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小捨得》大結局,蔣欣、宋佳痛哭反省:關於母愛,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小捨得》大結局,蔣欣、宋佳痛哭反省:關於母愛,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作者:主創團·安歌?不久前,熱播劇《小捨得》大結局了。?結尾時,南儷和田雨嵐的一段對話,看得人唏噓不已。?南儷說:「我恨不得把心都掏給歡歡。可她覺得我不愛她,你說我怎麼能不愛她呢。」

田雨嵐說:「我特別委屈,我把他推到一條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我錯了嗎?」

其實,站在母親的角度,她們無非是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多一點籌碼。?為此,她們可以狠下心,逼著孩子放棄愛好,拚命學習。?然而,她們不知道的是,孩子成長中真正需要的母愛,並非她們以為的那樣。

母愛的本質,不是替孩子設計一條完美的道路,也不是只為他提供舒適優渥的條件。60年前,美國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做的一系列實驗,早就指出了真相:關於母愛,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代母實驗依戀比物質需求更重要俗話說,有奶就是娘。

很多人認為,只要孩子有吃有喝,就應該活得心滿意足才對。?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就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所以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心理家哈洛提出質疑,他找來了許多恆河猴,因為它的基因94%和人類相同。?哈洛做了第一個實驗——代母實驗

哈洛把剛出生的嬰猴放進籠中,然後用兩個假猴代替母猴。?一個是鐵絲做的「媽媽」,胸前安裝了奶瓶,可以全天提供奶水。另一個是用絨布做的「媽媽」,摸起來柔軟舒適。

實驗結果令人吃驚,所有參與實驗的幼猴都選擇了沒有奶的「絨布媽媽」。?它們都掛在「布媽媽」的身上,只有飢餓難忍時,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裡吃奶,甚至只把頭探過去。

而當哈洛用恐怖的玩具嚇唬小猴時,它們幾乎立刻奔向「絨布媽媽」,隨後會慢慢變得安靜下來。

因此,哈洛提出:愛源於接觸,而非食物。

換句話說,母親接觸帶來的安慰,是孩子心理安全最重要的組成元素。我們有時候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開心了要抱,哭了要抱,生氣了也伸手索抱...?正是因為,孩子在親密接觸中,會感受到愛和安全,帶給他們能量,緩解他們的壓力。

對於孩子而言,這種由接觸建立的情感依戀,才是他們最渴望的。?好的養育,從來都不是單向的提供食物而已。?父母儘可能地去擁抱孩子,看見他,聽見他,回應他,孩子的心智才能健康地發展。

搖擺實驗運動是必修課

哈洛發現,在代母實驗中,由「絨布媽媽」養育的猴子,長大後都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它們不合群,抑鬱、孤僻,還出現了自殘和攻擊性,無法跟其他猴子正常相處。?哈洛猜測,這可能跟運動有關。?於是,他又做了一個實驗——搖擺實驗。?他改造了「絨布媽媽」,讓它可以擺動。

同時,他還讓後面參與的幼猴每天和真正的猴子一起玩耍半個小時。?實驗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這批幼猴長大後行為都很正常。

因此,哈洛指出:運動和玩耍,是母愛的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只給食物和擁抱,不給孩子充足的運動和玩耍,腦部控制運動和平感官系統,與觸覺及運動相連的情感系統等,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說,腦功能會失常,表現為暴力、幻覺以及精神分裂。」

想起《小捨得》中,子悠喜歡踢足球,可卻屢屢被媽媽田雨嵐阻止。?後來,隨著補習班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緊,在媽媽的逼迫下,他失去了每天最後的半小時自由。?可是,子悠的情緒也開始出現異常,他對媽媽激烈反抗,甚至出現了幻覺和抑鬱傾向。

培養孩子的智力固然很重要,可在成長的過程中,運動和玩耍也同樣不可或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有數據表明:?超過六成的中小學生每天運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幾乎不運動。然而,運動不但能讓孩子盡情釋放情緒和能量,它還能夠充分刺激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

愛孩子,就不要剝奪他運動和玩耍的權利。它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而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必修課。

鐵娘子實驗孩子比你想像中更加愛你

哈洛在研究代母實驗時,做過一個殘忍的嘗試。?他設計了一種特殊的代母「鐵娘子」:它們有的會發出怪聲,有的會向幼猴吹出強力冷氣,有的則會發射鋒利的鐵釘刺傷幼猴。

可實驗結果令人心酸:無論母親多麼邪惡,猴寶寶們都不會離它們而去,反而更加緊緊地抱住它們。

我們都曾以為,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為了孩子,我們可以拚命,可以卑微,可以付出一切。?然而,孩子才是那個最愛我們的人,沒有條件,沒有底線,就算受到傷害,也永遠不會選擇離開。

