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那些帶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都是為了「雞」娃嗎?

那些帶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都是為了「雞」娃嗎?

關於早教話題,我早年寫過不少文章,當時大家的問題還更多是:

不去早教班如何在家早教?有沒有什麼資源,有沒有工具?

最近,團隊里一個90後新手媽媽跟我說:

現在有些不帶孩子上早教班的父母,言語中總透露著diss上了早教班的人,覺得那都是盲目雞娃,交智商稅!

往前看幾年,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於是向孩子猛灌知識,然而最近網上又流行說:我的孩子,我只要ta快樂就好了,所以遵從玩為主,覺得上早教班純粹瞎花錢。

我們進步了嗎?不,其實盲目給孩子報很多早教班和完全抵制,只是從一種誤區走向另一種誤區。

在問幾萬塊的早教班到底教了什麼、到底有沒有什麼都「不錯過」的所謂「高段位」早教之前,我們需要追問一句:早教的核心是什麼?

結合近些年我實踐和觀察,我認為早教拆開看最有用的有3點。而真正的核心問題,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的,就像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不會在歲月中變得貶值。

1

早教≠提前學習

發展身體和感官是關鍵

仔細想一想:3歲前兒童開發什麼是最重要的?

早教的核心≠學習,但也不等於放養和玩。而是重點發展身體(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感官。不管是去早教班還是在家啟蒙,都要把重點放在這上面。

再往未來想一步:如果身體和感官的開發不足會怎麼樣?

很多上學後才慢慢顯現的問題,其實可以追溯到身體和感官開發的不足。

你可能想不到總是粗心的孩子,也許就是小時候追視沒開發好,所以不知道如何正確觀察;

握筆姿勢不良,也許就是小時候手腕和肩膀力量沒有鍛煉好;

繪本讀不完沒關係,但當孩子專註某一頁時,有沒有學會用眼睛觀察畫面;

畫圖全部都是亂七八糟沒關係,但孩子握筆的姿勢是否正確,坐姿是否端正。

學齡前的任何早教啟蒙,慢就是快,扎紮實實地去把基礎打好,去讓土壤充分地吸收養料,為健康發芽、長成大樹做好最初的準備。

2

社交啟蒙

只是和孩子一起玩嗎?

厚著臉皮說句不那麼謙虛的話,我現在去任何一個早教班,了解一下它們的課程設置,大概就能知道它們背後的理論基礎。

很多遊戲我自己也能帶著小D在家玩,但我還是會時不時帶小D去上早教班,圖什麼呢?就是多一個機會讓小D有社交接觸。

相信很多父母選早教的初心也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社交空間,在一個社交場合除了和孩子一起玩,還有什麼是應該重視的呢?我認為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個就是讓孩子覺得和其他人待在一起是舒服的,也能逐步放心慢慢脫離父母的陪伴,享受和小夥伴在一起的快樂;

第二個就是讓孩子慢慢具備能力去應對一些小小的社交衝突,鍛煉他們在小社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這,沒去早教班的家長也不要慌。

其實啊,開啟社交啟蒙也並不是一定要去早教班,只要有心完全可以自己創造很多機會——小區里的遊樂場、公共休息區、以及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相處的時候都是可以抓住的機會。

但如果父母都是雙職工,老人帶娃的活動範圍比較窄,不妨就利用早教班作為替補。

比如我們家的情況:小D她性格慢熱,我需要額外提供更多的機會。而這又回到了我上篇文章提到的三個問題之一,時刻記得自己是為什麼而買單。

3

上早教≠好的起跑線

功夫在詩外

那些帶孩子上早教的家長,能更好地「雞」娃嗎?其實一周一兩次的早教班的時間是無法在孩子身上有什麼質的變化的。

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從來不是有沒有上早教班,或者上了幾個早教班,而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日常的浸潤。早教機構也只是家庭陪伴的補充和參考,而不是那道必選題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浮躁是整個社會的常態,可以頂住「內卷」壓力的人太少了,在這時能守住內心寧靜是稀缺珍貴的品質了,父母,恰恰是時刻影響著孩子、給孩子上「早教」的那所學校。

▲ 長按可保存分享

當你焦慮自己是否做對了早教,不妨對照這三點自查一下,再看看還需要補上哪些不足?

分兩篇講完了早教的「道」,對照著以上幾點,可以發散出各種早教玩法,各種「術」就出來了。

如果想更系統地了解早教知識,可以在公號後台留言「早教書單」,能看到我精心挑選並推薦的6本早教書,幫你把早教啟蒙落到實處。

覺得有用?

把早教的3個核心

轉發給你第一個想到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什麼都想要是孩子的天性,學會「滿足」比糾結買不買重要多了
想表達需求,又怕「得罪」老師,可以試試這些溝通小技巧