,比如「孤獨的喬治」就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平塔島亞種的最後一隻個體,它死亡之後,平塔島亞種滅絕。

被吃滅絕或者瀕危物種的背後

以上三種動物只是被人吃瀕危動物的冰山一角,而且被人吃滅絕的物種要比瀕危的物種更多,這正是應了那句「根本停不下來」。那麼,這些悲劇的物種背後又潛藏著一些什麼信息呢?

首先,人是一種虛榮心極強的動物,這導致了「食物」在許多人的眼中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果腹的工具,而變成了炫耀的資本。在人類的世界中,好像是吃越稀有的東西,越能夠顯示自己的身份高貴。正是這種「畸形炫富」的存在,讓許多野生動物加入了人類的菜單。而野生動物本身在生態中處於 一個穩定的狀態下,它們的數量極其有限,在人類的捕殺下,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少,越少就越稀有,越稀有的越貴,越貴就越能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這是一條病態的虛榮心追求之路,代價就是越來越多的物種消失,並且一些病毒宿主與人類的天然屏障,也被人為地打破,最終,人為了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次,德國的哲學家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有一句名言:you are what you eat(人就是它所吃的東西)。這句話有些深奧,不過,用在人類吃野生動物上就很好理解了,雖然從現在看,人類吃野生動物,美滋滋,但是人終將會變成被吃的野生動物,也就是消亡。地球上的生物都在地球的生態鏈中,即使人類也是如此,眾多的野生生物共同組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鏈條,如果其中某一個物種想要打破這個平衡的生態鏈,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崩塌會越來越嚴重,最終任何地球生物都不能倖免。因此,人吃野生動物,其實就是在吃「自己」。

最後,這三種被吃到瀕危的動物告訴我們的是:關於人類過多的去干涉或者破壞大自然,其危害,我們的祖先早已經看到了,不然我們的祖先也不會耗費精力和大量的時間去馴化野生動物,我們的祖先馴化野生動物,是選中了哪些繁殖能力最強、危害性最小的動物,目的是為了給我們提供更加穩定的肉食來源,從飛禽到走獸,再到魚類,我們的祖先已經將安全、穩定的食譜給我構畫好了。此時的我們非但沒有滿足,反而將手伸向了野生動物,這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

總結

過去,被人類吃滅絕和瀕危的動物實在是太多了,這就是人類貪婪的表現,但是這種貪婪對人類來說,除了能夠滿足那可憐的虛榮心外,並不會產生什麼實際的價值,反而在人類無度的破壞下,生態會崩塌,人類終將會為「濫吃」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可能就是「人類成功的吃掉了自己」。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其實就是在保護我們人類本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奇動物社 的精彩文章:

人如果遇到亞馬遜沼澤之王森蚺,拿把刀能否完成自救?
把3隻藏獒與一頭東北虎關在一個籠子里,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