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隨卦:六三爻「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解析;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隨卦:六三爻「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解析;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爻辭】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譯文】

三爻陰爻:圍束、約束丈夫進行教化、學習;放縱小子、未成年人,不對其進行教化、學習。通過教化、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成器),這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故曰「利居貞」。

【梓歸】教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而成。《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注釋】

:今本、帛書作「」,楚竹簡作「」,解析詳見豫卦六三爻解析。

:今本、帛書、楚竹簡字形、字義解析,詳見隨卦六二爻解析。

:今本、帛書、楚竹簡字形、字義解析,詳見豫卦九四爻解析。

:正;詳見《弄懂《易經》的「貞」字義,才能讀懂《周易》自身的本義和內涵》。

:今本「」,帛書均作「」,楚竹簡均作「」。《說文解字》中有「」兩個字,「」字在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是住留、居住,但這個意義古字作「」。「」是居處(chǔ)之「」的本字,「」是蹲踞之「」的本字;後來「」表示居處,「」表示蹲踞。(《說文解字》中收錄有「」四字,字義解析詳見《說文解字》及《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說文】處也;從屍,得幾而止也。【玉篇】與「」同。【正韻】古「」字。:【說文】,處也;從屍,得幾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閑居,如此會意。今文作「」。」

【解析】

三爻是人位,小人(平民、百姓)之爻。

二爻、三爻的爻辭基礎結構相同,爻辭為「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其實這兩句爻辭論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但因為所處爻位的不同,決定了其針對的對象不同,故雖然講的是同一件事,但爻辭的前後語序略有不同。

現今的解析皆將「」解為「失去」,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整體分析卦辭、爻辭,我們可以知道「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其實是對比分析句;「小子」與「丈夫」對比,兩者是反義詞;「」與「」對比,兩者也是反義詞。

小子:未成年男子;丈夫:成年男子;兩者是反義詞。

:圍束、拘束、約束;:放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圍束、不約束,通「」;兩者是反義詞。

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講的是教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而成

系小子,失丈夫」居二爻,是卦象顯現於世、大行其道之時,其針對的對象是「統治者、執政者」,故其講的是「教化」,教化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而成。

系丈夫,失小子」居三爻,是小人(平民、百姓)之爻,其針對的對象是「國人、百姓、平民」,故其講的是「學習」,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而成。

一、「教化」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統治者、執政者施行教化、化民成俗,以求長治久安,天下大治;對應的是爻辭「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管子·七法》「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習也、謂之化。……不明於化,而欲變俗易教,猶朝揉輪而夕欲乘車。……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大意為:使百姓性情、人格上有所漸進、隨順溫和、慢慢浸潤、持久培養、互相適應、養成習慣等等,叫作教化。……不明白教化之道,而想要移風易俗、導民向善,就好比早上剛製造好車輪,晚上就要乘馬車一樣,只能是欲速則不達。……移風易俗、導民向善,不了解教化、不施行教化不行。

西漢-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未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鑄。「綏之斯倈,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大意為:在上的君王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面的人民服從在上的君王,好像泥土放在模型里,聽憑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屬放在容器里,聽憑冶匠的鑄造。《論語》中說:「使人民安定,人民就來歸順;使人民得到鼓舞,人民就會同心協力。」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論語·子張》「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大意為:假如老師(孔子)得到國家去治理的話(成為諸侯、卿大夫),教百姓立身於世、立身於禮,百姓就會立身於世、立身於禮;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前行、實行;安撫百姓,百姓就會前來歸附;動員、鼓動百姓,百姓就會齊心協力。

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百姓學習禮法及生活技能,以求立身於世、立身於禮,進而安居樂業;對應的是爻辭「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論語·季氏》「不學《禮》,無以立。」;大意為:不學《禮》,就沒法立足於社會。

論語·堯曰》「不知禮,無以立也。」;大意為:不懂得禮,就沒有辦法立身處世。

論語·子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大意為:各行各業的工匠居於作坊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來獲得、掌握道。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大意為:優秀的鐵匠的兒子,一定會先學習扇鞴拉動裘皮風囊);優秀的弓匠的兒子,一定會先學慣用木材編製箕箙(箭筒、箭袋);剛開始學習駕車的小馬,與大馬在車前駕車的位置正相反,車子在前小馬在後,讓它跟在老馬、駕車的後面逐步適應。君子明白了這三件事的道理後,就可以觸類旁通,立志學習了。

禮記·學記》中的「必學為裘、必學為箕、車在馬前」講的便是學習需要先易後難、日積月累,是一個耳濡目染、循序漸進的過程。

」為「鼓風皮囊」;「」為「木製的箕箙、箭筒」,現今的白話譯註,我認為註解的都不準確,詳見《辨析「良冶之子,必學為」,「」為裘皮風囊,而非獸皮裘衣

綜上:爻辭「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講的是:教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故「教化、學習」都要從小抓起、從「小子」做起;若從成年、「丈夫」做起,便為時已晚;這便是為何六三爻辭「系丈夫,失小子」後緊跟著言「隨有求得,利居貞」,而六二爻辭「系小子,失丈夫」後面卻無的原因。

