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子不嫌母醜」日漸稀缺,親情中也有世態炎涼

「子不嫌母醜」日漸稀缺,親情中也有世態炎涼

01

「子不嫌母醜」日漸稀缺

八十多歲的母親在我們小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那時候母親年輕能幹,我們都圍繞在母親身邊,我們離不開母親。

可是上個月年老的母親就被自己寵愛的兒子,拋棄在老家,可能母親再也不會相信「子不嫌母醜」這句話了吧?

她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在她年老的時候,既嫌母醜也嫌家貧,對母親沒有絲毫感恩之心。

以前的時候,母親總覺得養兒防老,對她的寶貝兒子嬌生慣養,自己的積蓄,房子都給了兒子。

現在到了母親依靠兒子的時候了,因為手裡沒有了錢,兒子也就不待見她,剛剛在兒子家住了三天,就被兒子送回了陰暗潮濕的、一直無人居住的老房子。

說什麼母親也沒有想到,當年她捧在手心裡的寶,會這樣對待她。

02

親情里也有世態炎涼

不管什麼時候,自己手裡一旦沒有了錢,沒有了孩子們可利用的價值,就變成了孩子的負擔,淪落為被孩子嫌棄的母親。

我們都看過嚴歌苓的一部作品《娘要嫁人》,裡面蔣雯麗扮演的齊之芳是個要強的女人,年紀輕輕丈夫去世,留下三個年幼的孩子,她含辛茹苦把孩子們養大,一切都為了孩子們,記得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作為母親只要孩子們幸福她就幸福。

好不容易孩子都長大了,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房子了,卻被三個孩子推來推去,不願意讓老母在自己家裡住,齊之芳不管在哪個家裡,都覺著生分和彆扭。

寄人籬下的感覺使得她總是小心揣摩著年輕人的心思,竭力維護著一貫的體面和尊嚴,老年的齊之芳特別無助,又特別要強,不願意屈服的情形讓我們感到心疼,幸虧最後還有一個一直等著她的肖虎。

其實「子不嫌母醜」是老一輩人的觀點,事實上更多時候,「母不嫌兒丑」才是人生真相,親情里也充滿了世態炎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也很難找到「子不嫌母醜」的真實行動了,相反太多時候看到的卻是:子嫌母醜家貧。

尤其在廣大的農村,父母含辛茹苦養大了孩子,孩子們都住進了高樓,唯有年邁的雙親還住在低矮破舊的老屋裡,因為失去了勞動能力,遭子女的嫌棄。

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年邁的親戚和鄰居,獨自生活在老房子里,生病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只是在掙扎著活著,而他們的孩子都住在寬敞明亮城裡的樓房裡,他們早已忘記當初買房子的時候,年老的父母也是貢獻了畢生的積蓄。

03

人要懂得感恩,善待父母雙親

人都有個共性,就是稍稍過得好一點就忘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最初是從什麼樣的環境中走出來的,忘記了父母養大自己的艱難。

「母不嫌子丑」是比較常見的,很少有母親嫌棄自己生的孩子丑的。自己生的孩子,再丑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嫌棄自己生的娃,那一定不是正常的母親。

而「子不嫌母醜」相對來說就不容易做到,尤其那些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自己活得太卑微的父母,眼裡只有孩子沒有自己,孩子往往並不會領父母的情,也不會體貼父母關愛父母,相反卻嫌棄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為人子女誰也不想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每個子女都能善待年老的父母雙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微言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