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美國大學教授將自己冷凍54年,本該在2017年復活,如今怎樣了?

美國大學教授將自己冷凍54年,本該在2017年復活,如今怎樣了?

按理說這位教授到了規定時間就應該被「喚醒」,可在人們翹首以盼之際,對其進行冷凍保管的公司卻沒有履行承諾,而是以當今科技還未能攻克癌症的理由將其繼續保存下去。種種跡象表明,這件事可能出了岔子。

前所未聞的招募噱頭

1965年6月,美國生命延長協會LES宣稱已經製造出大型恆溫動物的冷凍儲存設施,廣發英雄帖,向社會各界招募志願者,他們製造出一個令人無法反駁的噱頭,在未來某一天,人類科技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有可能幫你「復活」,只要你來我們這裡冷凍,一律贈送免費保管名額(只限1人)。

早在1962年,羅伯特.艾丁格教授就出版過一部延續人類生命的作品《永生不死的前景》,他堅持認為:死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身體被以足夠快的速度冷凍,也就相當於生命在那一刻被按下了暫停鍵,等某一天科技足夠發達的時候,便能喚醒生命。

他甚至還引用了多個低等動植物被冷凍後復活的案例加以佐證,並吹噓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在此方面具有更加強大的潛力。

作品一出,立馬吸粉無數,有位高中都還沒畢業的電工羅伯特.尼爾森對該種理論大為認同,深陷其中,甚至還大量搜尋該領域的資料,最終不知以何種手段,一躍成為LES主席。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海勒姆·貝德福德長時間以來飽受癌症困擾,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里癌細胞居然開始向肺部擴散,擱當時的醫療水平,根本無葯可治(今天也是難度極大)。人一旦有了求生慾望,干出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也不足為奇,自從貝德福德被確診的那一天起,他就想盡辦法來延長生命,求生之路正好與艾丁格的冷凍復活理論不期而遇,這位心理學教授越是深入研讀,越覺得這個理論想像力超前,以至萌生出捨身一試的念頭。

恰好LES知道這位教授身患絕症,將不久於人世,多次邀請其參加,而教授也指望著未來科技有無限可能,欣然答應,並在遺囑里留下10萬美元用於人體冷凍研究。

希望渺茫的「復活」之路

1967年1月12日下午1點15分,貝德福德在雷蒙德夫婦經營的養老院中心肺驟停,肺部供氧不足窒息死亡。LES協會的B. Renault Able醫學博士將其放置在冰床上進行心肺復甦並注射肝素以防止血液凝結。與隨後趕來的LES布魯諾爾博士,羅伯特·普雷霍達博士一起抽乾死者血液,並在其體內注射大量二甲基亞碸,這是當時所公認的一種特別有效的冷凍保護劑。

經過3天緩慢冷卻後,貝德福德的遺體被塞進一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盒中,存放在一個車庫裡,為何沒有被保存在低溫膠囊里呢?原因再明顯不過了,這個協會的低溫保存基地還沒建好!是不是特別狗血?LES確實沒辦法了,協會成員之一納爾遜只得讓朋友秘密找個地方存放軀體,在此期間貝德福德的遺體被一直用乾冰保存,冷卻溫度達到-79℃,保存環境更不用說了,打包好的志願者被納爾遜的朋友用皮卡藏在洛杉磯托潘加峽谷的某個車庫裡,敷衍地放了兩個星期。

隨著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Cryo-Care設備公司交付冷凍膠囊,貝德福德才被得以用-196℃的液氮保存。

別以為進了液氮就萬事無憂了,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更令世人懷疑,此事會不會當初一些別有用心者所籌劃的騙局,事實證明,當時的冷凍技術並不成熟,就連工作人員檢查人體冷凍設備內部是否還有液氮都十分困難,只能通過檢查通風管表面是否結霜來判斷,如此簡陋的技術條件,想要實現一個宏大縹緲的構想恐怕有些天方夜譚。

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在兩年後發生了,用於保存貝德福德遺體的Cryo-Care設備內部發生泄漏,工作人員不得不把他轉移到新設備Galiso中。冷凍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患癌去世的貝德福德死後也沒少遭顛沛流離的罪,基本上隔幾年就要挪一次窩,最初在鳳凰城呆了2年,1969被送到加州Galiso,1973年又被迫搬遷至加州伯克利附近的Trans Time,1977年至1982年回家一次,放到兒子家中看管(冷凍機構定期上門維護冷凍膠囊),之後到今天一直被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保存。

二十多年後的種種證據表明,這個曾經轟動世界的創舉,可能只是活在一些對生命太過貪婪的人夢中,1991年阿爾科公司曾對貝德福德的身體進行過仔細檢查,發現其口腔和鼻子周圍散發著冷凍血液,面部更是有鮮紅色血液和冰晶呈現,在漫長的歲月里至少有兩次被從低溫存儲中移動到高溫環境,也就是說,其大腦恐怕已經被破壞,更悲催是用來作為冷凍劑的二甲基亞碸並不具備長期冷凍效果。其復甦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為何復甦這位60年代的心理學教授的幾率極低?

