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文學的30次夜遊

文學的30次夜遊

什麼是文學體驗?

契訶夫有一篇小說,叫《帶小狗的女人》,裡面寫一對偷情的男女,兩人上床之後,男人吃了一塊西瓜。

《情人》劇照

文學評論可能會講這個細節呈現出一種真實性,文學史課會說契訶夫短篇小說的成就,但文學體驗關注的是那個西瓜。

為什麼他在賢者時間裡吃一塊西瓜呢?他就不能吃點兒橘子啥的?西瓜那麼多汁兒,滴在手指上多粘啊,可能偷情也是這樣粘糊糊吧。

布面油畫,詹姆斯·皮爾(James Peale),1829

每個人都會有文學體驗。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看人的處境,感受就能細膩一點兒,心靈就會豐富一點兒。

再說文學。文學這東西是啥呢?不過就是表達一下情感,體會一下活著是什麼滋味。

貓豎起尾巴,是他高興了,狗見面叫兩聲,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情,人比貓狗複雜一點兒,要用文學和藝術來傳達活著是一種什麼滋味。

《春天》 莫奈(1872)

魯迅先生有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話很冷漠。

魯迅先生還有一句話,非常有詩意,他是這麼說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他老人家前面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也許,他寫這段話的時候很健康,病了以後想法就不一樣了。

《分離》?愛德華·蒙克 1896

1936年他生病了,有一天覺得病情有點兒緩和,夜裡讓許廣平給他倒水喝,打開燈,讓他四下看看。

許廣平給他端來茶,但沒給他開燈,說,為什麼開燈?魯迅說,因為我要過活。你懂得么?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美國麗人》劇照

魯迅躺在床上,看見什麼了呢?

他說,「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

這篇文章叫《這也是生活》,寫在1936年8月,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去世了。

不同的人生狀態,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感受。

這些感受,有時候會相互矛盾。聯繫到當下,過去的兩三個月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可能都會有一些複雜的感受。

《三塊廣告牌》劇照

怕死嗎?當然。

覺得自己孤獨嗎?從來都有點兒孤獨吧。

有一點兒抓狂嗎?還好。

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呢?不確定。

為什麼我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呢?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我不知道為好呢?

世上那麼多人,真的和我有關嗎?我該同情什麼我又能憐憫誰呢?我是不是就有點兒可憐呢?愛是什麼呢?

《紅》劇照

文學提供不了答案。文學沒什麼用,大家不靠想像生活。但在很少的時候,文學幫我們逃避。

也不止逃避。

文學總是有點兒「喪」,有點兒優柔寡斷,總是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但也會幫你處理很多負面情緒,文學還關心失敗者。

《大佛普拉斯》劇照

文學較少關心「時代的一粒灰」,更多關心一個人面對的那座山,關心個人的困境,關心那些歷史褶皺中的人,幫他抖落開那些細碎的不為人知的感受,幫他獲得安慰,幫他獲得一種「心靈之鏈」,讓他有一點點穩定感。

美國有個文學評論家叫哈羅德·布魯姆,他說,我們都害怕孤獨、發瘋、死亡,莎士比亞和惠特曼也無法讓我們不怕,但他們帶來了光和火。

《莎翁情史》劇照

這光和火是什麼呢?是安慰、同情和理解、洞察更複雜的人性。

是的,文學給我帶來了這些,好的文學其實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它教會你在認識人生人性狡猾或者智慧的同時,也幫你守住心中最深層的溫柔和良善。

《三聯生活周刊》前副主編苗煒十分讚賞布羅茨基的一個觀點:「一個人的美學經驗越豐富,他的趣味越堅定,他的道德選擇就越準確,他也就越自由,儘快他有可能越是不幸。」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 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

去年,他曾在三聯中讀開設《文學體驗三十講》音頻課,用講故事的方式,分享了7個主題30多部文學作品的文學體驗。

30個有文學陪伴的夜晚,讓大家現實中遭遇的痛苦和焦慮得到了舒緩。這些陪伴大家度過2020年春天的文學體驗,也感動和治癒了很多人:

這一次,苗煒帶著他的新節目《文學的30次夜遊》來了。作家、媒體人的雙重視角,30多部小說、電影、散文的全新解讀,帶你思考時代中個體的活法,安撫你的焦慮,照料你的悲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鄭孝胥賣字
「那一代大師」的通識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