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歐洲青銅時代的「貨幣經濟學」

歐洲青銅時代的「貨幣經濟學」

圖片來自pixabay.com

在金幣成為流通貨幣之前,生活在青銅時代的人們如何管理財務呢?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of G?ttingen)和義大利羅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量出土於歐洲的銅片曾被當作流通貨幣。這些也許是來自劍、斧頭和珠寶的碎裂殘片在青銅時代晚期(公元前1350年至800年)被用作「現金」。實際上,它們的參數與整個歐洲當時使用的重量系統相吻合。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在古典文明開始前的大約1000年內,居住在歐亞大陸西部的群眾每天都會用這種「貨幣」進行交易。一個類似於如今「全球性市場」的概念隨之演化。相關研究成果刊發在《考古科學雜誌》上。

這項研究分析了約2500件金屬物品及碎片,它們大多出土於中歐和義大利。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統計技術,檢測出了被分析物品是否成倍於任意重量單位。他們發現:這些金屬物品屬於人為分裂,藉此,它們可具備預定的質量。分析結果還證實,用以校準金屬質量的重量單位與同一時期歐洲天平砝碼所示的單位相同。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這些殘片曾被用作貨幣,而將銅器分割為碎片的目的是獲取「零錢」或現金。

考古學家們通常認為,古代貿易是一種基於物物交換和禮物交換的原始系統,而在西方國家社會的形成過程中,貨幣似乎是某種演化過程的里程碑。而這項新研究提出,貨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慣例傳統,而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管產物,對前一假說構成挑戰。歐亞大陸西部青銅時代貨幣出現的社會政治背景是,公共機構尚未形成(比如歐洲),抑或是這些機構無意推行任何貨幣政策(如美索不達米亞)。事實上,貨幣是廣泛存在的,各階層人民每天都會使用它。

哥廷根大學史前史和早期史研究所的Nicola Ialongo博士解釋道:「鑄幣出現之前的貨幣其實一點也不『原始』,因為它們的功能已經與如今的貨幣完全相同。使用這些金屬殘片並非一個意外的歷史發展,因為易損物很可能早在冶金術發明之前就已被用作貨幣了。但真正的轉折點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近東地區(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發明了稱重技術。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供客觀的手段來量化物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換句話說,人類為它們定價了。

科界原創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考古科學雜誌》

期刊編號:0305-4403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5/210506174103.htm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工作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平凡原料鑄就非凡分子:或將開啟環保塑料新紀元
蛇類捕食者對蜥蜴的影響:體溫升高,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