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南華錄》看古人如何詩意地生活

《南華錄》看古人如何詩意地生活

生活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生活化,在工作、休閑、娛樂都越來越「速食化」的現代社會,對大多數人而言似乎都是一個遙遠的話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慢下來、靜下來,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和詩意呢?在《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中,我們也許會有點艷羨地看到:原來古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優雅從容。

「花是精華,人亦是精華,最為精華的還是這個時代風化而又奢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種種。」《南華錄》講述了一段藝文之花盛放到極致的已經消逝了的南方歷史:出沒書中的有文徵明、湯顯祖、董其昌、陳洪綬、張岱、李漁、黃宗羲等致力於私人空間營建的詩人、畫家、曲家、鑒賞家,有來自民間草根的藝人和匠人,如計成、張南垣、蘇崑生等,也有商景蘭、薛素素、柳如是等命運各異的傳奇女子。他們是一群被時代的激流推到了一邊的人,做的,似乎也都是一些閑閑散散的「無用」之事:造園林、聽崑曲、寫書畫、玩古董、品茶、飲酒、製造香料……與正史不同,在這本書里,這些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被還原成了一種日常生活的存在,生活的藝術化或者說藝術的生活化,這條美學原則在他們那裡發揮到了極致。

於是,在書中,我們看到了痴迷於古物文玩的項元汴,在古物的肌理中書寫自己的藝術史;「終為水雲心」的湯顯祖,在自己營造的情幻世界中體驗人生的多重況味;嗜酒成「狂」的黃周星,在醉意醺醺中尋找到自由的真諦;近似頹廢的董若雨,在重重的夢境中編織屬於他自己的真實;古心如鐵的陳洪綬,在高古、幽曠的丹青筆畫中寄寓生命的嚮往;以愛為生的柳如是,在情愛的探險中尋找生命的根基。還有以呵護才女為使命的重情重義的「護花使者」汪然明,藝術家的贊助者、溫厚如玉的「沙龍男主人」周亮工,寄情於園林山水的琴瑟和鳴的詩人夫婦祁彪佳、商景蘭……他們,是一個文化鼎盛時代的精神貴族,也是捍衛那一點燭照幽暗夜空的藝文之光的文化英雄。然而,風流蘊藉終為時代的罡風吹散,當時間一點點地迫近1644年,他們的寄寓更加深沉,選擇更加艱難,而結局,讀來也更加令人感慨。

這本書所寫是古典時代的人和事,卻是為了豐富和安定當代中國人的內心。藝術家和隱士,在他們的時代是一些無用的人,他們所做的也大抵是一些無用的事。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就如同周作人當年所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鍊愈好。」這種簡約、閑適、智慧,這種中國式風雅是對鄉土中國的一種歷史追憶,也是對抱朴守真心靈生活的一種崇尚回歸。

在作者趙柏田眼中,《南華錄》中的玩賞家和隱士們與同時代權力場中的角逐者們共同構成了傳統中國的兩翼。在他們的身上,更多地呈現了一種屬於南方氣韻的東西,這種水墨般的潮濕、緩慢、風雅與內里的忍,與地理、氣候相關,更與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相關,即藝術對人生的滋養和救贖。

文丨閔艷芸

「花是精華,人亦是精華

最為精華的還是那個時代

風華而又奢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種種」

《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標題中的「南華」在這裡不是地名(南華縣、南華寺),不是人名(南華真人),不是書名(南華經),而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華」。作品描繪的是已經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夢境,戲劇,園林;文士,才女,奇人……這是明萬曆後南方中國士人的生活史。出沒其間的有文徽明、董其昌、吳其貞、項元汴、李日華、屠隆、湯顯祖、董若雨、祁彪佳、吳梅村、陳洪綬、周亮工、張瑤星、龔賢等致力於私人空間營建的畫家、曲家、鑒賞家,有計成、張南垣、柳敬亭、蘇崑生、羅龍文、汪然明等來自民間草根的藝人和匠人,也有商景蘭、薛素素、錢宜、王蓀、王微、楊雲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運各異的傳奇女子。這些玩賞家與隱士,與同時代抱有家國情懷的政治家、行政官僚一起,構成了儒家中國傳統的兩翼。

《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以時間為經,人物為緯,出入園林、戲劇、書畫、茶、酒、香料……通過一個個人物、器物和詞條,在散點式的勾勒和鋪陳中呈現一部明代南方士人的生活史和藝術史;節奏舒緩、潮濕氤氳的敘事中,呈現出一種獨有的南方氣韻,堪稱作家寫史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趙柏田,當代作家,學者。1969年8月生於浙江餘姚。著有長篇小說 《赫德的情人》 《買辦的女兒》,短篇小說集《萬鏡樓》 《站在屋頂上吹風》,文集《歷史碎影:日常視野中的現代知識分子》 《岩中花樹:16至18世紀的江南文人》 《帝國的迷津:大變局中的知識、人性與愛欲》 《雙重火焰》 《時光無涯》 《遠遊書》等十餘部。