前段時間,一則單親媽媽暴力逼迫女兒學習的新聞登上熱搜。

這位媽媽望女成鳳,對女兒學習要求非常高。?孩子才12歲,卻要完成大學英語四六級試卷,作為她的「提升」作業。?在學習中,媽媽稍有不滿,就會對女孩暴力毆打。?最近,僅僅因為女孩沒能完成布置的提升作業,媽媽就用燒熱的鐵鏟往女兒的手和臉上燙去...

最揪心的是,直到外婆發現孫女的傷痕,再三追問,女孩才吐露實情。?類似的悲劇發生時,或許有人會問,孩子為什麼不早點說呢,不敢想像該有多疼啊。

那是因為,不管父母如何對待,孩子也難以割捨對我們的愛。?即便他們遭受到了鐵釘和冷風,也只會更加用力緊抱著不肯鬆手。?作為父母,請呵護孩子那份深深的依戀,不要因為孩子的寬容和體諒,就輕易傷害一顆溫柔的心。

在無論你怎麼凶孩子,他都愛你的年紀,請一定善待他!

曠場實驗獨立來自充足的愛

哈洛在代母實驗的基礎上,還做了另一個實驗:曠場實驗。?他把猴寶寶放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旁邊擺放了很多東西,比如食物和玩具等等。?然後,哈洛設計了三種情況:身邊有「絨布媽媽」,身邊有「鐵絲媽媽」,身邊一個媽媽也沒有。

結果發現,當身邊只有「鐵絲媽媽」,或者沒有媽媽時,猴寶寶會非常害怕,對周圍的玩具也是不理不睬。

但當身邊有「絨布媽媽」時,幼猴會抱住「媽媽」,嘗試去觸摸那些玩具,然後迅速回到媽媽身邊,接著再去觸碰...

當「絨布媽媽」被拿走後,猴寶寶恐懼地縮在牆角,再也不願意玩耍。?很多人認為,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狠心訓練,推著孩子獨自面對。

然而,實驗結果卻顯示:只有得到安撫和陪伴的孩子,才能擁有獨立探索的勇氣。一味地孤立和逼迫,只會讓孩子感到焦慮,越加害怕。

《向上吧少年》中,就有位虎媽,為了訓練孩子的獨立性,令現場嘉賓震驚不已。?她從孩子3歲起,就讓他獨自坐網約車,每個月頻率高達十幾次。

媽媽說:「他要有足夠的生存能力,有我沒我他都能活得很好。」?媽媽還解釋說,每次她都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孩子應對可能的狀況。

然而,傅首爾卻說道:?「你覺得他很棒,但是他內心當時的那種焦慮和恐懼,或許是你作為母親無法體會的。」

獨立不是逼迫出來的,勇敢也不是猛推就能獲得的技能。

缺少陪伴和鼓勵,孩子處在孤立無援中,內心只剩下恐懼,怎麼可能會有多餘的能量去探索呢?

越期待孩子獨立,就越要先給予他充分的愛。只有當孩子的內心被愛蓄滿,感受到安全和篤定,才能生長出真正的獨立和勇氣。

在哈洛的系列實驗中,他曾把剛出生的猴寶寶,單獨關在籠子里,只提供食物。?當這些缺失母愛的猴子,獨自生活了8個月,見到代替性母親時,都發出了絕望的尖叫聲。

它們長大後,無法融入群體,具有很強的自殘和攻擊性。?哈洛通過更深入的研究發現:這種母子分離,一旦超過90天,傷害就再也無法彌補。因此,哈洛建議,孩子出生後,父母一定要避免與孩子長期的分離,特別是母親。

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紐帶,是有關鍵期的。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一旦錯失了那些重要階段,錯過了應該給予的擁抱、玩耍和陪伴。

孩子的一生,都會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害。?對於父母來說,大多數努力都是為了給孩子掙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可孩子真正需要的卻並不太多,一切都只跟父母有關。

比如,親密的接觸,溫柔的擁抱,開心的運動和玩耍,恐懼時的安撫和陪伴。簡單卻又純粹的愛。?如此,他們便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信,內心有光的人。

本文作者:安歌,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我的姐姐》火了,張子楓「虐哭」上億人:你是姐姐,是世上最毒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