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影像方誌|興隆:高山為筆 書寫後龍禁地歷史 風雲做硯 開創世界天文奇蹟

中國影像方誌|興隆:高山為筆 書寫後龍禁地歷史 風雲做硯 開創世界天文奇蹟

CCTV-10

2021.4.22 23:16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 河北卷 興隆篇

興隆篇 預告片

四方洞穴 標註史前燦爛文明

河北省興隆縣,地處燕山深處,這裡曾經是遠古燕山文明的一角,也曾承載著一個王朝的理想與寄託,這裡還是一個支點,人們在此瞭望星辰大海。

色彩的變化,是自然的密碼;色彩背後的霧靈山是打開興隆歷史的密碼。四方洞,位於霧靈山東側,距興隆縣城25千米。

1988年,應興隆縣文物保護管理所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河北省的考古部門組成一支考古隊伍,開始對四方洞進行聯合考古發掘。從出土的文物來看,這裡不僅是古人類棲息的場所,也是古人類肢解動物、燒烤食物和進餐的生活場所。經過碳十四年代測定,四方洞遺址年代距今兩萬八千年左右,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四方洞遺址是人們在燕山深處發現的第一處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穴遺址,這個發現,對於探索燕山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及古人類文化發展提供了珍貴的科學依據。

鍾靈毓秀 書寫後龍風水傳奇

「……山谷高深,林巒清邃……有綿雲起自谷中,潔白彌滿,凝蔽天日,或變琉璃境界,空洞一碧……」——元·盛熙明《補陀洛迦山傳》。在元代書法理論家盛熙明的筆下,霧靈山鍾靈毓秀,堪稱仙境。後來的清代皇室也看到了這一點,將這裡納入皇陵的布局。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京師。順治皇帝沿襲古制,親自選定陵地。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開始在今天的河北遵化馬蘭峪一帶修建東陵。

清東陵中軸線由遵化的昌瑞山向北延伸,經興隆山,最終到達霧靈山。群山首尾相連,呈現龍形,共同構成了清東陵的風水形勢。

在長達數百年時間裡,清東陵依次建成14座帝、後、妃陵寢,埋葬了161位清皇室成員,今天興隆境內的大片土地當時也被逐步封禁。清朝皇帝藉助山勢把燕山一隅作為陵寢的組成部分。如果說陵寢區也就是說遵化馬蘭峪一帶是為了塑造王朝權威、祭奠祖先,把興隆一帶圈為風水禁地,就是出於對王朝國運考慮。

清朝末期,後龍風水禁地宣告開禁。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在這裡置縣,因興隆山而定名興隆縣,並沿用至今。二百多年封禁,孕育勃勃生機。興隆,燕山之睛,歷久彌新。

多彩溶洞 蘊藏燕山地質密碼

如果說巍峨的高山拔地而起,是地球的大手筆,那麼山裡的別有洞天就是大自然的小情懷,比如位於霧靈山腳下的興隆溶洞。石筍、石柱、石幔、石盾,瑰麗多彩,興隆溶洞被人們稱為「燕山水晶宮」,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我國古老的溶洞。

更為寶貴的是,興隆溶洞至今仍在生長發育。洞中一根石吊管總長4.35米。有專家推測,石吊管每生長1厘米就需要大約100年的時間。這麼算來,這根吊管已經有4萬多歲高齡。

作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類別,溶洞在中國北方並不常見。興隆溶洞的景觀密度與豐富程度在燕山一帶更是極為罕見。

興隆作為燕山運動的核心地帶,這裡也是研究興隆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的關鍵所在。

2013年,河北興隆國家地質公園成立,涵蓋霧靈山、興隆溶洞、六里坪等多個區域。園內地質資源類型多樣,堪稱地質生態大觀園,向人們講述著這裡燦爛的地質演化歷史。

吐故納新 延展興隆文化多元空間

霧靈山腳下的皮影表演,在興隆已經流傳了上百年。清朝末年,「後龍風水」禁地開禁,皮影戲隨著大量移民來到興隆,成為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表演。

在霧靈皮影戲的唱腔上,既保留了山東皮影的特色,也加入了河北梆子、大口落子等唱腔,樂隊演奏則增加了管弦樂器。人物造型融入了北方民間剪紙的藝術手法,更加註重人物情感的表達和神態塑造。

皮影是流動的故事,根雕就是凝固的思想。清朝末年,後龍風水禁地開封,根雕技藝伴著木材生意一起來到興隆。燕山深處林木眾多,樹齡久遠,形態各異,正是根雕的上佳原料。一百多年來,興隆根雕逐漸形成了「取天然之形,現自然之美」的美學風格。

興隆的土壤滋養出多彩的藝術,興隆的藝人們為其澆灌時代的養分,讓其更加枝繁葉茂。

以山為骨 永攀時代發展新高度

早在1964年,為了讓更多的人聽到廣播,原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增建轉播台。京津冀是經濟重地,更應讓廣播走進千家萬戶。作為「京東第一高峰」,霧靈山很快就被確定為建設轉播台的理想場所。

人們拓荒築路,將〇五轉播台建上高山之巔。1965年12月1日,一首《東方紅》劃破長空,結束了燕山深處沒有高山台站調頻廣播的歷史。

20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擬在北京附近建立一個中等規模的現代化天文台。因為地球的大氣條件、城市燈光、煙塵等都會對觀測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天文台選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後,天文台選址興隆連營寨。1968年8月1日,當時的北京天文台興隆站竣工,這開創了我國獨立建立天文台的先河。

1997年,中國科學院又著手在興隆觀測站建設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項目。歷時12年,望遠鏡建成投入使用,並以我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的名字命名。僅在第一期的光譜巡天任務中,郭守敬望遠鏡就獲取了約900萬條光譜數據,數據量超過當時世界光譜巡天項目獲取的光譜數總和。2018年,郭守敬望遠鏡DR5數據集正式對國內國際發布,為研究銀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性數據。

霧靈山、連營寨,青山連云云連天,多少年來,山還是那座山,但興隆人的攀登,永無止境。

奼紫嫣紅 興隆發展底色正濃

「花半山,草半山,白雲半山羊半山……」——劉章《牧羊曲》。清新自然的文字描述的是興隆縣一個普通的山莊,上庄村。這是一個洋溢著詩意的地方。後來人們直接稱呼這裡為「詩上庄」。

文字無法窮盡興隆的魅力,它還需要更多的註腳。「藝術民宿」梵高小屋建築內集中呈現了荷蘭畫家梵高的200多幅代表作品。這個房間的物品陳列和牆體繪畫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了梵高畫作《夜間咖啡館》。身臨其境的設計理念,已經不單是美術展示,它還具備了文化創新的屬性。

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霧靈山腳下一座座風格獨特的民宿相繼落成。懸浮的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山的原始風貌,開放式結構營造著森林沉浸式體驗。

夜幕降臨,燈光與星光輝映,人與山林共生,古老的霧靈山正以嶄新姿態迎接八方來客。

「花半山,草半山,白雲半山羊半山」,詩歌點亮了興隆;興隆以其無限的詩意,創造未來。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中國影像方誌

《興隆篇》

播出時間:4月22日 23:16

監製 / 田龍?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石岩 馬凡惠(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春節有味道|花萼樓,客家粄,梅州人這樣過春節
三個小測試檢驗您踝關節的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