嘮叨一下:理解了「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的內涵,我們就會明白,為何現今的香港社會最重要的是香港中小學的「通識課」教育改革;也會明白為何近幾年的香港社會運動主力都是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沒幾年的成年人。

三、「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解析:

系丈夫,失小子」講的是:圍束、約束丈夫進行教化、學習;放縱小子、未成年人,不對其進行教化、學習。

教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應從幼年、小時候抓起,故爻辭後面緊跟著言「隨有求得,利居貞」。

3.1釋「得」

左傳·定公九年》「夏,陽虎歸寶玉、大弓。書曰「」,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用焉曰「」。」;大意為:夏季,陽虎歸還寶玉、大弓。《春秋》記載說「」,是由於它們是器物用具凡是得到器物用具,叫做「得」;使用器物用具的收穫,叫做「獲」

唐-孔穎達疏:器用者,謂器物可為人用。凡獲此器物之用者,謂之為「得」也;得用者,謂將此器用以得於物焉,謂之為「獲」

由上可知:成器、成為有用的器物用具,曰「得」;故通過教化、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能夠擅長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稱為「得」。

成器:成為器具;後比喻成為有用的人材。《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3.2釋「居」(楚竹簡作「」,義同「」)

」由「居住、住留」之義,引申出「停息、停留」之義,進而又引申出「積儲、積蓄」之義。

居:積儲、積蓄、存積、儲存。

國語·晉語·叔向論憂德不憂貧/叔向賀貧》「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

史記·七十列傳·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漢書·傳·張湯傳》「使吏捕案湯左田信等,曰湯且欲為請奏,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之;及它奸事,事辭頗聞。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知,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

居積:囤積財物;居仁由義:內心存仁,行事循義;居物:囤積財物。

3.3釋「隨有求得,利居貞」

今本、帛書、阜陽漢簡本皆作「隨有求得」,而在楚竹簡中作「隨求有得」;結合六三爻辭的上下文義,比較起來,還是楚竹簡的「隨求有得」語義更順暢,文義更勝一籌。

個人認為今本、帛書、阜陽漢簡本的「隨有求得」,可能是受九四爻辭「隨有獲」影響,而將「隨求有得」變更作「隨有求得」。

隨有求得,利居貞」講的是:通過教化、學習而成為有用的人才(成器),能夠擅長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隨有求得」;這需要長期的積累、學習,要通過日積月累的不斷的努力學習,方能「成器」,故曰「利居貞」。利居貞行積儲的正道、行存積的道有利。

隨有求得,利居貞」是對「系丈夫,失小子」的反駁,及解釋性說明原因。「有得」(成器)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妄想一夜成才,故「系丈夫,失小子」是不可行,也不應如此;《三字經》「幼而學,壯而行。」;《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節》「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

教化、學習應從幼年、小時候抓起,需要先易後難、日積月累,是一個耳濡目染、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所講的內涵。

優秀的鐵匠的兒子,一定會先學習扇鞴/拉動裘皮風囊:冶金、打鐵的基礎,一是臂力,二是火候的掌控、火勢大小的調節。冶金、打鐵先學習扇鞴;一是鍛煉臂力,二是觀察火候、學習調節火勢大小;此為耳濡目染、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日積月累,將來才能成為「良冶」。扇鞴是冶金、打鐵的必備工具。

優秀的弓匠的兒子,一定會先學慣用木材編製箕箙/箭筒/箭袋:制弓的基礎,一是臂力,二是熟悉木材的柔軟度及彈性。制弓先學慣用木材編製箭筒;一是鍛煉臂力,二是熟悉木材的柔軟度及彈性;此為耳濡目染、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日積月累,將來才能成為「良弓」。箭筒是弓箭的盛放工具。

剛開始學習駕車的小馬,讓它跟在老馬、駕車的後面逐步適應:老馬在前駕車,小馬拴系在車後,小馬在後但可看見老馬,故不會驚慌,不會掙扎亂竄;小馬拴系在駕車上,可以慢慢適應駕車在旁。此為耳濡目染、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日積月累,將來才能成為「駕馬」。

綜上:爻辭「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講的是:通過教化、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應從幼年、小時候開始,成年後才開始教化、學習就為時已晚。教化、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成才,需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如此方能成器,故爻辭曰「利居貞」。

春秋》有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詩經》有四家,毛詩、魯詩、齊詩、韓詩;《易經》僅一傳,《易傳》;今作《周易聶氏傳》,望成一家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卦十七隨:卦名解析;帛書作「隋」,楚竹簡作「隓」;隨: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