冷凍人喚醒的難點在於細胞解凍,冷凍時,若不使用其他措施干預,人體細胞水分會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冰晶,從而造成組織細胞損傷,出現無法逆轉的傷害,解凍同樣如此,所以急需找到一種保護細胞的冷凍劑。

軀體冷凍期間醫生會在一個低溫環境中藉助體外循環設備,將志願者溫度迅速降到18度以下,使用冷凍液通過股動脈和頸動脈對血液進行替換,這一過程,主要是為了防止在長期保存時形成冰晶,降低對人體細胞破壞的概率。

「人體冰凍之父」的理論靈感來源於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冰凍復活現象。水熊蟲和木蛙都能在身體被凍結的情況下安然復活,只不過並沒有提出更深層次的解決辦法。

經過科學家研究,這些生物體內都含有一類在低溫下避免細胞內水分出現結晶的物質——冷凍保護劑。

阿拉斯加木蛙可在寒冷中凍結8個月再次復活,經過研究發現。其體內的葡萄糖和尿素在保護組織細胞免受低溫破壞中起了關鍵作用,這類冷凍保護劑可有效降低其組織冷凍溫度,防止細胞失水,從而讓木蛙們熬過漫長的冬季。

但作為恆溫動物的冷凍復活,相比冷血動物,變得更加複雜。不過技術大山依然沒能擋住人類探索的步伐,玻璃化技術的應運而生,曾有醫學公司,成功將兔子器官解凍移植。這一消息,意味著人類科技在組織細胞層面,冷凍喚醒技術已經可控可行。

大腦作為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如何冷凍復溫卻是個重大難題,醫學上判斷死亡有三個標準:腦死亡、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人體冷凍最關注的是臨床死亡,此時人的腦電波和身體機能很有可能處於活躍狀態,若是儘快啟動血液循環,延緩血液凝固的同時進行降溫,便能為人體冷凍做準備。

如何保證復溫後的大腦仍舊是臨床死亡前的意識,存在兩個主要難點:

一、心跳停止3分鐘左右,大腦便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二、冷凍時進行的玻璃化處理,即便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低溫也有可能導致大腦組織出現難以承受的破壞

解凍後如何修復大腦損傷更是難上加難,或許在未來可以藉助量子計算機和納米技術實施修復。至於最後復活的大腦是否還具有冷凍前的意識就不得而知了。

目前人類冷凍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到今天為止,世界上能夠獨立實施人體冷凍的機構全球僅有4家:美國2家(CI、阿爾科)、俄羅斯1家(KrioRus)、中國1家(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

科幻電影裡面出現最多的就是人體冷凍休眠技術,在星際航行期間通過冷凍休眠倉讓宇航員進行低代謝狀態,從而減少對外界物質需求以及補給攜帶量。可能是未來太空飛行中一種相對理想的減少飛船載荷解決方案了。

冷凍復甦技術則跟宇航員星際飛行維持生命狀態的休眠技術截然不同前者是通過冷凍技術在時間的尺度上對未來下注,在一定技術條件下保存軀體,在未來科技條件達標之時再進行生命重構或者過往絕症治癒,具有強烈的前瞻性,是個向死而生的挑戰。

截止目前,全球冷凍人已經將近500人,也許這是對生命渴望的另外一種形式。

在該領域也偶爾傳來令人無比振奮的消息。

由1992年10月14日被捐贈的胚胎冷凍胚胎,於2017年3月13日喚醒後,順利分娩出一位女嬰Emma。

2020年12月另一個被冷凍了27年的胚胎在美國田納西州被解凍後誕生了女孩Molly。

兩個小生命的誕生似乎給人類生命延續帶了更多曙光。那個被保存多年的心理學教授的再現彷彿也有了絲絲希望,不過,科學需要多一些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談胡侃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紅場飛機事件」?具體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