目錄

古物的精靈:時光收藏者項元汴和他的時代

沉香街

天籟閣

兄弟

時光收藏者

江南鑒藏小史

「耳食人」

文先生

味水軒主人

萬曆四十四年的大火

燼餘錄

素心難問

曇花一夢,遍地虛空: 「愛河」難回頭的屠長卿

。。。。。。

內容節選

在項元汴生命的晚年,曾讓他顧盼自喜的的風流大雅已日漸淪落,現出凋敝之相。六十歲後,項家已很少再有豪侈宴客、夜夜笙歌的場面,不知是項元汴精力不濟還是他的經濟已不似先前闊綽。在一幅舊畫的跋語中,寥寥數字「受制暴黨」「杜門避難」,隱隱透露出他好像遇到了什麼棘手的事,遭遇了什麼外來的變故。項元汴不像馮夢楨、李日華有寫日記的癖好,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甚至隨季候變化的心情,後人看去都一覽無餘,從他寫下的「汴以不才,困處丘隅,躊躇世故,凄惻家艱」等零星數語去猜測,事情的起因似乎是家變,很大可能是給六個兒子析產發生爭執,再有豪強大戶插手,以致項元汴焦頭爛額,無以應對。

1589年秋天的一個晚上,項元汴宴請了由馮夢楨陪同前來嘉興的著名戲曲家屠隆(馮和屠是萬曆五年的同年),陪同的還有當年因抗疏張居正奪情遭受過廷杖的沈思孝等人。這是見諸記錄的項元汴主持的最後一次夜宴。因來客在江南文藝圈裡的聲望,這夜的筵席或許還稱得上豪華,宴畢,項元汴還出示了自己的得意收藏、褚遂良手摹的《蘭亭序》和米芾的真跡。作為答謝,首次造訪項家的屠隆也留下了一首小詩,但從「器多三代司空賞,文有千秋班馬存」這些應酬性的句子來看,這至多只是一次禮節性的會面。就在這次夜宴後的次年冬天,一代收藏大家項元汴在家中去世,由於記載闕如,我們只知道他是在「家釁陡作」的困頓和失意中去世的,至於這位大收藏家生命的最後歲月里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許永遠不為人所知。

項元汴一手打造的藝術王國在他去世半個世紀后土崩瓦解。1645年8月6日(閏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清豫親王多鐸派遣貝勒博洛的一支軍隊爬上了嘉興城牆,短暫抵抗後,知府鐘鼎臣、協助守城的南明吏部尚書徐石麒等人自殺,大批軍民出東門逃往平湖方向。

精裝豪華版、內附二百多幅精美彩色圖片;作家寫史的典範之作、生活史和藝術史的完美結合、寫盡一個時代的繁華和蒼涼

★園林、戲劇、書畫、茶、酒、香料、古董、傢具、雅集、愛情……

★董其昌、文徽明、湯顯祖、唐寅、陳洪綬、項元汴、李日華、柳敬亭、張南垣、羅龍文、薛素素、王微、楊雲友、林天素、柳如是……

《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講述的是一個動蕩、混亂的大歷史背景下,一群被時代的激流推到了一邊的人的一些閑閑散散的生活故事。文徵明、董其昌、吳其貞、項元汴、李日華、屠隆、湯顯祖、董若雨、祁彪佳、吳梅村、陳洪綬、髡殘、周亮工、計成、張南垣、柳敬亭、蘇崑生、羅龍文、汪然明、商景蘭、薛素素、錢宜、王蓀、王微、楊雲友、林天素、柳如是……園林、戲劇、傢具、雅集、茶、酒、香料……與正史的書寫不同,本書作者還原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的存在,這種存在無關乎柴米油鹽、婚喪嫁娶,而是與藝術、與美學、與藝文息息相關,生活的藝術化或者說藝術的生活化,這條美學原則在他們那裡發揮到了極致。

於是,在書中,我們看到了時光收藏者們如項元汴,在古物的肌理中書寫他們自己的藝術史;「為愛痴狂」的湯顯祖,在自己營造的情幻世界中體驗人生的多重況味;嗜酒成「狂」的黃周星,在醉意醺醺中尋找到自由的真諦;近似頹廢的董若雨,在重重的夢境中編織屬於他自己的真實;古心如鐵的陳洪綬,在高古、幽曠的丹青筆畫中寄寓生命的嚮往:以愛為生的柳如是,在情愛的探險中尋找生命的根基,還有深具君子之風的「文先生」(文徵明),慷慨豪爽的「護花使者」(汪然明),溫厚如玉的「沙龍男主人」(周亮工),琴瑟和鳴的詩人夫婦(祁彪佳、商景蘭)……他們,是一個文化盛放到了極致的時代的精神貴族,也是捍衛那一點燭照歷史幽暗夜空的藝文之光的文化英雄。然而,風流蘊藉終為時代的罡風吹散,當時間一點點地迫近1644年,他們的寄寓更加深沉,選擇更加艱難,而結局,讀來也更加令人震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視頻|六十年代知青上山下鄉紀錄短片
魯迅丨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